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关于水怪、湖怪、野人等方面的传闻不断。当然,很多传闻在科学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但是,在中国西部,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和人口稀少,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和人类了解自然的能力所限,还有很多的水怪、湖怪、雪人和野人之谜,没有解开。
青海湖湖怪之谜
青海湖湖怪,曾被当地牧人传得神乎其神。他们说,那湖怪常出没于湖中的海心山与湖东岸之间广阔的湖面上。每次湖怪出现,本来平静的湖面上会阴风嗖嗖,大浪汹涌,甚至太阳也会失去光泽。同时,湖岸上也会刮起阵阵旋风,吓得草原上的羊群不敢吃草,四下乱窜。
湖怪的传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青海省曾组织专人到湖边进行观察。他们发现,青海湖湖怪的确存在。那湖怪体形很大,体色黑中微黄,活动没有明显的规律。它似乎十分“狡猾”,每次浮出湖面,只有一个黑乎乎的背部,从不把头和尾巴伸出水面,也不翻过身来。更有意思的是,它不像喀纳斯湖“湖怪”那样,捕食湖边的牲畜和野生动物。种种迹象表明,青海湖湖怪不像是远古的爬行类生物,尽管它每次出现总是藏头藏尾,但可以断定,它没有长脖子,没有吓人的头颅,也没有高大的驼峰。它的生活习性,也与其他地方传说中的水怪、湖怪不同。截止目前,没有它伤害人类和动物的报道。
有人推测,青海湖湖怪是一种鱼。青海湖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生活着大量的湟鱼,那湖怪会不会是长了几百年的湟鱼,或者是一种还未被人认识的巨型鱼。专家否定了这种看法。青海湟鱼又名“裸鲤”,是一种鲤科冷水性淡水鱼,也可在咸淡水生活。这种鱼,最大六七十厘米,最重不超过10公斤。湟鱼要长成巨型鱼是不可能的。至于其他巨型鱼,存在的可能性也不大。人们常在青海湖中捕鱼,从来没有捕到过其他类型的巨型鱼。此外,湖怪的活动方式也与一般的鱼类不同。认为湖怪是鱼,缺乏科学依据。
那么,青海湖湖怪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看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当惹雍错湖怪之谜
位于西藏北部的当惹雍错,是一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大湖,湖水总面积约835平方公里。“当惹雍错”是藏语,“错”在藏语中就是“湖”的意思。当惹雍错也叫“文部湖”,因为它的具体位置在西藏的文部。
文部是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的发祥地之一,在西藏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本教徒的心目中,当惹雍错是个圣湖。传说在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之前,当惹雍错是一个魔鬼湖。敦巴辛绕制服了湖中的魔鬼,当惹雍错才变成了一个神湖。
的确,当惹雍错有很多神奇之处。如它的结冰现象,就很怪。据说,每年藏历元月中旬(约在公历2月底、3月初),当惹雍错才结冰;到了藏历二月底、三月初,一天之内,湖面的结冰全部融化,被当地藏族同胞称为“冬天不睡春天睡觉的湖”。这种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奇怪。当惹雍错结冰时,人们用冰橇在冰面上运送东西。这样结实的冰面,为什么会在一天之内融化呢?
