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日下午12点51分(北京时间上午7点51分),新西兰举国默哀两分钟,沉痛悼念遇难民众。又一场无情地震,震碎了万千家庭的心!
2月25日中午,中国救援队抵达克莱斯特彻奇展开救援工作。3月1日,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公布的名单显示,在克赖斯特彻奇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为24人。
华人地震救援小组成立
地震发生后,新西兰当地华人社团迅速发起互助行动。
基督城内,华人开设的众多便利店和中餐厅。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或被砸得面目全非。尽管如此,当地华人依然坚定信念,发扬互助精神,成立华人地震救援小组。其中,不乏医生、护士等专业救援人员。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广东同乡会刨会会长林金洪,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目前克赖斯特彻奇依旧是处处可见残垣断壁,救援工作还在抓紧进行。”中国台湾一支24人赈济搜救队于2月23日抵达基督城,他们身穿黄色“劲装”,带着71件共2.5吨重的随队设备。除了一般的急救医疗物品外,搜救队还准备了生命探测仪。“一些华人中医医生也加入到了医疗救援的队伍当中,很多受灾群众正在接受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治疗。当然,接受中医治疗,必须经患者本人同意”林金洪介绍。
由于很多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华人报纸无法印发,电台发射台也被震塌,华人华侨救助组就借助网络,向外界传播信息,全力搜救失踪华人。他们建立的网站上线第一天,点击量就破百万。网站设置了“目前无法联系上的中国人”专栏,并请网友将目前联系不上的基督城其他华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小组设置的邮箱,小组向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和领事馆报告华人失踪者姓名。
一家新西兰华人门户网站,震后在首页刊登出部分失去联系的中国学生照片,照片的下方打着一行字“你知道他们的消息吗?”各校学联也即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坎特伯雷大学学联会就在有关地震的专题论坛发出了数名失去联系的中国学生照片,希望大家积极提供线索。
震区救援的北京阿姨
新西兰南岛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新西兰中华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建京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和9月份的新西兰地震,但她感觉,其中的任何一场都没有这次的恐怖!地震发生至今,她一直没怎么睡觉。对她来说要忙的事情太多,与当地侨领开会讨论救援、成立救援小组、分头联络华人华侨,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将损失降到最低!
地震发生后,王建京的家人就立刻到距离震中几个小时车程的地方避难,附近所有酒店和宾馆,都住满了基督城跑出的市民。但王建京没有走,她和城里所有的侨领一起组成救援工作组,“我有不少朋友在市中心,电话联络不上,所在区域也在戒严,很担心他们。我们已经通过华文广播和报纸号召大家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所处地区的伤亡情况。”
“虽然不少华人的房子或倒塌,或停水停电,但许多震后家中设备齐全的华人毫不吝啬,将无家可归的同胞接到家里住,不少侨领或华侨的家中住进了很多人。”王建京说,有一位朋友因地震生意一落千丈,而房子也在地震中坍塌了半边。尽管如此,这位朋友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他受难同胞接到家中居住。像他这样做的华人还有很多,甚至有一位侨领家中已经住了30多位华人。
一位潮州餐馆老板还找到王建京,提出为大家免费提供餐点。“即便是最为珍贵的食物,当地华人也是能捐多少就捐多少。”王建京说,“曾经的地震灾难都挺过去了,这次我们互相帮助,积极参与当地救援,一定会好起来的!”
废墟中的华人摄影师
“亲爱的小宝:我来看你了,你不要害怕,好好休息,我会一直陪着你的。”当地时间3月1日上午,新西兰华人地震援助小组等自发举行了一场小型失踪人员家属悼念会,现场悲恸而肃穆,家属们手捧玫瑰、百合花束,其中妆点着精心制作的卡片,字里行间寄托了对失踪者的怀念和哀思。
在现场用相机记录这一场面的贵阳女孩王世瑞是第一次拍摄这样的照片。失踪留学生的家属们拿着亲友的相片,哽咽不已的讲述故人往事,令在场的她也泪流不止,以致拍照的手都在发抖。
王世瑞是2002年来到这里,在基督城林肯大学就读,毕业之后她决定留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并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因为租住的房子年代较新,且不在基督城市中心,地震之后除了停水,她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地震之后我一直在现场拍摄照片,为抗震指挥中心提供服务,一部分照片也提供给当地的华人网站”,王世瑞的镜头下,记录了基督城地震之后的许多场景: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员赴灾区慰问、掩埋了多名中国留学生的CTV大楼现状、中国救援队深入CTV大楼救援,以及今天的失踪人员家属悼念会,所有的瞬间都让她在拍摄的同时感动、落泪。
跟随着中国救援队忙碌的身影,镜头记录他们用双手一块一块搬开废墟上的碎石,王世瑞也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期待奇迹的发生。“我每天都会去CTV大楼,记录营救的最新消息,天天都希望有人被活着救出来,我们一直没有放弃!”
