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对1200例乳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发现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2.0 cm的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检查,并追踪手术病理结果,统计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验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单独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87.2%,特异性83.8%,准确率84.5%;单独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84.1%,特异性81.4%,准确率82.0%,而高频超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是91.8%、91.5%和90.7%,均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乳腺癌;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目前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首位。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并且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根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则,小乳腺癌的准确诊断是关键[1]。但是部分小乳腺癌的形态、边缘、纵横比及后方回声衰减等常规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仅凭常规超声诊断小乳腺癌存在一定困难[2]。有关文献[3]报道单独使用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检出率为85.2%,大约有14.8%的乳腺癌病例漏诊或误诊。当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为了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常常将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进行联合测定。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探讨它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意在为临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
2.0 cm的患者,均做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检查,并均有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患者均为女,年龄18~66岁,平均(35±2)岁。
1.2 方法 应用Siemens Sonoline Antares 及Aloka ɑ5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5 MHz。患者应采取平卧体位,双臂上举,以达到固定乳腺、平展乳腺,减少检查相应部位厚度的目的,便于超声检查,检查中发现病变后观察肿块部位、肿块形态(边缘回声、纵横比及后方回声)、肿块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其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腋下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彩色多普勒(肿块内部或/和周边是否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是否>0.7,最高血流峰值是否>20 cm/s)及能量多普勒(是否有环绕状穿入性血流或线性穿入性血流,是否有极低速血流)。
乳腺超声发现乳腺实性肿块患者,建议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1)CYFRA21-1和CA15-3测定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仪器为德国罗氏E1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2)TSGF用化学显色法,仪器、试剂由广东虹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严格执行。CYFRA21-1>3.3 g/mL为阳性,CA15-3>35 u/mL为阳性,TSGF≥25 U/m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
2.2 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浓度与乳腺肿物良恶性的关系 乳腺癌组患者258例,其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浓度明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超声因其简单、无创、经济已作为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乳腺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浸润表现、钙化情况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显示乳腺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判断病灶内血管丰富程度,测量动脉血流频谱参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现在文献[4-5]倾向于超声能对肿块的良、恶性做出鉴别。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以二维灰阶为基础,结合彩色血流特征乳腺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83.8%。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肿瘤的穿入性动脉即是肿瘤的滋养血管,恶性肿块多为穿入性血流[6-8]。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Dopplerenergy, CDE)观测乳腺肿块的血液供应,CDE能显示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可清晰显示血管走行,对显示乳腺恶性肿块内部血管走行方式较CDFI更敏感。但乳腺超声在小乳腺癌的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可能肿块较小,血管较细或稀少,多普勒未能显示[9];(2)以导管原位癌(DCIS)及微小浸润癌(MIC)为例,一直是乳腺超声诊断的难点,尤其由于DCIS病理组织学的特殊性,部分DCIS病变与正常组织(或存在乳腺腺病的组织)混杂存在,二者的声阻抗差异小,表现为节段性结构紊乱,而无明确肿块形成,灰阶超声往往难以识别,低估病变大小,甚至漏诊病变[10];(3)能观察到肿块内部的钙化则有助于诊断,有些病灶有典型的钙化灶,却无明显的肿块,超声易于漏诊[11-14];(4)超声检查依赖操作医生的水平并直接影响影像质量,因此医生的主观因素可导致影像的可重复性较差。有文献[15]认为超声对一些体积较小回声改变不明显的病灶边缘细微分辨力差,对无明显肿块的乳腺癌易漏诊。
当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由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限,同一种肿瘤有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超出正常范围的可能,升高的程度也大不一样,所以临床为了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常常将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进行联合测定,结合临床做出正确的判断。CA15-3是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标志物,但单项检测CA15-3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且CA15-3在乳腺癌的早期敏感性较低,对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欠佳,为了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笔者利用CYFRA21-1、CA15-3和TSGF进行联合检测[16]。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在诊断小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1.8%、91.5%、90.7%,均比单独依靠高频超声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有所提高,两者方法的联合在为临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依据,更有利于临床对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及时发现,能够有效减少漏诊病例,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保乳手术,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5-75.
[2]余小琴,王英英,姚兰辉,等.小乳腺癌超声和X线钼靶对比及联合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5(6):513-516.
[3]黄群英,张海霞,韩莘野.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2):115-118.
[4] Starros A T, Thikman D, Rapp C Y, et al. Solid breat nodules use of sonogr-apg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gin and malignant lesion[J]. Radiology,1995,196(1):123-124.
[5]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2-397.
[6] Han Z H, Wang J H, Qian Y Q, et al. The feature of high frquency ultrsonography and power Doppler imaging in small breast cancers[J].Chinese J Ultrasound Med,2001,17(7):499-501.
[7]景香香,刘望彭,康春松,等.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552-554.
[8]殷哲煜,田家玮,陈宇.彩色多普勒和彩色能量图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6):867-869.
[9]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2):109-112.
[10] liver S A, Tavassoli F A. Mammary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J].Cancer,1998,82(12):2382-2390.
[11]王燕,林礼务,高上达,等.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1):26-28.
[12] Hoey J. Mammography screening among women Aged 40-49 years shows no benefit[J]. CMAJ,2002,167(8):898.
[13]李坤成.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
[14]李洪林.第1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1):1220-1222.
[15]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肿瘤标志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127.
[16] Mahta T S, Raza S. Power Dopplers on graphy of breast cancer: Does vascularity correlate with node status or lymphatic with node status or lymphatic vascular invasion[J].AJR,1999,173(2):303-307.
