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国高职院校陆续开始实施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把英语综合应用技能的培养作为教改目标。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增大学生的语言输出,将教改目标融入实践之中。本文总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过去两年里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经验和成果,以期与其他院校分享和交流。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校园英语环境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131-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35
1.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背景
公共英语一直是众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的高职教育基础课程。由于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也应立足于反映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002: 19),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下“实用为主”的发展基调。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又提出新的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继续学科英语教学模式的同时逐渐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并确立两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即首先在保证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听说和写作能力,做到学以能用,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涉外交流,具备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其次是将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衔接,以职业群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做到学以致用(马俊波,2010: 14)。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起开始推行“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打破过去完全依赖教师讲授,学生重知识轻技能、重背记轻交际、重考级轻运用的教学思想与模式,把“学以能用”和“学以致用”的两大目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建设即是在校园里开设第二课堂,延伸课堂教学,学生把课堂所学带到课外进行实战演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由此培养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学以能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吴文华,2003: 3)。因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的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在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愈发突显其重要性。
2.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理论依据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建设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成年人获得语言能力的方式有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两种。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三大步骤。其中输入对语言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英语教学的前提,只有首先获得一定的可理解的输入信息,经过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有可能完成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过程(Krashen, 1985: 96)。Hamer则进一步指出“输入、练习和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认为输入、吸收、输出这三个环节都很重要,应该把语言习得过程的输入、吸收、输出视为有机整体,三者全面兼顾,平衡发展。相比而言,人类学习母语比学习第二语言容易得多,因为在母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交替进行(1983: 126)。生活环境成为自然语言环境,对母语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输入、吸收、输出的转换过程自然而然地循环往复。然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在学校课堂上进行。而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汉语、做翻译,学生只管听、做笔记。这种教师“一言堂”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语言的输出和反馈活动(季雨青,1986: 2)。Cohen指出,“语境即语言环境,是说话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客观具体环境。一般人在一个长时间稳定的自然环境下习得第一语言或者在同样环境下习得第二语言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 104)。Chomsky更是明确提出环境是语言习得的基础。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需通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足量的实际操练才能实现。创造第二语言的使用环境使学习者获得语言运用和习得的机会。因此,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配合积极的情感交流互动,实现语言的输出环节,成为练习英语最有效的途径。
3.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具体措施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行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大小班交替授课的模式。多媒体大班重点讲解课文语言点和文化点,小班听说课主要进行听说强化训练。每周一次外籍教师的小班授课加大课堂师生的双向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参与课堂交际,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了课堂中的“小环境”。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则是英语学习的“大环境”。学院招募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成立校级学生社团——“大学生外语协会”,安排一名英语教师指导协会在校园内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根据Hamer的输入(阅读、视听)与输出(说、写、译)有机平衡的原理,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创设主要从听说与写作两个方面入手。
3.1 英语听说环境的创设
外语协会定期举办英语交流研讨会,邀请高年级英语拔尖的学生给会员介绍口语学习经验。协会还与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英孚等)合作,不定期地由专业英语培训老师给会员作英语学习的专题讲座。由于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十分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培训老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解决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外语协会开展校园“英语角活动”。协会学生干事为每一期的英语角制定讨论话题。为配合学校进行的高职公共英语改革,英语角不定期地举行情景扮演,把学生踏上社会后最容易遇见的工作场景(比如求职、同事相处、商务宴请、客户拜访、商务谈判等)搬进校园实战演练。充分利用学校的外教与留学生资源,组织参与者的交流与互动,增加英语的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校学生英语整体应用技能的提高。