来自祖国的温暖
接听寻人热线电话、锁定失踪人员名单、协助失踪人员家属办理来新手续、加强与新方教育部、外交部官员协调、接受媒体采访,本着竭诚为华侨华人服务的宗旨,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员灾后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在地震发生第二天即前往灾区,慰问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他还与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新西兰警方负责人会晤,敦促对方尽最大努力及时营救被困中国学生。他说:“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徐建国26日又再度赶赴克赖斯特彻奇,去坍塌最严重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看望慰问正在那里紧张工作的中国救援队队员和失踪中国学生家长。
面对严重灾情,惠灵顿地区中国学生、学者在震惊之余,迅速向灾区同学表达慰问和同情,并表示将尽其所能,帮助受灾同胞以及灾区新西兰民众渡过难关,积极开展支援救灾和善后活动。
远在北岛北部的奥克兰华人社区也在此时伸出援助之手,启动了“同一家园”赈灾协助活动。他们负责安排受灾民众前往奥克兰后的住宿、交通,为陆续抵新的中国遇难者家属在奥克兰转机、停留提供帮助,并接收、管理赈灾物资和款项。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馆也在奥克兰机场设立临时接待站,为因地震需紧急回国的中国公民及亲属办理回国旅行证件、签证等提供便利。
25日赶到克赖斯特彻奇的中国救援队,给当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带来了祖国的关怀与支持,令人们备受鼓舞。两天来,当地华侨华人克服灾后诸多不便和困难,忙前忙后地为救援队提供后勤保障,其情其景让人感动。当地华侨华人表示,当遇难同胞家属到达后,愿为他们提供食宿等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今天,我们请求每一位克赖斯特彻奇的市民,向你周边的人提供帮助,不求回报。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次温暖的握手、一个亲切的拥抱、甚至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语。今日阳光普照,我们需要鼓劲前行,我希望每个人都为此而努力。”这是克莱斯特彻奇市市长鲍勃·帕克日前对克莱斯特彻奇市居民发出的呼吁。帕克说,在地震灾难面前,希望所有的市民保持坚强,更加友爱。正如帕克市长所说的那样,克莱斯特彻奇市的华侨华人也用自己的同情和善意,传递着爱心。而这份爱心,架起了一座沟通和融合的桥梁。
2月25日中午,中国救援队抵达克莱斯特彻奇展开救援工作。3月1日,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公布的名单显示,在克赖斯特彻奇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为24人。
华人地震救援小组成立
地震发生后,新西兰当地华人社团迅速发起互助行动。
基督城内,华人开设的众多便利店和中餐厅。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或被砸得面目全非。尽管如此,当地华人依然坚定信念,发扬互助精神,成立华人地震救援小组。其中,不乏医生、护士等专业救援人员。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广东同乡会刨会会长林金洪,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目前克赖斯特彻奇依旧是处处可见残垣断壁,救援工作还在抓紧进行。”中国台湾一支24人赈济搜救队于2月23日抵达基督城,他们身穿黄色“劲装”,带着71件共2.5吨重的随队设备。除了一般的急救医疗物品外,搜救队还准备了生命探测仪。“一些华人中医医生也加入到了医疗救援的队伍当中,很多受灾群众正在接受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治疗。当然,接受中医治疗,必须经患者本人同意”林金洪介绍。
由于很多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华人报纸无法印发,电台发射台也被震塌,华人华侨救助组就借助网络,向外界传播信息,全力搜救失踪华人。他们建立的网站上线第一天,点击量就破百万。网站设置了“目前无法联系上的中国人”专栏,并请网友将目前联系不上的基督城其他华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小组设置的邮箱,小组向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和领事馆报告华人失踪者姓名。
一家新西兰华人门户网站,震后在首页刊登出部分失去联系的中国学生照片,照片的下方打着一行字“你知道他们的消息吗?”各校学联也即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坎特伯雷大学学联会就在有关地震的专题论坛发出了数名失去联系的中国学生照片,希望大家积极提供线索。
震区救援的北京阿姨
新西兰南岛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新西兰中华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建京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和9月份的新西兰地震,但她感觉,其中的任何一场都没有这次的恐怖!地震发生至今,她一直没怎么睡觉。对她来说要忙的事情太多,与当地侨领开会讨论救援、成立救援小组、分头联络华人华侨,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将损失降到最低!
