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时空的交汇节点上分析《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的孤独体验,从历史现实分析陈子昂的孤独来源,从个人需求理论角度将其个人孤独上升到根本性孤独。
【关键词】孤独体验;时空交汇;个人性孤独;根本性孤独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已成绝响,回荡在古往今来多少人心中,只因“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下,笔者将结合作品分析陈子昂的孤独体验。
1.时空交汇点上更显陈子昂之孤独。试想一下,陈子昂处于时空的十字交汇点上,就在那一点上,就只有他一个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首先在一个现实时空之内,他独自登楼远望,放眼望去视野无限开阔。其次在历史的时空之内,他由当今君臣回想到燕王乐生等辈,不由感慨万千。再次,在他的思想时空之内,由此及彼,由自身想到历史的时间轴,由自身想到宇宙的浩瀚。处于时空交汇点中的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却孑孓一身,“独怆然而涕下”。
2.陈子昂为何独登台独怆然?他的孤独源自哪里?据史料记载,唐高宗开耀二年(682年),进士及第。高宗驾崩于洛阳,他上书在洛阳建高宗陵墓。武则天很欣赏他,拜为麟台正字,历官至右拾遗,却对他宠而不用。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派武攸宜北伐契丹,陈作为右拾遗随军参谋。他直言进谏,武却不纳,不仅无功,反而受到降职处分。由于悲愤于是登上幽州台。他想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他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
相传幽州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贤才而筑,今陈子昂登幽州台,想起古之贤君良臣,再想到自身的处境以及当今世风,念今再无古者,亦无追随古者之来者,空有黄金台,“白云千载空悠悠”。报国之路在何方?今之賢君良士在何方?志同道合者在何方?由于内心孤愤、抑郁难解所以登台,登上幽州台却益加引发内心之情更增孤独之感。同时,登高望远,眼界开阔,与天地更加融合,却更显个人的渺小。在与天地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往往被震慑而生人类自惭形秽之感。天地无垠而人生有限,天地如沧海而人如一粟。功业未就而时不我待,诗人内心不由得焦灼和惆怅。如此种种,时空交错,使陈子昂内心所有情绪奔泻而出,登台一举成为导火索,诗人悲怆之情由一哭而出。
3.从个人性孤独到根本性孤独。陈子昂的孤独,是因为有志难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他希望被君主重用被同行理解,可是这个需求却无法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在现实中受挫,他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他受到排挤入狱降职。孤独体验产生于主体渴望沟通的强烈需求与这个需求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他渴望像乐毅那样被理解被重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诗人领悟到的更抽象、更永恒的孤独。时间上人类生命短暂,空间上更渺小。个人的得失与荣辱在面对永恒的宇宙时都不再重要了,从而超越了个人的孤独。
参考文献:
[1]蓝嫦.超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浅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J].文教资料,2014(08),4-5
[2]覃卫媛.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多重文学空间解读[J].传承.2014(12),145-146
[3]陈少华.孤独体验[M].花城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赖思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从事语文教学、教研、班主任工作十年,担任语文学科备课组长,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宝安区区级公开课。
【关键词】孤独体验;时空交汇;个人性孤独;根本性孤独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已成绝响,回荡在古往今来多少人心中,只因“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下,笔者将结合作品分析陈子昂的孤独体验。
1.时空交汇点上更显陈子昂之孤独。试想一下,陈子昂处于时空的十字交汇点上,就在那一点上,就只有他一个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首先在一个现实时空之内,他独自登楼远望,放眼望去视野无限开阔。其次在历史的时空之内,他由当今君臣回想到燕王乐生等辈,不由感慨万千。再次,在他的思想时空之内,由此及彼,由自身想到历史的时间轴,由自身想到宇宙的浩瀚。处于时空交汇点中的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却孑孓一身,“独怆然而涕下”。
2.陈子昂为何独登台独怆然?他的孤独源自哪里?据史料记载,唐高宗开耀二年(682年),进士及第。高宗驾崩于洛阳,他上书在洛阳建高宗陵墓。武则天很欣赏他,拜为麟台正字,历官至右拾遗,却对他宠而不用。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派武攸宜北伐契丹,陈作为右拾遗随军参谋。他直言进谏,武却不纳,不仅无功,反而受到降职处分。由于悲愤于是登上幽州台。他想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他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
相传幽州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贤才而筑,今陈子昂登幽州台,想起古之贤君良臣,再想到自身的处境以及当今世风,念今再无古者,亦无追随古者之来者,空有黄金台,“白云千载空悠悠”。报国之路在何方?今之賢君良士在何方?志同道合者在何方?由于内心孤愤、抑郁难解所以登台,登上幽州台却益加引发内心之情更增孤独之感。同时,登高望远,眼界开阔,与天地更加融合,却更显个人的渺小。在与天地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往往被震慑而生人类自惭形秽之感。天地无垠而人生有限,天地如沧海而人如一粟。功业未就而时不我待,诗人内心不由得焦灼和惆怅。如此种种,时空交错,使陈子昂内心所有情绪奔泻而出,登台一举成为导火索,诗人悲怆之情由一哭而出。
3.从个人性孤独到根本性孤独。陈子昂的孤独,是因为有志难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他希望被君主重用被同行理解,可是这个需求却无法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在现实中受挫,他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他受到排挤入狱降职。孤独体验产生于主体渴望沟通的强烈需求与这个需求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他渴望像乐毅那样被理解被重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诗人领悟到的更抽象、更永恒的孤独。时间上人类生命短暂,空间上更渺小。个人的得失与荣辱在面对永恒的宇宙时都不再重要了,从而超越了个人的孤独。
参考文献:
[1]蓝嫦.超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浅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J].文教资料,2014(08),4-5
[2]覃卫媛.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多重文学空间解读[J].传承.2014(12),145-146
[3]陈少华.孤独体验[M].花城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赖思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从事语文教学、教研、班主任工作十年,担任语文学科备课组长,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宝安区区级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