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鼓对于中国北方的人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铜鼎则是中国北方民众更为熟悉的重器、礼器。经过万辅彬等的研究,认为我国南方的铜鼓与北方的铜鼎是具有相同地位的礼器和重器,并率先提出了“北鼎南鼓”的观点。
《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是关于铜鼓和铜鼓文化方面研究的著作。该著作不仅考察了中国南方各民族中传承的铜鼓及铜鼓习俗,而且进一步考察了东南亚拥有铜鼓的8个国家——越南、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铜鼓文化的生态状况,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铜鼓文化的历史画卷。
本书的第一作者,也是本书的组织者——万辅彬是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原副院长。曾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科技史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科技攻关项目2项,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大器铜鼓》是万辅彬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该项目“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自2003年获得资助批准,历时7年研究方成正果,最终揭示了铜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南亚各国的民族传统神器和礼器。东南亚8个国家都有铜鼓,而且现在也有不少民族在使用着铜鼓。东南亚铜鼓与中国的铜鼓具有紧密的联系,相互之间存在着很深的渊源。
《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自2006年启动编纂以来,经过7年的精雕细刻才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此,足见万辅彬等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细致、严谨,也更见作者十年磨一剑的沉着。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出版基金对这本高水平的学术著作给予了出版支持。
相信随着《大器铜鼓》的出版,这个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铜鼓文化将会带给世界带来文化多样性的新的认识,也为这个世界再增添一份文化多元共存的例证。藉此,铜鼓是世界的,铜鼓文化也是世界的。
今天,科技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抹杀着本属珍稀的传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铜鼓和铜鼓文化也概莫能外。《大器铜鼓》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对铜鼓和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保护提出了颇具价值的、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去细心体味,甚至有可能的话去推动践行。
这本书编校精良、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关于铜鼓文化的集成之作。作者文笔流畅、图片精美独特,值得一读,更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