地震发生后,王建京的家人就立刻到距离震中几个小时车程的地方避难,附近所有酒店和宾馆,都住满了基督城跑出的市民。但王建京没有走,她和城里所有的侨领一起组成救援工作组,“我有不少朋友在市中心,电话联络不上,所在区域也在戒严,很担心他们。我们已经通过华文广播和报纸号召大家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所处地区的伤亡情况。”
“虽然不少华人的房子或倒塌,或停水停电,但许多震后家中设备齐全的华人毫不吝啬,将无家可归的同胞接到家里住,不少侨领或华侨的家中住进了很多人。”王建京说,有一位朋友因地震生意一落千丈,而房子也在地震中坍塌了半边。尽管如此,这位朋友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他受难同胞接到家中居住。像他这样做的华人还有很多,甚至有一位侨领家中已经住了30多位华人。
一位潮州餐馆老板还找到王建京,提出为大家免费提供餐点。“即便是最为珍贵的食物,当地华人也是能捐多少就捐多少。”王建京说,“曾经的地震灾难都挺过去了,这次我们互相帮助,积极参与当地救援,一定会好起来的!”
废墟中的华人摄影师
“亲爱的小宝:我来看你了,你不要害怕,好好休息,我会一直陪着你的。”当地时间3月1日上午,新西兰华人地震援助小组等自发举行了一场小型失踪人员家属悼念会,现场悲恸而肃穆,家属们手捧玫瑰、百合花束,其中妆点着精心制作的卡片,字里行间寄托了对失踪者的怀念和哀思。
在现场用相机记录这一场面的贵阳女孩王世瑞是第一次拍摄这样的照片。失踪留学生的家属们拿着亲友的相片,哽咽不已的讲述故人往事,令在场的她也泪流不止,以致拍照的手都在发抖。
王世瑞是2002年来到这里,在基督城林肯大学就读,毕业之后她决定留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并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因为租住的房子年代较新,且不在基督城市中心,地震之后除了停水,她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地震之后我一直在现场拍摄照片,为抗震指挥中心提供服务,一部分照片也提供给当地的华人网站”,王世瑞的镜头下,记录了基督城地震之后的许多场景: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员赴灾区慰问、掩埋了多名中国留学生的CTV大楼现状、中国救援队深入CTV大楼救援,以及今天的失踪人员家属悼念会,所有的瞬间都让她在拍摄的同时感动、落泪。
跟随着中国救援队忙碌的身影,镜头记录他们用双手一块一块搬开废墟上的碎石,王世瑞也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期待奇迹的发生。“我每天都会去CTV大楼,记录营救的最新消息,天天都希望有人被活着救出来,我们一直没有放弃!”
来自祖国的温暖
接听寻人热线电话、锁定失踪人员名单、协助失踪人员家属办理来新手续、加强与新方教育部、外交部官员协调、接受媒体采访,本着竭诚为华侨华人服务的宗旨,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员灾后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在地震发生第二天即前往灾区,慰问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他还与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新西兰警方负责人会晤,敦促对方尽最大努力及时营救被困中国学生。他说:“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徐建国26日又再度赶赴克赖斯特彻奇,去坍塌最严重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看望慰问正在那里紧张工作的中国救援队队员和失踪中国学生家长。
面对严重灾情,惠灵顿地区中国学生、学者在震惊之余,迅速向灾区同学表达慰问和同情,并表示将尽其所能,帮助受灾同胞以及灾区新西兰民众渡过难关,积极开展支援救灾和善后活动。
远在北岛北部的奥克兰华人社区也在此时伸出援助之手,启动了“同一家园”赈灾协助活动。他们负责安排受灾民众前往奥克兰后的住宿、交通,为陆续抵新的中国遇难者家属在奥克兰转机、停留提供帮助,并接收、管理赈灾物资和款项。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馆也在奥克兰机场设立临时接待站,为因地震需紧急回国的中国公民及亲属办理回国旅行证件、签证等提供便利。
25日赶到克赖斯特彻奇的中国救援队,给当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带来了祖国的关怀与支持,令人们备受鼓舞。两天来,当地华侨华人克服灾后诸多不便和困难,忙前忙后地为救援队提供后勤保障,其情其景让人感动。当地华侨华人表示,当遇难同胞家属到达后,愿为他们提供食宿等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今天,我们请求每一位克赖斯特彻奇的市民,向你周边的人提供帮助,不求回报。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次温暖的握手、一个亲切的拥抱、甚至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语。今日阳光普照,我们需要鼓劲前行,我希望每个人都为此而努力。”这是克莱斯特彻奇市市长鲍勃·帕克日前对克莱斯特彻奇市居民发出的呼吁。帕克说,在地震灾难面前,希望所有的市民保持坚强,更加友爱。正如帕克市长所说的那样,克莱斯特彻奇市的华侨华人也用自己的同情和善意,传递着爱心。而这份爱心,架起了一座沟通和融合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