学校成立英语广播台。每年九月,广播台干事从全校8000多名入学新生中选拔一批优秀英语播音员,组织他们参加语音语调培训班,不断提高广播台的业务水平。广播台坚持每周七天、每天早晚各半个小时轮班为全校师生进行英语广播。广播节目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校园新闻、读书心得、影视经典赏析、英语趣味知识等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所有演播稿件均由广播台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广播台干事每周定期将英语广播的音频文件上传至学校英文网站,便于全校师生在线点击收听。学院英文网站组建一支通讯员新闻团队,为英文网站的“Student Life”和“News Flash”两个栏目制作文字新闻和视频新闻。小记者们穿着专业的采播服,行走在校园内用英语进行采访和录制节目,成为所有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关注的焦点。
学院每年十一月定期举行校级英语演讲与才艺大赛。由于这是学校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英语赛事,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初赛与决赛的角逐。在决赛中脱颖而出的口语优秀的学生,由英语专业老师和外教开班授课,有针对性地培养这些口语菁英参加各类市级、省级口语大赛。口语菁英班的课程内容具有非常强烈的高职特色,教学内容依循学生未来职业中将会涉及的工作重点流程,突显出职业教育对英语实用技能的重视。
3.2 英语写作环境的创设
外语协会创办学生自己的英文报——Campus。报刊编辑部面向全校学生征稿,由指导老师和外教审稿,择优刊登。英文报成为全院学生热身练笔的园地。指导老师从学生的投稿中发掘写作能力优秀的苗子组成写作菁英培优班,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集中训练他们参加各类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课程开设同样具有典型的高职色彩,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未来工作中最普遍接触的英文商务信函、通知、请柬、会议备忘录等,集中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并组织学生写稿汇集成专栏,向校外的英文报刊杂志投稿。
4.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取得的成就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已初见成效。大学生外语协会已招募上千名热爱英语学习的会员,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校级“五星社团”。三位同学分别在省级和国家级公共英语口语演讲大赛中取得名次,一位同学更是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中获得全国公共英语组一等奖的骄人成绩。学生的优秀作文在《深圳日报(英文版)》等重要媒体报刊发表。外语协会、英语广播台、校园英语新闻团体为学校与美国多所大学的合作交流计划输送了十多名英语优秀的学生。从2009年起,全国各地先后有10余批兄弟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来校考察职业外语教学改革,而校园英语语言环境作为改革的一个环节,成为大家考察的重点之一。公共英语改革在全校刮起一股重视英语应用技能的风潮,不但没有影响传统课堂教学所强调的考试过级率,反而还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而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全院学生英语A级考试和公共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都比公共英语改革前略有提升。
5. 结语
学院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为所有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搭建起一个开发兴趣、展示才能的舞台,满足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低至高的不同需要,创造出个人发展的广阔空间,把高职公共英语改革中“学以能用”、“学以致用”的理念真正融入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Cohen, A.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1998: 104.
Hamer, J.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1983: 126.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NY: Longman, 1985: 96.
季雨青. 课前、课上和课后[J]. 山东外语教学,1986(2):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
马俊波.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4):14.
吴文华.《创造课内外英语语言环境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J]. 绥化师专学院,2003(3):3.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校园英语环境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131-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35
1.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背景
公共英语一直是众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的高职教育基础课程。由于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也应立足于反映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002: 19),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下“实用为主”的发展基调。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又提出新的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继续学科英语教学模式的同时逐渐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并确立两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即首先在保证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听说和写作能力,做到学以能用,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涉外交流,具备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其次是将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衔接,以职业群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做到学以致用(马俊波,2010: 14)。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起开始推行“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打破过去完全依赖教师讲授,学生重知识轻技能、重背记轻交际、重考级轻运用的教学思想与模式,把“学以能用”和“学以致用”的两大目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建设即是在校园里开设第二课堂,延伸课堂教学,学生把课堂所学带到课外进行实战演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由此培养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学以能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吴文华,2003: 3)。因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的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在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愈发突显其重要性。
