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在对以后的数学打下基础,同时还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我国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中的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任务布置等强硬方式教学。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计算能力集体下降。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105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行为,由于小学生缺少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都处在发展时期,大多数的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生自身因素,老师因素以及家长的引导。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
首先,不认真听讲,随意性大。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上课期间学生容易走神或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老师讲课。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随意应付,不认真完成。其次,过于马虎,不爱检查。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严谨的态度就會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马虎,不爱检查,容易产生学习问题。例如,在做数学题目时看错题目,漏写小数点,计算性错误等。最后,抄袭。抄袭是小学阶段最为严重的学习习惯问题,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路径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前提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除了上课期间,学生和老师很少接触,学生对老师心生敬畏。这样“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小学生的思想比较简单,对某一科目的学习兴趣一般是建立在对老师的喜爱程度上,如果学生比较喜欢某位老师,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他所教授的科目。老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有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其次,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二)多元化个性教学
个性教学的含义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掉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那种教学方法既没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立场,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阻碍。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偏向情况时,及时做出调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好地提升,使课堂数学教学的效率更高。比如,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新型的情境教学方式,对数学体系中难以理解的知识,提出生动形象的比喻问题,让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自我发挥,自由地进行想象。这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兴趣。
(三)以兴趣方向进行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显现出来了,只是大多数教师在面对问题时,都一致选择回避和沉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下手。众所周知,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中繁琐的问题不抵触。教师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兴趣趋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向数学。小学生渴望学习到知识,对未知的事情总会有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充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除了计算和数字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其次,教师要在对待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上,进行改正,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能急于对其进行否定。相反,小学生的心理能力因为不够坚强,对于教师的一些否定常常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应更加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动力。
(四)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单一的情况,教师要想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必须拓展教学资源,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化,例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著名读物;或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将数学史实、数学故事等数学的知识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丰富课堂上教学的内容,给予学生视觉上听觉上最直接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的学习各种知识也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对某一科目不感兴趣,他们就会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应根据学生特点,选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六)注重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如果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的掌握。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利用学生爱玩的特点以及好奇的心理,加以正确地引导,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的养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师要分析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并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态度,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贾丽娜.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颜卫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0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105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行为,由于小学生缺少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都处在发展时期,大多数的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生自身因素,老师因素以及家长的引导。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
首先,不认真听讲,随意性大。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上课期间学生容易走神或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老师讲课。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随意应付,不认真完成。其次,过于马虎,不爱检查。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严谨的态度就會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马虎,不爱检查,容易产生学习问题。例如,在做数学题目时看错题目,漏写小数点,计算性错误等。最后,抄袭。抄袭是小学阶段最为严重的学习习惯问题,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路径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前提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除了上课期间,学生和老师很少接触,学生对老师心生敬畏。这样“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小学生的思想比较简单,对某一科目的学习兴趣一般是建立在对老师的喜爱程度上,如果学生比较喜欢某位老师,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他所教授的科目。老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有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其次,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二)多元化个性教学
个性教学的含义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掉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那种教学方法既没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立场,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阻碍。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偏向情况时,及时做出调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好地提升,使课堂数学教学的效率更高。比如,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新型的情境教学方式,对数学体系中难以理解的知识,提出生动形象的比喻问题,让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自我发挥,自由地进行想象。这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兴趣。
(三)以兴趣方向进行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显现出来了,只是大多数教师在面对问题时,都一致选择回避和沉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下手。众所周知,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中繁琐的问题不抵触。教师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兴趣趋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向数学。小学生渴望学习到知识,对未知的事情总会有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充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除了计算和数字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其次,教师要在对待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上,进行改正,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能急于对其进行否定。相反,小学生的心理能力因为不够坚强,对于教师的一些否定常常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应更加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动力。
(四)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单一的情况,教师要想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必须拓展教学资源,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化,例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著名读物;或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将数学史实、数学故事等数学的知识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丰富课堂上教学的内容,给予学生视觉上听觉上最直接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的学习各种知识也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对某一科目不感兴趣,他们就会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应根据学生特点,选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六)注重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如果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的掌握。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利用学生爱玩的特点以及好奇的心理,加以正确地引导,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的养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师要分析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并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态度,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贾丽娜.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颜卫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