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一味地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的习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几乎简单到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地完成作业而已。为了能省时又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尝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而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课堂上就应该使学生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在课堂上尽量依据教材,结合实际选用适合他们的鲜美事物,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如:创设情境、变化材质、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教师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组建合作小组
实践证明,简单随意的分组必然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擅长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又分为三小组或若干小组。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确定合作的组别。
2.营造合作环境
一些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有一种“害怕”心理,担心在合作讨论过程中课堂放了不易收回来,所以教学中不轻易甚至不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对于这一点,首先要消除担心心理,在消除担心心理后,可以从小问题着手,从小小组合作开始逐步介入合作学习,从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甚至更多人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
3.确立合作形式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所需要交流合作的人数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小组合作还是大组合作,是采用生生合作还是师生合作等等。
4.协调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展开讨论,合作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要做学生的“参谋”,不做“管家”;要多激励,少否定。
三、运用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过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探究性学习整体水平还不高,就连小学美术这种强调动手操作的技能课,也在实行着“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作品出现缺乏童趣,缺乏想象,成人气息过浓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新课改的春风打破了这个僵局,新课程理念赋予美术课程更新更丰富的价值内涵,并把美术课程从传统的知识技能为主的偏区中解放出来,注重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情境中学习美术,并进行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四、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总之,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假如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
(责编 夏 天)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而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课堂上就应该使学生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在课堂上尽量依据教材,结合实际选用适合他们的鲜美事物,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如:创设情境、变化材质、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教师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组建合作小组
实践证明,简单随意的分组必然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擅长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又分为三小组或若干小组。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确定合作的组别。
2.营造合作环境
一些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有一种“害怕”心理,担心在合作讨论过程中课堂放了不易收回来,所以教学中不轻易甚至不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对于这一点,首先要消除担心心理,在消除担心心理后,可以从小问题着手,从小小组合作开始逐步介入合作学习,从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甚至更多人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
3.确立合作形式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所需要交流合作的人数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小组合作还是大组合作,是采用生生合作还是师生合作等等。
4.协调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展开讨论,合作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要做学生的“参谋”,不做“管家”;要多激励,少否定。
三、运用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过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探究性学习整体水平还不高,就连小学美术这种强调动手操作的技能课,也在实行着“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作品出现缺乏童趣,缺乏想象,成人气息过浓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新课改的春风打破了这个僵局,新课程理念赋予美术课程更新更丰富的价值内涵,并把美术课程从传统的知识技能为主的偏区中解放出来,注重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情境中学习美术,并进行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四、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总之,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假如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
(责编 夏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