2.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理论依据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建设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成年人获得语言能力的方式有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两种。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三大步骤。其中输入对语言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英语教学的前提,只有首先获得一定的可理解的输入信息,经过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有可能完成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过程(Krashen, 1985: 96)。Hamer则进一步指出“输入、练习和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认为输入、吸收、输出这三个环节都很重要,应该把语言习得过程的输入、吸收、输出视为有机整体,三者全面兼顾,平衡发展。相比而言,人类学习母语比学习第二语言容易得多,因为在母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交替进行(1983: 126)。生活环境成为自然语言环境,对母语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输入、吸收、输出的转换过程自然而然地循环往复。然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在学校课堂上进行。而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汉语、做翻译,学生只管听、做笔记。这种教师“一言堂”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语言的输出和反馈活动(季雨青,1986: 2)。Cohen指出,“语境即语言环境,是说话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客观具体环境。一般人在一个长时间稳定的自然环境下习得第一语言或者在同样环境下习得第二语言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 104)。Chomsky更是明确提出环境是语言习得的基础。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需通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足量的实际操练才能实现。创造第二语言的使用环境使学习者获得语言运用和习得的机会。因此,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配合积极的情感交流互动,实现语言的输出环节,成为练习英语最有效的途径。
3. 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具体措施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行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大小班交替授课的模式。多媒体大班重点讲解课文语言点和文化点,小班听说课主要进行听说强化训练。每周一次外籍教师的小班授课加大课堂师生的双向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参与课堂交际,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了课堂中的“小环境”。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则是英语学习的“大环境”。学院招募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成立校级学生社团——“大学生外语协会”,安排一名英语教师指导协会在校园内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根据Hamer的输入(阅读、视听)与输出(说、写、译)有机平衡的原理,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创设主要从听说与写作两个方面入手。
3.1 英语听说环境的创设
外语协会定期举办英语交流研讨会,邀请高年级英语拔尖的学生给会员介绍口语学习经验。协会还与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英孚等)合作,不定期地由专业英语培训老师给会员作英语学习的专题讲座。由于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十分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培训老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解决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外语协会开展校园“英语角活动”。协会学生干事为每一期的英语角制定讨论话题。为配合学校进行的高职公共英语改革,英语角不定期地举行情景扮演,把学生踏上社会后最容易遇见的工作场景(比如求职、同事相处、商务宴请、客户拜访、商务谈判等)搬进校园实战演练。充分利用学校的外教与留学生资源,组织参与者的交流与互动,增加英语的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校学生英语整体应用技能的提高。
学校成立英语广播台。每年九月,广播台干事从全校8000多名入学新生中选拔一批优秀英语播音员,组织他们参加语音语调培训班,不断提高广播台的业务水平。广播台坚持每周七天、每天早晚各半个小时轮班为全校师生进行英语广播。广播节目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校园新闻、读书心得、影视经典赏析、英语趣味知识等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所有演播稿件均由广播台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广播台干事每周定期将英语广播的音频文件上传至学校英文网站,便于全校师生在线点击收听。学院英文网站组建一支通讯员新闻团队,为英文网站的“Student Life”和“News Flash”两个栏目制作文字新闻和视频新闻。小记者们穿着专业的采播服,行走在校园内用英语进行采访和录制节目,成为所有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关注的焦点。
学院每年十一月定期举行校级英语演讲与才艺大赛。由于这是学校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英语赛事,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初赛与决赛的角逐。在决赛中脱颖而出的口语优秀的学生,由英语专业老师和外教开班授课,有针对性地培养这些口语菁英参加各类市级、省级口语大赛。口语菁英班的课程内容具有非常强烈的高职特色,教学内容依循学生未来职业中将会涉及的工作重点流程,突显出职业教育对英语实用技能的重视。
3.2 英语写作环境的创设
外语协会创办学生自己的英文报——Campus。报刊编辑部面向全校学生征稿,由指导老师和外教审稿,择优刊登。英文报成为全院学生热身练笔的园地。指导老师从学生的投稿中发掘写作能力优秀的苗子组成写作菁英培优班,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集中训练他们参加各类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课程开设同样具有典型的高职色彩,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未来工作中最普遍接触的英文商务信函、通知、请柬、会议备忘录等,集中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并组织学生写稿汇集成专栏,向校外的英文报刊杂志投稿。
4. 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取得的成就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已初见成效。大学生外语协会已招募上千名热爱英语学习的会员,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校级“五星社团”。三位同学分别在省级和国家级公共英语口语演讲大赛中取得名次,一位同学更是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中获得全国公共英语组一等奖的骄人成绩。学生的优秀作文在《深圳日报(英文版)》等重要媒体报刊发表。外语协会、英语广播台、校园英语新闻团体为学校与美国多所大学的合作交流计划输送了十多名英语优秀的学生。从2009年起,全国各地先后有10余批兄弟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来校考察职业外语教学改革,而校园英语语言环境作为改革的一个环节,成为大家考察的重点之一。公共英语改革在全校刮起一股重视英语应用技能的风潮,不但没有影响传统课堂教学所强调的考试过级率,反而还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而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全院学生英语A级考试和公共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都比公共英语改革前略有提升。
5. 结语
学院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为所有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搭建起一个开发兴趣、展示才能的舞台,满足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低至高的不同需要,创造出个人发展的广阔空间,把高职公共英语改革中“学以能用”、“学以致用”的理念真正融入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Cohen, A.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1998: 104.
Hamer, J.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1983: 126.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NY: Longman, 1985: 96.
季雨青. 课前、课上和课后[J]. 山东外语教学,1986(2):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
马俊波.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4):14.
吴文华.《创造课内外英语语言环境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J]. 绥化师专学院,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