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面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出现的新特点,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有机契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这不仅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也是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机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新要求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这是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新媒体具有打破时空限制、消解主体边界的特点,在拉近线上距离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不仅使得人际交往的能力下降,也容易诱发大学生产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与此同时,新媒体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娱乐休闲、控诉发泄等的平台,也提供了引发各种病态 人格和网络犯罪的土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灌输式教育模式已失去了原有的优势,教育引导与规范难度日益加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特征明显化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特征包括两方面: 一是教育者的主体性。新媒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变得灵活,教育者要想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通过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海量信息给予了大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信息的机会。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与被教育现实存在的关系,使得教育者往往被看作是思想权威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新媒体时代,现实社会中的性别、身份和特权等因素都在弱化,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发表意见和寻找交流对象。这会颠覆现实社会奉行的权威意识和等级观念,极大提升人们尊重个体尊严、承认个体权利的文化意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受双方的平等地位,将会大大降低受教育者 的排斥情绪和戒备心理,使得双方的亲和力和人情味变得更易接受,以引导取代说服的形式也将会收到更显著的成效[1]。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来源的立体化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源大量源自于理论、方针和政策,政治性強,加之有限的信息量和内容的滞后性,缺乏时代感、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或者受教育者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电脑或移动手机,即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传播大量的即时信息,了解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社会生活;同时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此时国界、时空、种族、性别、年龄已经被跨越,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变得立体化,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传播媒介的优势互补。来自社会这所大学校里的名家辅导、经典案例、专题影像等,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图像、文字、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出现,全方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形态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性走向立体化,教育效果也明显得到增强。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激发“微活力”,打造“微活动”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传统的课堂主渠道,各种各样的来自基层的校园文化活动显然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心智和各方面的能力。但不可否认,目前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一项活动似乎只有少部分积极分子(主要是班级或院系学生会干部及社团人员)是主力和活跃参与者,大部分学生往往更愿意观望甚至漠不关心。新媒体时代及其相关的无穷选择正在改变文化需求,需要我们把多数学生是否得到综合素质的锻炼,在锻炼中是否形成高尚品德,作为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为打造好各项“微活动”,当前需要在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在活动组织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树立一切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的工作理念,精心组织,充实和加强学生线的力量,能力探索开展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不同层次的“微活动”。二是在活动方法上,要有选择性地降低活动的难度,多组织一些容纳性大、低门槛的活动,扩大参与面,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2]。
(二)提升媒介素养,打造复合型、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三个环节: 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价值多样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不仅仅是“说服”、“传递”信息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信息“分析”、“鉴别”、“筛选”、“评价”、“引导”能力的提升、完善。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要努力学习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坚定自己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熟悉和掌握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3]。其次,要精通 传播学,充分了解和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手机新 媒体的有关应用知识,掌握新媒体特点,科学使用新媒体。再次,要熟练使用新媒体,使用 BBS(电子公告板)、Usenet(电子新闻组)、E - Mail(电子邮件)、CHAT(实时聊天系统),开辟相应的“论坛”、“微博”、“飞信”、“微信”等等,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专家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三、结束语
当下,我们处于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多种方式进行充分应用,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等有较高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151-157.
[2]陈延华,颜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大庆社会科学,2014,(02):95-97.
[3]许辉,郑方明,于兴业.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35-136.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新要求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这是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新媒体具有打破时空限制、消解主体边界的特点,在拉近线上距离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不仅使得人际交往的能力下降,也容易诱发大学生产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与此同时,新媒体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娱乐休闲、控诉发泄等的平台,也提供了引发各种病态 人格和网络犯罪的土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灌输式教育模式已失去了原有的优势,教育引导与规范难度日益加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特征明显化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特征包括两方面: 一是教育者的主体性。新媒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变得灵活,教育者要想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通过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海量信息给予了大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信息的机会。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与被教育现实存在的关系,使得教育者往往被看作是思想权威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新媒体时代,现实社会中的性别、身份和特权等因素都在弱化,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发表意见和寻找交流对象。这会颠覆现实社会奉行的权威意识和等级观念,极大提升人们尊重个体尊严、承认个体权利的文化意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受双方的平等地位,将会大大降低受教育者 的排斥情绪和戒备心理,使得双方的亲和力和人情味变得更易接受,以引导取代说服的形式也将会收到更显著的成效[1]。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来源的立体化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源大量源自于理论、方针和政策,政治性強,加之有限的信息量和内容的滞后性,缺乏时代感、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或者受教育者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电脑或移动手机,即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传播大量的即时信息,了解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社会生活;同时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此时国界、时空、种族、性别、年龄已经被跨越,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变得立体化,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传播媒介的优势互补。来自社会这所大学校里的名家辅导、经典案例、专题影像等,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图像、文字、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出现,全方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形态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性走向立体化,教育效果也明显得到增强。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激发“微活力”,打造“微活动”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传统的课堂主渠道,各种各样的来自基层的校园文化活动显然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心智和各方面的能力。但不可否认,目前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一项活动似乎只有少部分积极分子(主要是班级或院系学生会干部及社团人员)是主力和活跃参与者,大部分学生往往更愿意观望甚至漠不关心。新媒体时代及其相关的无穷选择正在改变文化需求,需要我们把多数学生是否得到综合素质的锻炼,在锻炼中是否形成高尚品德,作为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为打造好各项“微活动”,当前需要在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在活动组织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树立一切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的工作理念,精心组织,充实和加强学生线的力量,能力探索开展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不同层次的“微活动”。二是在活动方法上,要有选择性地降低活动的难度,多组织一些容纳性大、低门槛的活动,扩大参与面,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2]。
(二)提升媒介素养,打造复合型、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三个环节: 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价值多样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不仅仅是“说服”、“传递”信息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信息“分析”、“鉴别”、“筛选”、“评价”、“引导”能力的提升、完善。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要努力学习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坚定自己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熟悉和掌握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3]。其次,要精通 传播学,充分了解和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手机新 媒体的有关应用知识,掌握新媒体特点,科学使用新媒体。再次,要熟练使用新媒体,使用 BBS(电子公告板)、Usenet(电子新闻组)、E - Mail(电子邮件)、CHAT(实时聊天系统),开辟相应的“论坛”、“微博”、“飞信”、“微信”等等,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专家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三、结束语
当下,我们处于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多种方式进行充分应用,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等有较高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151-157.
[2]陈延华,颜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大庆社会科学,2014,(02):95-97.
[3]许辉,郑方明,于兴业.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