(收稿日期:2014-07-16)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乳腺癌;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目前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首位。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并且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根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则,小乳腺癌的准确诊断是关键[1]。但是部分小乳腺癌的形态、边缘、纵横比及后方回声衰减等常规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仅凭常规超声诊断小乳腺癌存在一定困难[2]。有关文献[3]报道单独使用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检出率为85.2%,大约有14.8%的乳腺癌病例漏诊或误诊。当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为了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常常将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进行联合测定。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探讨它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意在为临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
2.0 cm的患者,均做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检查,并均有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患者均为女,年龄18~66岁,平均(35±2)岁。
1.2 方法 应用Siemens Sonoline Antares 及Aloka ɑ5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5 MHz。患者应采取平卧体位,双臂上举,以达到固定乳腺、平展乳腺,减少检查相应部位厚度的目的,便于超声检查,检查中发现病变后观察肿块部位、肿块形态(边缘回声、纵横比及后方回声)、肿块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其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腋下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彩色多普勒(肿块内部或/和周边是否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是否>0.7,最高血流峰值是否>20 cm/s)及能量多普勒(是否有环绕状穿入性血流或线性穿入性血流,是否有极低速血流)。
乳腺超声发现乳腺实性肿块患者,建议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1)CYFRA21-1和CA15-3测定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仪器为德国罗氏E1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2)TSGF用化学显色法,仪器、试剂由广东虹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严格执行。CYFRA21-1>3.3 g/mL为阳性,CA15-3>35 u/mL为阳性,TSGF≥25 U/m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
2.2 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浓度与乳腺肿物良恶性的关系 乳腺癌组患者258例,其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浓度明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超声因其简单、无创、经济已作为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乳腺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浸润表现、钙化情况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显示乳腺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判断病灶内血管丰富程度,测量动脉血流频谱参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现在文献[4-5]倾向于超声能对肿块的良、恶性做出鉴别。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以二维灰阶为基础,结合彩色血流特征乳腺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83.8%。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肿瘤的穿入性动脉即是肿瘤的滋养血管,恶性肿块多为穿入性血流[6-8]。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Dopplerenergy, CDE)观测乳腺肿块的血液供应,CDE能显示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可清晰显示血管走行,对显示乳腺恶性肿块内部血管走行方式较CDFI更敏感。但乳腺超声在小乳腺癌的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可能肿块较小,血管较细或稀少,多普勒未能显示[9];(2)以导管原位癌(DCIS)及微小浸润癌(MIC)为例,一直是乳腺超声诊断的难点,尤其由于DCIS病理组织学的特殊性,部分DCIS病变与正常组织(或存在乳腺腺病的组织)混杂存在,二者的声阻抗差异小,表现为节段性结构紊乱,而无明确肿块形成,灰阶超声往往难以识别,低估病变大小,甚至漏诊病变[10];(3)能观察到肿块内部的钙化则有助于诊断,有些病灶有典型的钙化灶,却无明显的肿块,超声易于漏诊[11-14];(4)超声检查依赖操作医生的水平并直接影响影像质量,因此医生的主观因素可导致影像的可重复性较差。有文献[15]认为超声对一些体积较小回声改变不明显的病灶边缘细微分辨力差,对无明显肿块的乳腺癌易漏诊。
当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由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限,同一种肿瘤有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超出正常范围的可能,升高的程度也大不一样,所以临床为了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常常将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进行联合测定,结合临床做出正确的判断。CA15-3是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标志物,但单项检测CA15-3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且CA15-3在乳腺癌的早期敏感性较低,对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欠佳,为了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笔者利用CYFRA21-1、CA15-3和TSGF进行联合检测[16]。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在诊断小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1.8%、91.5%、90.7%,均比单独依靠高频超声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有所提高,两者方法的联合在为临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依据,更有利于临床对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及时发现,能够有效减少漏诊病例,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保乳手术,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5-75.
[2]余小琴,王英英,姚兰辉,等.小乳腺癌超声和X线钼靶对比及联合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5(6):513-516.
[3]黄群英,张海霞,韩莘野.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2):115-118.
[4] Starros A T, Thikman D, Rapp C Y, et al. Solid breat nodules use of sonogr-apg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gin and malignant lesion[J]. Radiology,1995,196(1):123-124.
[5]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2-397.
[6] Han Z H, Wang J H, Qian Y Q, et al. The feature of high frquency ultrsonography and power Doppler imaging in small breast cancers[J].Chinese J Ultrasound Med,2001,17(7):499-501.
[7]景香香,刘望彭,康春松,等.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552-554.
[8]殷哲煜,田家玮,陈宇.彩色多普勒和彩色能量图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6):867-869.
[9]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2):109-112.
[10] liver S A, Tavassoli F A. Mammary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J].Cancer,1998,82(12):2382-2390.
[11]王燕,林礼务,高上达,等.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1):26-28.
[12] Hoey J. Mammography screening among women Aged 40-49 years shows no benefit[J]. CMAJ,2002,167(8):898.
[13]李坤成.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
[14]李洪林.第1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1):1220-1222.
[15]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肿瘤标志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127.
[16] Mahta T S, Raza S. Power Dopplers on graphy of breast cancer: Does vascularity correlate with node status or lymphatic with node status or lymphatic vascular invasion[J].AJR,1999,173(2):303-307.
(收稿日期:2014-07-16)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