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探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多接触自然界,从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家乡的种子,引导他们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远大理想。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从“人与自然和谐”这个最本质的生态视角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
   關键词:小学语文;生态文明;策略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素材,并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真正掌握其蕴含的生态文明教育思想;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从小在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找准生态文明教育的切入点和渗透点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包括看图说话、课文、儿歌、作文等40篇(或处),有爱护环境或欣赏大自然的篇目,如《黄山奇石》《富饶的西沙群岛》《日月潭》等;有介绍环保知识或环境科学的篇目,如《只有一个地球》《绿色千岛湖》《保护鸟类》《爷爷和小树》《老树的故事》等;有关于环境行为的篇目,如《一只小羊羔》《带翅膀的种子》等。这些涉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篇目给我们的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依据。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渗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找准生态文明教育的切入点和渗透点,通过入情入理的现状剖析,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语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态文明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这样才能让生态文明内化成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也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带领学生来到自然界,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其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结合主题班会或者是学校的活动日,带领学生进行春游。学生来到田野之间,看到春日暖阳,感受到和煦的春风,杨柳依依环绕着绿色的薄雾,燕子呢喃在春风中飞来飞去,这些生活中的美好画卷带给孩子的是真实的情感体验,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感受到的都深深刻印在心中。同时,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小学生一起聊聊美好家园是怎么建成的,我们在今后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在学习中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感受到在美好家园中生活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建设美好家园的种子。
   2.结合各种环境和资源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
   每年的“植树节”,可以带领学生为学校、为家乡添新绿;结合“世界节水日”,可以带领学生体验无水的不便,也可以开展以“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地球日”,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进行“环游”,也可以让学生撰写以“我心目中的地球”为题的征文。通过各种环保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活动
   一是参与学校在橱窗、走廊或黑板报上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参与学校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社区活动,带领学生入村入户宣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或张贴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条幅。学生通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既增强了他们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又锻炼了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还不能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分角色表演法或调查体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让小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激发小学生的环保热情。譬如在学习《爷爷和小树》一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自由分组,分别扮演爷爷和小树。冬天,爷爷给小树穿稻草衣服取暖,小树在爷爷的照顾下茁壮成长;夏天,小树撑伞给爷爷,爷爷在树下心情愉悦地乘凉。这样的和谐氛围,这样的环保情趣,学生会长久沉浸在其中,小朋友真正认识到了爷爷与小树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通过微课向小学生展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科学的、人为的破坏生态造成的温室效应、沙尘暴、酸雨、地震、淡水资源减少等问题,使得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又如在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作为调查员,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水土流失情况和一年的降水情况及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亲身感受生态环境建设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将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小学生在各种实践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金林,周秀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浅谈[J].生物学教学,1983(1).
   [2]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曹志伟,方海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
   注: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DX[2020]GHB295。
其他文献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臣名儒,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在教育领域颇有建树。在他督鄂18年间(1889年—1907年),湖北留学教育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留日人数居全国前列。这离不开当时国内外形势、湖北区域环境以及张之洞留学思想的推动。在兴办留学教育过程中,为了贯彻“中体西用”的理念,张之洞对留学生的选派、监管以及考核任用采取了相应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留学质量。这些学生归国后投身文教、军事、法政和实业等领域,推动了湖北乃至全国的近代化历程。他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新时代留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东汉末年,刘繇受汉廷任命出镇扬州制衡袁术,曾与袁术之间形成了短暂的和平共处期,这实与李傕、郭汜控制下的长安献帝朝廷试图和解军阀的政策取向有关,直至献帝朝廷联合袁术的计划失败,双方才最终爆发战争。《后出师表》中“今岁不战,明年不征”的叙述便受此影响而阐发,王朗、华歆、许贡等地方太守的任命也需置于这一大背景下予以考察。
分析了景中村与风景区各功能区的内在关系,给出了景中村的差异化定位原则,并据此划分了景中村的三种功能定位:1)交通节点型景中村;2)景点配套型景中村;3)景点型景中村.目前,武汉东湖风景区多个景中村的旅游功能定位不明确、发展思路趋同.对此,通过实地考察、大数据空间分析,对东湖风景区各景中村的现状及其最合适的旅游功能定位展开探讨,提出了增强交通转换能力、强化配套服务能力和提升旅游吸引力等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示众》里的“看/被看”世界正是鲁迅眼里旧中国的症相,反映出的正是鲁迅作为“五四”一代启蒙者的立场以及启蒙中心视角下的“动物群像”书写。由此,小说《示众》中隐含的是知识分子与民众之间的隔膜乃至对立的关系,折射出“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及其时代局限性。
[目的/意义]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推动政府数据全面开放与有序共享,以形成数据驱动城市发展的良好态势。[方法/过程]选取第一批试点智慧城市中建设经验较为丰富的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网站统计和内容分析,对10个城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数据开放共享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结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有待进一步推进,存在国家立法缺位、责任意识略显模糊、
维尼亚夫斯基的作品表现出小提琴优美的声音和高超的技法,具有“炫技”的特点。基于此,文章探讨了《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中,维尼亚夫斯基的弓法演奏技术、双音演奏技法及装饰音演奏技法,以此总结出其技法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情绪演奏和节奏跳跃的艺术特点。
为探究城市文化休闲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武汉为例,基于百度POI数据,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等来探究其文化休闲空间的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计算其经济、居民点、交通三个因子的影响效应值.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文化休闲空间主要在城市主中心集聚,呈现出由城市主中心向城市外围逐级递减的扩散规律,其高密度集聚区在空间分布上与各级城市中心有明显的空间耦合特征;各类型文化休闲空间的分布
文化旅游所引发的“文旅融合”研究热点层出不穷,却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本源理解比较模糊,进而影响了文化旅游空间的理解和界定.基于文化和旅游的字源意义与旅游的本质和目的,解析了文化和旅游的内在精神指向,并从文化旅游的“原初状态”、形态、优先问题、研究对象四个方面阐述了文化旅游特性,分析了文化旅游空间的三种形态.分析认为:“旅游”是“文化旅游”在时间表现上的认知独立体,“文化旅游”实质上是“旅游”的“存在者”,是旅游的真实表现;功利性依然成为文化旅游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文化旅游空间演化模式脱离不开应然阶段的精
戏剧脸谱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形象,博大精深、寓意丰富。从图形符号学角度解析脸谱,能够让更多年轻受众群体快速了解戏剧人物的性格,对戏剧产生浓厚兴趣,愿意走近戏剧、传承戏剧,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最为神秘莫测的器乐,要属人类发声的器官,优质的人声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京剧和美声唱腔作为东西方声乐艺术的代表,是体系完善的发声技巧和表演形式,它们对于人类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