当然,当惹雍错最叫人不可思议的,就是关于湖怪的传闻。当惹雍错湖怪的传闻,由来已久。好在它不凶狠,没有造成人畜伤亡。不过,同青海湖的湖怪相比,当惹雍错湖怪的确像个湖怪。据传,它的头很小,眼睛特别大,脖子又细又长,它的体形很像牛,皮肤为灰黑色,游动速度并不快。
从当惹雍错湖怪的体形和行为特征,人们联想到英国的尼斯湖水怪。有人认为,当惹雍错的地质构造和自然条件,与英国的尼斯湖极其相似,都属于地壳运动中形成的断陷湖。7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那时,这里的海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史前海洋动物,其中包括恐龙。300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的挤压,喜玛拉雅山抬升起来,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当惹雍错的最后形成,也是那个时期。当惹雍错属于咸水湖,但水中含盐量不高,为1.8%,介于淡水与海水之间。这样的湖水,适合于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
从对湖水的研究出发,有人对当惹雍错湖怪作了大胆推测,认为当惹雍错湖怪可能是史前生物,也许是恐龙家族的一个支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发展成了今天的当惹雍错湖怪。这种推测,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大家发现,当惹雍错湖怪的形象,很像某种恐龙的后代,特别是头和脖子,几乎同复原后的一些恐龙一模一样。
九寨沟长海子水怪之谜
长海子是九寨沟风景旅游区中最大的海子,海拔3 100米,湖面东西窄、南北长,最长处约7.5公里,最窄处只有0.5公里。长海子形成年代早于西藏的当惹雍错,它不属于断陷湖,而是远古地质年代形成的堰塞湖。这里风景非常优美,远处的雪峰上,白雪皑皑;近处的树林中,郁郁葱葱,是一处罕见的人间仙境。
发现长海子水怪的时间,已无从考证。当地的居民,主要是藏族,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其中很多人是长海子水怪的见证人。
据目击者说,那水怪有时会露出水面,从外形看,水怪的头像马头,嘴长而阔,脖子也较长,身子像蛇身,远远看去,很像传说中的恐龙。长海子水怪不同于青海湖湖怪之处,是它浮出水面时,总是昂首挺身,在水面上游出很远后,又渐渐没入水中。这时候,水面上会出现巨大的旋涡。
长海子水怪,究竟是什么动物?当地藏族同胞说,是一条黑龙。这个说法,可能来自于一个藏族民间传说。
据当地藏族老人讲,很久以前,长海子中有一条黑龙,经常飞出海子,作恶人间。后来,一位勇敢的猎人,对黑龙的行径忍无可忍,奋起反击。他同黑龙大战几天几夜,终于战败了黑龙。黑龙失败后,立即潜入水底。可是,它不甘心自己的失败,随时准备再次飞出海子。每到冬季,长海子结冰后,黑龙还常在冰下发出愤怒的吼叫。那声音大得吓人,常常在山林中回响。那个勇敢的猎人怕黑龙再危害藏族部落,便一直镇守在海子边上。时间一久,猎人变成了一棵镇邪的柏树,至今还长在长海子岸边。
对这个民间传说,当地藏族同胞深信不疑。逢年过节,他们要来到柏树前,向神柏敬献哈达和供品。
这个传说,从科学的角度看,不足为信。但是,长海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无法解释。每到隆冬季节,长海子会被冰雪封冻,冰厚时达1米以上。这时,如果人走上冰面,脚下就会发出闷雷般的巨响。人的脚抬起,响声消失,脚放下去,声音又会响起。那声音,有时候像是来自自己心中,仔细听听,却又在山林中回荡,常常弄得人毛骨悚然。藏族向胞说,这就是冰下的黑龙在呼啸。
也有人认为,长海子水怪,可能是史前动物,例如恐龙。理由是:由于地壳运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或其他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灾难性后果,使大型动物的食源严重短缺,于是,大型动物逐渐灭亡。但是,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史前动物都要绝种,有些远古动物,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可以继续生存下来。