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4年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时事认知状况,对于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两届时事知识竞赛观众和选手信息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时事认知状况,借以衡量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时事认知水平,以期为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理论与现实参考。
关键词:时事认知;调查;统计;大学生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29-02
200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010年3月,共青团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举办“博古通今胸怀天下”第一届北京师范大学时事知识竞赛,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第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11年3-4月,第二届北京师范大学时事知识竞赛再次获得圆满成功。
两届比赛共有21个本科院系的200余名选手参加,笔者通过对选手与观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对于时事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关注热点,进而以此作为典型案例,为全国高校更加切合实际地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支撑。
一、统计数据分析
1.决赛观众
两届比赛决赛共公开发放门票618张,其中296张门票被男生领取,占总票数的47.9%,女生领取322张,占总票数的52.1%,男女比例约为0.92:1。虽然男女差距不大,但考虑到师大女生比例偏高的事实,男生对于时事的关注程度依然明显高于女生。
此外,按文理科统计后显示,决赛观众中,文科专业学生有389人,占总人数的62.94%,理科专业学生有229人,仅占总人数的37.06%。由此可见,文科学生对于时事知识的兴趣要高于理科学生。
决赛门票发放情况还表明,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各个年级,领取门票的同学数量呈现出随年级增高而递减的趋势。本科一年级同学占据决赛观众的39.48%。而本科四年级同学只有42人,仅占6.8%。该数据显示,对于以知识竞赛这种形式开展的时事活动更能吸引低年级同学参与,而高年级同学由于课业压力、活动经历等因素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则随年级递减。
2.初赛选手及初赛试卷分析
⑴初赛选手情况
初赛的参赛选手中,男生为142人,占总选手数的56.57%,女生有109人,占总数比例的43.43%,男生人数约为女生的1.3倍。一年级本科生有133人,占总人数52.99%;二年级本科生有67人,占总人数的26.69%;三年级本科生有41人,占总人数的16.33%,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有10人,占总人数的3.99%。就这两个方面而言,初赛选手和决赛观众的性别和年级比例基本一致,其结论也应是基本相符的。
此外,我们还对参赛选手的生源地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按全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分,来自东、中、西部的参赛选手分别为89人、111人和51人。从该数据看,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时事关注程度的决定性制约因素,但很明显西部学生的关注程度略显不足。
通过对选手信息采集的分析,师大学子的时事关注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师大学子倾向于关注贴近生活的国内时事。除了台海关系、西藏问题这类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也走进了师大同学的视野,数名选手将其列入了自己关注的焦点话题,有一部分更是细化到拆迁,贫富差距扩大、房价过高等具体问题。
其次,师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从选手信息调查反馈结果来看,同学们所关心的时事焦点既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三农问题等宏观问题,又包括大飞机制造、修建高铁等具体问题;上至教育转轨、医疗改革,下到重庆打黑除恶,地震灾后重建等;并包含上海世博会、足坛打假反腐等近期热点,反映出师大学生的时事关注视野较为宽广。
最后,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的时事越来越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譬如经济类话题,很多同学将涉及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如中部崛起等话题列入他们的兴趣范围。
我们还发现,同学们对的国际形势的关注呈现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大家对于大国间的政治博弈比较感兴趣。如气候峰会背后话语权的争夺、金砖四国首脑会晤机制的确立、乌克兰大选所折射出在东欧地区美俄间的斗争、利比亚危机等。其次是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热点,以美国对台军售、南中国海主权、东海油气开发、索马里海盗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为代表,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此外,日本地震、冰岛火山爆发等重大自然灾害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心。
⑵初赛试卷分析
初赛试卷满分为150分,包括按要求填空、看图填空、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材料解析、简答和附加题八个部分。从初赛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同学们对于时事知识兴趣浓厚,但很大一部分选手初赛的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同学并没有对时事知识做到真正的了解与熟知,特别是一些基本信息掌握情况不甚理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同学们对于国内国际热点大事较为了解,这源于大家平日关注新闻,对于媒体经常报道的时事有所耳闻,但多数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新闻媒体对于大学生的时事知识掌握产生重要影响。但过于依赖媒体,出现人云亦云的状况,独立观点较少。当然,一些队伍还是表现出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分析素养,答案中不乏精妙分析之作。
二、总结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大课题,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两份文件将这一课题上升到战略高度。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荣任务,代表了未来的希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我国进一步迈出更好地融入世界的一步,当代青年不仅需要了解国内,更需将眼光放的更高,开拓国际视野,关注全球风云。
针对于师大学子在时事认知方面呈现出诸上特征,笔者以师大学生为例系统分析总结,提出诸下建议以促使青年学生时事关注和认知水平的提升。
第一,根据女生以及理科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利用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的多途径、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向其传播时事讯息,以提升女生以及理科学生对时事的兴趣,逐渐强化其时事关注和认知水平,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时事认知水平的整体平衡。
第二,应该在继续鼓励青年学生拓宽时事关注面的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基本时事常识辅导或举行相关时事知识竞赛等方式,强化其对基本时事常识的了解,从而增强师大学子的时事认知基础。
