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前S1Ag与HBV-M及HBV-DNA联合检测267例结果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Ag与HBV-M及HBV-DNA的关系,及它们对判断乙肝病毒是否复制的意义.方法 收集26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前S1Ag、及HBV-DNA,前S1Ag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结果 HBV前S1Ag和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35%和7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05).在HBeAg(-)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80%和6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05).两组间,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eAg是否阳性不能用来判定HBV是否具传染性和复制,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作为HBV存在、复制及其传染性的标志物.适合在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检测的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七氟烷苏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需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七氟烷与苏芬太尼等药物,对照组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等药物.记录患儿麻醉期间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拔管后5 min、10 min、出PACU时的Ramsay评分与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在拔管后5 min平均动脉压[(77.87±4.86)mmm Hg比(83.23±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2)和对照组(n=52).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同时治疗组给予口服卡维地洛片,起始剂量3.125 mg,2次/d,5d后加倍,目标剂量25~50 mg/d,90d为1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2%,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4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TG和Homa-IR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t=3.547,3.164,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5%)显著优于对照组(80.8%)(x2=5.133,P<0.05).观察组在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