在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不断进化,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如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熊猫,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食肉性动物转变为食草性动物,以至生活到了今天。由此,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熊猫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绝灭,却在中国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及其附近的林海中生存下来,其他史前动物、远古动物,为什么不能在同样的环境生存下来呢?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他们认为,长海子水怪,有可能是一种尚未被人认识的史前动物。如果这是真的,那将会轰动整个世界。
喜玛拉雅山雪人之谜
8世纪,一幅描绘西藏高原野生动物的古画上,就有雪人的画像。从画面看,当时雪人分布很广,东起中印、中缅边界,西至喀喇昆仑山脉,北到帕米尔高原,并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蒙古国境内。雪人的分布地区,达数万平方公里。
雪人同水怪不同,雪人终年生活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雪线上。这个区域,是典型的无人区。当然,这样的地方有时会有人迹出现,不过时间不会长久。一般人在这样的地方,不可能长期生活。由于雪人生活的区域人迹罕至,两三百年来,看到雪人的人,只能向别人转述雪人的模样,却拿不出确凿证据证明雪人的存在。正是这种特殊原因,雪人成了一大历史疑案。
在中印、中尼边境,声称见过雪人的人很多。不仅如此,200多年来,在印度、尼泊尔和中国西藏地区,还多次发生雪人抢人、抢物的事件。在喜玛拉雅山麓的藏族村寨,还发生过雪人抢新娘的事件。雪人把姑娘抢去做妻子,让雪人出没区的姑娘坐卧不宁,更不敢独自行走。为了保护当地姑娘,一些经验丰富的藏族猎人,多次上山捉拿雪人,可是一无所获。
世界上,第一个用书面形式描绘雪人的人,是西方学者霍德格逊。1832年,霍德格逊声称自己曾与雪人相遇。霍德格逊说,他在青藏高原的雪域进行科考时,曾远远看到一团毛茸茸的东西缓慢移动,仿佛人披着一件兽皮行走。他感到奇怪,急忙跟了上去。他同对方距离越来越近,甚至听到对方发出呼呼的喘息声。
霍德格逊说,他快走几步,向那家伙靠了上去。这时,那家伙猛然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迈开两只大脚,向前跑去,不一会儿消失在雪原上。
霍德格逊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动物,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或者产生了幻觉。他心怦怦地跳着,低头向地上看去,发现脚下的雪地上有一串很深的大脚印。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也没有产生幻觉。他低着头,顺着奇怪的大脚印向前走去。可是,天已经黑了下来,雪原上能见度很低,气候也变得寒冷起来。他知道,再走下去,就会迷路,于是停止寻找,拍了几张雪人留在雪地上的大脚印,顺原路返回了驻地。第二天,他又去寻找雪人,可是,再也不见雪人的踪影。
霍德格逊在文章中写道,那雪人身高在5英尺以上,头发垂至眼睛,脸部无毛,露出浅色的皮肤,与猿的脸非常相似;雪人浑身披着长毛,毛为棕红色、暗棕色;雪人宽肩驼背,走路时身体前倾,一般用两脚走路,有时也用四肢行走。同时,霍德格逊还发表了自己拍摄的雪人脚印照片。那脚印确实奇怪,大脚趾分得很开,既不像人的脚印,也不像其他动物的脚印。由于霍德格逊有雪人脚印照片在手,人们相信,他确实遇到了雪人。这幅照片,也曾在中国的报刊上发表。
1950年,尼泊尔宣布对外开放。从此,到喜玛拉雅山考察雪人的人络绎不绝。有些国家还组织了专门的科考队,到喜玛拉雅山寻找雪人。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1958年,比利时人类学家海威尔曼发表文章,认为喜玛拉雅山的雪人,可能是中国巨猿的后代。经过一番考证,他把喜玛拉雅山雪人命名为“雪地类恐人”。这是人类学家第一次对雪人正式命名。当然,由于没有找到雪人的直接证据,海威尔曼的命名,并没有得到科学家的广泛认可。
