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法对南京树人国际学校60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实验研究。探讨以课外体育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缓解初中生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较大的改善。9大类别指标得分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有显著差异,说明体育锻炼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干预
中学阶段是人的发展关键时期,但我们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考虑不够。个体心理健康出现后,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调节,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体育可以改变人的发展,研究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将对现阶段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和评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不良心理反应现状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对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年级学生(468人)团体施测,对所测的因子分等于或者大于2的有127名学生。结果表明:有27.1%的初二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一个学生可能同时有一个或以上大于等于2分),他们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着、强迫等5个方面。
(二)运用篮球干预结果分析
实验组学生每周一、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安排篮球运动,前10周主要以基本技、战术为主,接下来6周在授课的同时主要以比赛为主。以中等活动量和强度进行干预。
表1 篮球干预试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结果
因子项 实验前 实验后 T
M SD M SD
躯体化 1.52 0.12 1.48 0.10 1.788
强迫症状 1.93 0.24 1.85 0.18 1.882
人际关系敏感 1.83 0.25 1.67 0.26 2.649 * *
抑 郁 1.79 0.24 1.70 0.16 2.367 *
焦 虑 1.62 0.20 1.68 0.17 1.490
敌对性 1.82 0.32 1.87 0.24 0.893
恐 怖 1.48 0.11 1.44 0.10 1.788
偏 執 1.75 0.19 1.61 0.25 2.407 *
精神病性 1.63 0.16 1.57 0.20 1.277
其 他 1.67 0.12 1.60 0.21 1.422
*<0.05 * * <0.01 * * *<0.005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通过16周的篮球活动后,人际关系T检验<0.01,抑郁、偏执T检验<0.05,即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方面在实验前后存在差异性,说明篮球活动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运用乒乓球干预结果分析
实验组学生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乒乓球运动,前5周主要以基本技、战术为主,接下来11周边授技、战术边比赛。以中等活动量和强度进行干预。
从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组学生通过16周的乒乓球活动后,抑郁、焦虑T检验<0.05,即抑郁和焦虑方面在实验前后存在差异性,说明乒乓球活动对学生的抑郁、焦虑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四)分析比较
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结果比较来看,实验组在接受篮球、乒乓球体育活动措施后,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变化,T检验结果P<0.05,说明体育锻炼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改变起到一定的改善和调节作用。实验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是有效的,以及运用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也稍有所不同。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研究表明,有27.1%的初二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着、强迫等方面;2.应用篮球运动方式加以干预,经过16周后测试,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方面均有一定的调节;3.应用乒乓球运动方式加以干预,经过16周后测试,学生在抑郁和焦虑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
(二)建议
1.做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分为许多项目,不同的体育项目都有着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项目和内容。在设计课程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加强干预,使学生不至于干预过于强烈而产生抵触情绪;2.开展课外俱乐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课外俱乐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对于干预效果能更好一点;3.结合其他干预手段同时进行。学校体育以及课外俱乐部只是干预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有着自身的优势,也有着不足,所以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取长补短、统筹兼顾,这样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加强学校干预实施者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学生实施干预,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有体育老师、班主任、家长等,对他们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世勇.对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焦虑方向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
[2] 周团胜,周胜光.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8):185-186.
[3] 施仙琼.体育锻炼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调节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6):86-88.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法对南京树人国际学校60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实验研究。探讨以课外体育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缓解初中生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较大的改善。9大类别指标得分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有显著差异,说明体育锻炼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干预
中学阶段是人的发展关键时期,但我们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考虑不够。个体心理健康出现后,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调节,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体育可以改变人的发展,研究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将对现阶段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和评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不良心理反应现状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对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年级学生(468人)团体施测,对所测的因子分等于或者大于2的有127名学生。结果表明:有27.1%的初二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一个学生可能同时有一个或以上大于等于2分),他们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着、强迫等5个方面。
(二)运用篮球干预结果分析
实验组学生每周一、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安排篮球运动,前10周主要以基本技、战术为主,接下来6周在授课的同时主要以比赛为主。以中等活动量和强度进行干预。
表1 篮球干预试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结果
因子项 实验前 实验后 T
M SD M SD
躯体化 1.52 0.12 1.48 0.10 1.788
强迫症状 1.93 0.24 1.85 0.18 1.882
人际关系敏感 1.83 0.25 1.67 0.26 2.649 * *
抑 郁 1.79 0.24 1.70 0.16 2.367 *
焦 虑 1.62 0.20 1.68 0.17 1.490
敌对性 1.82 0.32 1.87 0.24 0.893
恐 怖 1.48 0.11 1.44 0.10 1.788
偏 執 1.75 0.19 1.61 0.25 2.407 *
精神病性 1.63 0.16 1.57 0.20 1.277
其 他 1.67 0.12 1.60 0.21 1.422
*<0.05 * * <0.01 * * *<0.005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通过16周的篮球活动后,人际关系T检验<0.01,抑郁、偏执T检验<0.05,即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方面在实验前后存在差异性,说明篮球活动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运用乒乓球干预结果分析
实验组学生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乒乓球运动,前5周主要以基本技、战术为主,接下来11周边授技、战术边比赛。以中等活动量和强度进行干预。
从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组学生通过16周的乒乓球活动后,抑郁、焦虑T检验<0.05,即抑郁和焦虑方面在实验前后存在差异性,说明乒乓球活动对学生的抑郁、焦虑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四)分析比较
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结果比较来看,实验组在接受篮球、乒乓球体育活动措施后,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变化,T检验结果P<0.05,说明体育锻炼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改变起到一定的改善和调节作用。实验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是有效的,以及运用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也稍有所不同。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研究表明,有27.1%的初二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着、强迫等方面;2.应用篮球运动方式加以干预,经过16周后测试,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方面均有一定的调节;3.应用乒乓球运动方式加以干预,经过16周后测试,学生在抑郁和焦虑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
(二)建议
1.做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分为许多项目,不同的体育项目都有着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项目和内容。在设计课程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加强干预,使学生不至于干预过于强烈而产生抵触情绪;2.开展课外俱乐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课外俱乐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对于干预效果能更好一点;3.结合其他干预手段同时进行。学校体育以及课外俱乐部只是干预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有着自身的优势,也有着不足,所以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取长补短、统筹兼顾,这样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加强学校干预实施者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学生实施干预,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有体育老师、班主任、家长等,对他们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世勇.对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焦虑方向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
[2] 周团胜,周胜光.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8):185-186.
[3] 施仙琼.体育锻炼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调节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