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膀胱全切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2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岁,其中移行细胞癌23例,T1 6例、T2 12例、T3 5例,鳞癌1例.术中近端回肠输入袢改为10cm;远端袢完全去管道化后排列成W形,输尿管直接与回肠输入袢的近段端侧吻合.观察随访术后排尿及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24
【机 构】
: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膀胱全切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2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岁,其中移行细胞癌23例,T1 6例、T2 12例、T3 5例,鳞癌1例.术中近端回肠输入袢改为10cm;远端袢完全去管道化后排列成W形,输尿管直接与回肠输入袢的近段端侧吻合.观察随访术后排尿及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24例手术时间220~330 min,平均270 min术中出血量400~1600ml,平均600 ml.患者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可自行排尿,13例发生遗尿.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36个月).2例膀胱剩余尿>100 ml,合并输尿管轻度扩张;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23例肾功能正常,无电解质紊乱.结论 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术中一般不做预防性输尿管抗反流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肾移植术后尿瘘行多次手术失败的患者21例,年龄23~55岁,平均32岁.尿瘘瘘口部位:肾盂2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11例,输尿管末端坏死6例.肾盂瘘切除瘘口后局部修补再用带蒂大网膜移植覆盖,输尿管瘘、输尿管膀胱吻合瘘或输尿管长段坏死者在行移植肾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对端吻合或与膀胱再植后用带蒂大网膜包绕于吻合口. 结果 21例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AdTK)/丙氧鸟苷(GCV)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TRA作用前后前列腺癌细胞株PC-3表达连接蛋白(Cx)43的水平和位置,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观察ATRA处理前后Ad-TK/GCV系统治疗PC-3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变化.结果 PC-
作者前瞻性比较无张力阴道吊带和经闭孔阴道吊带术(入-出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交替分配至无张力阴道吊带组(60例)和经闭孔阴道吊带组(60例)。无张力阴道吊带组有10例患者伴急迫性尿失禁,经闭孔阴道吊带组有4例。术前评价包括尿动力学检查、韩国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等。
我们在C臂机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设计了新的的穿刺扩张方法和工具,2005年6至12月应用于112例肾结石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2岁.因运动后血尿1个月CT检查发现左肾肿块于2005年3月20日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无异常,3次尿脱落细胞检查未见肿瘤细胞.B超示左肾下极32 mm×31 mm混合光团,边界欠清.CT示左肾下极实质区类圆形、密度不均匀肿块影,约30 mm×42 mm,向肾盂突入,外缘可见条状高密度钙化影,CT值26~50 HU;增强后瘤灶呈不均匀强化,CT值45~80 HU。
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治疗是泌尿外科难题之一.近来多个HRPC实验模型中发现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惟一持续上调的基因,表明其在HRPC发生中起关键作用[1-2],但在HRPC发生过程中细胞还可以利用AR旁路生存途径[3].AR途径和旁路途径常可在HRPC中共同存在.现对雄激素受体旁路途径
美国2006年预计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约235 000人,其中91%将为临床早期癌[1].即使在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的我国,近年来随着PSA检查的普及,早期癌诊断比例也逐渐升高.虽然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是临床早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发生临床分期低估较为普遍,术后10年生化复发率高达24%~72%[2-3].可见,随着前列腺癌确诊的早期化以及前列腺癌根治术在国内的广泛开展,如何正确处理根治术后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20%~30%发现时即有转移,此类患者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10%[1].近年来随着对RCC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对转移性肾癌靶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泌尿外科术后切口引流管拔管困难,强行拔除易导致引流管断裂,残端遗留.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牵拉引流管的方法处理拔管困难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