1966年,不丹王国发行了印有喜玛拉雅雪人的邮票。邮票上的雪人形象,是根据人们说的雪人特点而描绘的。这枚邮票的发行,等于不丹王国政府正式宣布承认雪人的存在。这一作法,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为了配合世界上寻找雪人的活动,尼泊尔方面还公布了有关雪人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了解雪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72年,A·麦克尼利考察队在尼泊尔亚兰河谷安营扎寨,寻找雪人。这里是海拔3 200米的密林深处,过去常有雪人出现。可是,一年过去了,雪人并没有露面。就在考察队员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一天早晨,考察队员发现驻地不远处有一串新鲜的脚印。这些脚印,同以前人们发现的雪人脚印非常相似。考察队员沿着脚印寻找许久,也没有发现雪人的影子。
1974年7月,一位居住在喜玛拉雅山麓,名叫拉克巴·杜梅尼的尼泊尔姑娘,遭到一个雪人的袭击。她向当地警官报案说:“当时,我坐在麦克贺玛牧场的一块石头上,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奇怪的响声,像有人大声咳嗽似的。我急忙转过身,发现一个肤色黑黝黝的大猿站在那里。那怪物有深深的太阳穴,双眼凹陷,前额紧皱,全身长满红褐色的粗毛。那畜牲抓住我不放,把我扛到附近的一条河边,扔在地上,又去进攻正在吃草的牦牛。”
警方接到拉克巴·杜梅尼姑娘的报案,立即赶往现场调查。他们发现了三具牦牛死尸,其中两头牛是头部遭到重击而亡,一头牛则被打断了脖子。据当地人说,雪人力大无穷,杀死一头公牦牛易如反掌。它们抓住牛角,可以把牛角像拧螺丝一样拧下来。
后来,警方发表了调查报告:“对牦牛的袭击,可能不是人类所为。假如确有雪人存在,那么,它就是罪魁祸首。”这个结论,有些闪烁其词,但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雪人的存在。
1974年11月,波兰探险队队长札瓦达,在离珠穆朗玛峰下海拔5 300米的大本营附近,拍摄到了更多的雪人脚印,并进行了实地测量,翻制了石膏模型。这些脚印印在坚硬的冰雪地上,有2英寸深,非常均匀。
1980年10月,日本女子登山队在喜玛拉雅山中国一侧海拔5 150米处,建立了营地,勘察具体的登山路线。在返回营地的路上,她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那些脚印,长30厘米,宽20厘米,间距0.4~1米,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丘后面,才渐渐消失了。经大家辨认,这些脚印,绝非人类所为,也不是熊之类的动物足迹。这些脚印,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大脚趾与其他脚趾分得很开,同1832年霍德格逊拍摄到的雪人脚印非常相似,也同1972年A·麦克尼利考察队发现的雪人脚印非常相似。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俄国、日本以及中国的一些登山运动员,在喜玛拉雅山屡屡发现雪人的影子或脚印。但这些发现,还不能作为雪人存在的直接证据。因此,法国社会学家奥皮兹发出感叹:“雪人有的是,谁也见不着!”
就在这时,一个自称见过雪人的人站了出来。他就是意大利著名探险家霍尔德·梅斯纳。
梅斯纳曾征服过14座世界上著名的山峰,也是第一个不用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他前后花了11年的时间,在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中国西藏寻找雪人。他说,他在喜玛拉雅山山地居民手中,买到了两个雪人的手部骨骼,还委托西藏当地人为自己找到了一张雪人的毛皮。
梅斯纳发表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见到雪人的情景:“第一次,我们看见一只雌雪人和它的幼崽。由于它们藏在一个洞穴中,所以只拍到了雪人的后背。幼崽的皮毛颜色较浅,是红色,雌雪人皮毛颜色则比较深暗。后来,雌雪人背着幼崽走了。两天后,我们又在高原上遇到了一个睡着的雪人,因而可以进一步接近它。我们逆着风,像猎手那样走到距它20米的地方,然后开始拍摄和录像。”
梅斯纳说,雪人身高约2.2米,直立行走,年轻时皮毛呈红色,以后逐渐变黑,晚年后变成白色。他估计,雪人的寿命在25~30岁之间。他还认为,雪人是夜间活动的动物,白天较少出洞,以牦牛和山羊等动物的肉为食。据他推算,喜玛拉雅山区生活着数千只雪人。
霍尔德·梅斯纳为雪人出面作证,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一个喜玛拉雅山区雪人热迅速升温,雪人是人还是动物的争论,也在学术界掀起。
