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性文章教学的误区和突破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文章由于其内在独特的文体特点,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如今的语文教学的现实走向偏于感性,轻视理性。对于学生的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的重视不够。教学中的理性文章教法千篇一律,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学习不到理性文章中的精髓。本文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以及新的各版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所涉及的理性文章为基础,从理性文章的界定出发,对理性文章的教学片段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自己对于理性文章教学策略的一些见解。希望为今后的理性文章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提供帮助。
  一、“理性文章”的内涵
  由“理性”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白“理性文章”主要是相对于“感性文章”而言的。即是指情感色彩较少或者没有,多是说明事物、阐述道理等等的文章。
  而“理性文章”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一般是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一些特殊的文体,例如:科学小品文、杂文等等。
  二、理性文章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我看来,语文课程的特点不仅仅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还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母语性、言语性等等。语文要将平时的听、说、读、写等活动相结合,理性思维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实践;语文的外延等与生活的外延,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语文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发展的,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理性思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语文是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条理地表达思路等等。
  因此,理性文章的教学对于语文本身亦有着非常大的积极影响。
  三、理性文章教学的误区
  理性文章在教材中极为常见。它一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说明某个事物,或者讲解某个道理等等。
  该类文章内容较为乏味,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通常情况下要激发学生对该类文章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难度。该类教学过程中,老师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始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通过仔细分析一些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在传统理性文章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如教学过程模式化、条分缕析生硬化、重点难点偏离化、教学手段繁杂化、课外拓展过度化等。
  四、理性类文章的教学策略
  文学性文本应该仔细研读文本,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挖掘语言、形象,联系作者的时代和情感。所以笔者觉得像朗读欣赏课、语言品析课、讨论交流课(讨论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作品的价值观等)等课型都比较适合。实用性文本类型比较多,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文、应用文等体裁都有。因此,阅读、写作指导课、读书方法指导课、比较阅读课、阅读写作实践课、朗读指导课等课型相对适合一些。还有童话、诗歌,不同文体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课型,这应该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探索。当然,每个课型不是绝对的,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适合的课型。
  文体是语文的一个重要标志,重视文体,依体施教,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学也是依托文体,文体决定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只有立足文体,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文体本身,才能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的高效!
  五、理性文章核心教学原则的指导性
  从案例的示范,我们也可以看到:基于理性文章的行文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等内容,其教学过程需要遵循如下三项核心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在对理性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文章内容的引入,进而利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在利用引导性原则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理解理性文章的行文思路与写作内容,对于衍生的跨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现象展示、疑问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对文章内容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适当拓展其它的知识。如某教师在针对《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讲解的过程中,以火箭、航天器的图片与视频作为引入,充分的调动了同学对于航天发展的学习热情,再结合教材内容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完成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使得同学对于航天科技,尤其是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衍生性原则
  理性文章中的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不仅其所传达的知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而且其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亦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与重难点之一。在针对理性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其予以充分的讲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课堂之上或者课堂之外采用主体班会、作业、讨论课等形式对这一类教学目标进行强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文体、内容等问题进行延伸。其主要方式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引入对周边跨学科知识进行疏导与介绍。其次,利用同学对于理性知识的了解与兴趣,展开相应的讨论,在讨论中加强同学对相关观点的理解与把握。最后,发动同学针对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在相关的报纸、网络、杂志等平台搜集相关文章。在搜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同等类型问题的判断。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为后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书写理性文章奠定基础。
  (三)灵活性原则
  在理性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人为加入感性内容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灵活性。如一位教师在针对《敬畏自然》(人教版語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主体班会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灵活地展开。利用同学对大自然的好奇,搜集大自然各种动植物以及气象等资料。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行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野生动物的生活困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得同学在兴趣的驱使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通过灵活与生动的教学过程,使同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方法。
  作者简介:冷如冰,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要素主义课程观的发展是对学术性课程思想的一种理论升华,学习并总结要素主义课程观,可疏通对其课程与教学观的一些基本认识,也能从中获取关于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要素主义;课程观;课程建设  要素主义是当代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同进步主义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实验主义哲学不同,它的哲学基础比较复杂。要素主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认为教育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建设,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各行各业都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逐渐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中还存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投入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围绕创新创业教育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以及在实
制备了与A1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栅极结构与性能等效的圆形肖特基二极管结构,测量了器件的变温电流一电压特性,研究其在正向与反向偏压条件下的载流子输运过程。结果表明:(1)
通过研究和探讨J2EEWeb服务技术,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中的SSO系统。利用基于MVC的Struts技术实现了系统的架构;通过采用基于Session的用户会话跟踪技术,实现了统一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