第三,发展学生时事研究团体作为时事知识传播的纽带,通过集体讨论、主题展示、“学生进课堂”、时事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时事新闻的系统知识,大力拓宽学生的世界视野,增强对社会和世界的关注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时事认知;调查;统计;大学生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29-02
200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010年3月,共青团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举办“博古通今胸怀天下”第一届北京师范大学时事知识竞赛,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第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11年3-4月,第二届北京师范大学时事知识竞赛再次获得圆满成功。
两届比赛共有21个本科院系的200余名选手参加,笔者通过对选手与观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对于时事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关注热点,进而以此作为典型案例,为全国高校更加切合实际地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支撑。
一、统计数据分析
1.决赛观众
两届比赛决赛共公开发放门票618张,其中296张门票被男生领取,占总票数的47.9%,女生领取322张,占总票数的52.1%,男女比例约为0.92:1。虽然男女差距不大,但考虑到师大女生比例偏高的事实,男生对于时事的关注程度依然明显高于女生。
此外,按文理科统计后显示,决赛观众中,文科专业学生有389人,占总人数的62.94%,理科专业学生有229人,仅占总人数的37.06%。由此可见,文科学生对于时事知识的兴趣要高于理科学生。
决赛门票发放情况还表明,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各个年级,领取门票的同学数量呈现出随年级增高而递减的趋势。本科一年级同学占据决赛观众的39.48%。而本科四年级同学只有42人,仅占6.8%。该数据显示,对于以知识竞赛这种形式开展的时事活动更能吸引低年级同学参与,而高年级同学由于课业压力、活动经历等因素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则随年级递减。
2.初赛选手及初赛试卷分析
⑴初赛选手情况
初赛的参赛选手中,男生为142人,占总选手数的56.57%,女生有109人,占总数比例的43.43%,男生人数约为女生的1.3倍。一年级本科生有133人,占总人数52.99%;二年级本科生有67人,占总人数的26.69%;三年级本科生有41人,占总人数的16.33%,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有10人,占总人数的3.99%。就这两个方面而言,初赛选手和决赛观众的性别和年级比例基本一致,其结论也应是基本相符的。
此外,我们还对参赛选手的生源地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按全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分,来自东、中、西部的参赛选手分别为89人、111人和51人。从该数据看,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时事关注程度的决定性制约因素,但很明显西部学生的关注程度略显不足。
通过对选手信息采集的分析,师大学子的时事关注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师大学子倾向于关注贴近生活的国内时事。除了台海关系、西藏问题这类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也走进了师大同学的视野,数名选手将其列入了自己关注的焦点话题,有一部分更是细化到拆迁,贫富差距扩大、房价过高等具体问题。
其次,师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从选手信息调查反馈结果来看,同学们所关心的时事焦点既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三农问题等宏观问题,又包括大飞机制造、修建高铁等具体问题;上至教育转轨、医疗改革,下到重庆打黑除恶,地震灾后重建等;并包含上海世博会、足坛打假反腐等近期热点,反映出师大学生的时事关注视野较为宽广。
最后,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的时事越来越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譬如经济类话题,很多同学将涉及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如中部崛起等话题列入他们的兴趣范围。
我们还发现,同学们对的国际形势的关注呈现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大家对于大国间的政治博弈比较感兴趣。如气候峰会背后话语权的争夺、金砖四国首脑会晤机制的确立、乌克兰大选所折射出在东欧地区美俄间的斗争、利比亚危机等。其次是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热点,以美国对台军售、南中国海主权、东海油气开发、索马里海盗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为代表,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此外,日本地震、冰岛火山爆发等重大自然灾害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心。
⑵初赛试卷分析
初赛试卷满分为150分,包括按要求填空、看图填空、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材料解析、简答和附加题八个部分。从初赛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同学们对于时事知识兴趣浓厚,但很大一部分选手初赛的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同学并没有对时事知识做到真正的了解与熟知,特别是一些基本信息掌握情况不甚理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同学们对于国内国际热点大事较为了解,这源于大家平日关注新闻,对于媒体经常报道的时事有所耳闻,但多数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新闻媒体对于大学生的时事知识掌握产生重要影响。但过于依赖媒体,出现人云亦云的状况,独立观点较少。当然,一些队伍还是表现出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分析素养,答案中不乏精妙分析之作。
二、总结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大课题,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两份文件将这一课题上升到战略高度。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荣任务,代表了未来的希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我国进一步迈出更好地融入世界的一步,当代青年不仅需要了解国内,更需将眼光放的更高,开拓国际视野,关注全球风云。
针对于师大学子在时事认知方面呈现出诸上特征,笔者以师大学生为例系统分析总结,提出诸下建议以促使青年学生时事关注和认知水平的提升。
第一,根据女生以及理科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利用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的多途径、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向其传播时事讯息,以提升女生以及理科学生对时事的兴趣,逐渐强化其时事关注和认知水平,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时事认知水平的整体平衡。
第二,应该在继续鼓励青年学生拓宽时事关注面的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基本时事常识辅导或举行相关时事知识竞赛等方式,强化其对基本时事常识的了解,从而增强师大学子的时事认知基础。
第三,发展学生时事研究团体作为时事知识传播的纽带,通过集体讨论、主题展示、“学生进课堂”、时事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时事新闻的系统知识,大力拓宽学生的世界视野,增强对社会和世界的关注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