过去,学术界认为,在喜玛拉雅山区,有三种以上的动物被人们当成了雪人。一是幸存下来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作为古人类存在到今天,似乎是不可能的;长尾猴类的类人猿,与人们见到雪人相去甚远。因此,把这两种动物作为雪人,根据不足。剩下来的只有第三种假设,即一种体格高大的猿。这种假设,是未知动物学的创始人伯纳德·休弗曼斯提出来的。他的依据是在中国西藏和印度等地,发现过这种猿的化石。
梅斯纳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伯纳德·休弗曼斯的观点。他在文章中写道:“认为雪人属原始人类的一种是错误的,它是一种曾被认为灭绝了的动物。”如果雪人是猩猩科的一种动物,那也是一个重大发现。
当今世界上,梅斯纳是最有资格就雪人问题发表看法的人,因为他手上有雪人的照片和录像。他说,正在准备出版一本关于雪人的书,书的封面,将是一张雪人的照片。待这本书出版,雪人的真相,人们或许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墨脱野人之谜
一般人认为,西藏墨脱县在世界上有名,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大转弯,位于墨脱县境内;二是墨脱县城是中国至今仍不通公路的县城。其实,墨脱县在世界上有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墨脱县有不少野人。
墨脱县人口稀少,山高林密,气候湿润温和,生活着热带、亚热带和高山寒温带的大量野生动物,是人们公认的野生动物的乐园。这样的自然环境,也是野人生活的理想之地。有人甚至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确有野人的话,那么,墨脱县的高山密林,就是野人的最后避难所。
墨脱县何时发现野人,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据当地的门巴族和珞巴族同胞说,他们祖祖辈辈都同野人打过交道。尽管当地有“见了野人会生病”、“听见野人哭喊会丧命”的说法,人们进山时尽可能地躲着野人,但还是有不少人一生当中多次同野人相遇。
在墨脱县,有几位热衷于寻找野人的人。据他们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墨脱县境内发现大约有11个野人在活动,到了80年代,发现的野人人数只有九人。90年代初期,他们汇总了29位猎人的报告,最后确认,除了那九个野人外,新发现两个野人在活动。这样,在墨脱县境内发现的野人数量,又增加到11人。
猎人们对新发现的两个野人跟踪观察,发现一个野人为雌性,生活在中印边境线中方一侧的山谷中。它身高约1.7米,乳房很长,吊在胸前,毛发棕黑色,面部皱纹很多,也很深,眼窝深陷。它比较文静,喜欢独处,一个人住在一个山洞中,洞内铺着厚厚的树枝和野草,洞口有大堆的粪便,平时很少出洞。
另一个野人是雄性,毛发棕色,浑身长满长毛,腹部和颈部的毛更长,个头较矮,头特大,额头突出,塌鼻梁,大嘴,白牙,可以直立行走。它对人类有敌意,见到猎人时龇牙咧嘴,作威胁状,离人远时,又大声吼叫,有时还会发出嘻笑声。
在墨脱县,见过野人的人很多。特别是经常进山和住在深山的人,大都同野人有过神奇的交往。最值得一提的是猎人次成的可怕经历。
1983年8月,次成套住了一个野人。当时,他在山林中设下圈套,企图套一只大的野兽。几天后,他到设套处察看,发现套住了一个野人。那野人身高约1.3米,毛发棕色,长发披到胸前,样子十分可怕。糟糕的是,绳索套在了野人的脖子上,野人已被活活吊死,不过,他的双手还紧紧地抠着脖子上的绳套。次成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在当地,传说见到野人是很不吉利的,这次吊死了野人,可怎么办?过了许久,次成才定下神来,挖了一个坑,把野人掩埋起来。
见到野人次数最多的,是当地的猎人。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勾勒出野人的形象:
野人大多身高1.5米以上,最高的可达2米,脑袋大,胳膊长,全身长毛,年青时毛发呈棕色,年迈时毛发呈银灰色,眼窝深陷,眼珠发红,会叫会笑,笑起来时手舞足蹈。他们还会使用工具,抛掷石头,甚至能拿着棍棒追赶猎人和野兽。
这样看来,墨脱野人和喜玛拉雅山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墨脱野人同喜玛拉雅山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不是同一类动物?还是一个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