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国家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必须实现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观念与理念的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五项策略为:尊重规律,科学发展是前提;自主创新,领军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创新团队是载体;志同道合,合作创新是源泉;创新教育,机制创新是保障。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培养策略;自主
中图分类号:C961;G4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9-0001-02
高校是国家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必须实现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观念与理念的创新。如何实现这些创新,怎样的人才才是创造性人才,是摆在每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必须认真、努力思考的策略和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尊重规律,科学发展是前提
要培养创新性人才首先要对创新性人才有科学的界定。宋永忠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几乎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有明显的创造性成分,幼儿时期是创造性萌芽阶段。在小学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良好的创造性。青年期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年期则到了创造性的收获季节。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创造性视为天赋,而更重要地要看作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所谓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什么样的人是创造性人才?没有统一、确定的标准。创造性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能力 创造性人格”的人才。什么叫创造性思维?吕廷杰认为至少有下列三方面特征:(1)怀疑意识:即对传统或常规提出质疑,而不习惯于接受传统或常规;(2)好奇心与求知欲: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或领域,保持好奇的探究冲动;(3)发散式思维习惯(想象力)。什么叫创造性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善于对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关键性对策。而创造性人格则应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坚定意志,对新事物新知识特别敏锐,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为追求真理、实现创新而勇往直前。所以,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其涉及人类的发展环境、国家发展环境、日常生活环境,天赋、所接受的教育、兴趣、勤奋、机遇等等。
二、自主创新,领军人才是关键
自主创新的关键更在于领军人才与杰出团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纵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当前,一大批中青年人才在各行各业挑起大梁,但这仍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自主创新的要求有很大距离,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能够引领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尤为缺乏。因此,加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杰出团队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何谓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铭俊认为,首先,在学术水平上必须是本领域公认的、成绩卓著的专家学者;其次,必须具有良好的“学术眼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胆识魄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带领一支创新团队,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推动和引领该领域的发展。后者正是领军人才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差别之处,也是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必要条件。所谓学术眼力,就是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须具有战略眼光,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所谓管理能力,就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团队。所谓人格魅力,就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所谓胆识魄力,就是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要敢于创新、勇往直前。面对科技创新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领军人才只有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才能带领团队取得骄人的成绩。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产生和成长,既离不开自身的艰苦努力,同时领军人才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周边环境也极为重要。
三、人才培养,创新团队是载体
前已述及,一个优秀的领军人才可以带好一支团队,而反过来,领军人才要得到持续发展又需要团队的有力支撑。团队如何能获得事业成功和持续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是首要责任。
(1)教研相长,锤炼创新人才。大家常说东华大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研究团队培养出的学生每年都会有单位主动上门来要人。用人单位认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为人处事的能力都非常强。这与我们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和严格的培养要求是分不开的。所有新入学的研究生,一进学校,就要到课题组报到,并在课题指导老师和师兄师姐指导下立即开始课题的前期工作,了解熟悉课题组情况。一段时间后要自己理出思路和想法,进行独立的研究,对于研究生,更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承担项目,要有自己的见解。从项目的开题到结题,完成整个过程的训练。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几乎一切课余时间都要在实验室度过。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和给予实战训练的机会,才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而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但以广博、宽厚的理论知识教授学生,更以崇高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我们团队先后为学生开设了“化纤专业英语”“化纤工艺概论”“高聚物成型原理”“纳米材料”“科技预见讲座”等多门课程,推广与实施研究型本科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索,激发了他们的求真精神和创造意识,还培养了其科研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研究生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分成5人~7人一组,由学生自己选出小组负责人进行启发式、创新性教育。对指导的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每周有小组汇报(Seminar),每个月写一份月报告(Monthly Report)。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有选择地邀请国际、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们作讲座、讲课。还尽力为学生创造机会锻炼,鼓励每个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他们争取发言机会,安排外国教授和学生交谈,要求学生坚持每天看中外文文献。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培养策略;自主
中图分类号:C961;G4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9-0001-02
高校是国家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必须实现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观念与理念的创新。如何实现这些创新,怎样的人才才是创造性人才,是摆在每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必须认真、努力思考的策略和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尊重规律,科学发展是前提
要培养创新性人才首先要对创新性人才有科学的界定。宋永忠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几乎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有明显的创造性成分,幼儿时期是创造性萌芽阶段。在小学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良好的创造性。青年期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年期则到了创造性的收获季节。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创造性视为天赋,而更重要地要看作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所谓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什么样的人是创造性人才?没有统一、确定的标准。创造性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能力 创造性人格”的人才。什么叫创造性思维?吕廷杰认为至少有下列三方面特征:(1)怀疑意识:即对传统或常规提出质疑,而不习惯于接受传统或常规;(2)好奇心与求知欲: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或领域,保持好奇的探究冲动;(3)发散式思维习惯(想象力)。什么叫创造性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善于对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关键性对策。而创造性人格则应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坚定意志,对新事物新知识特别敏锐,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为追求真理、实现创新而勇往直前。所以,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其涉及人类的发展环境、国家发展环境、日常生活环境,天赋、所接受的教育、兴趣、勤奋、机遇等等。
二、自主创新,领军人才是关键
自主创新的关键更在于领军人才与杰出团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纵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当前,一大批中青年人才在各行各业挑起大梁,但这仍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自主创新的要求有很大距离,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能够引领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尤为缺乏。因此,加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杰出团队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何谓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铭俊认为,首先,在学术水平上必须是本领域公认的、成绩卓著的专家学者;其次,必须具有良好的“学术眼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胆识魄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带领一支创新团队,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推动和引领该领域的发展。后者正是领军人才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差别之处,也是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必要条件。所谓学术眼力,就是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须具有战略眼光,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所谓管理能力,就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团队。所谓人格魅力,就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所谓胆识魄力,就是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要敢于创新、勇往直前。面对科技创新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领军人才只有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才能带领团队取得骄人的成绩。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产生和成长,既离不开自身的艰苦努力,同时领军人才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周边环境也极为重要。
三、人才培养,创新团队是载体
前已述及,一个优秀的领军人才可以带好一支团队,而反过来,领军人才要得到持续发展又需要团队的有力支撑。团队如何能获得事业成功和持续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是首要责任。
(1)教研相长,锤炼创新人才。大家常说东华大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研究团队培养出的学生每年都会有单位主动上门来要人。用人单位认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为人处事的能力都非常强。这与我们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和严格的培养要求是分不开的。所有新入学的研究生,一进学校,就要到课题组报到,并在课题指导老师和师兄师姐指导下立即开始课题的前期工作,了解熟悉课题组情况。一段时间后要自己理出思路和想法,进行独立的研究,对于研究生,更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承担项目,要有自己的见解。从项目的开题到结题,完成整个过程的训练。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几乎一切课余时间都要在实验室度过。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和给予实战训练的机会,才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而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但以广博、宽厚的理论知识教授学生,更以崇高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我们团队先后为学生开设了“化纤专业英语”“化纤工艺概论”“高聚物成型原理”“纳米材料”“科技预见讲座”等多门课程,推广与实施研究型本科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索,激发了他们的求真精神和创造意识,还培养了其科研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研究生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分成5人~7人一组,由学生自己选出小组负责人进行启发式、创新性教育。对指导的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每周有小组汇报(Seminar),每个月写一份月报告(Monthly Report)。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有选择地邀请国际、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们作讲座、讲课。还尽力为学生创造机会锻炼,鼓励每个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他们争取发言机会,安排外国教授和学生交谈,要求学生坚持每天看中外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