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趋向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内涵;同时阐明实现三网融合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三网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一、 三网融合的内涵
三网融合从概念上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观察和分析,至少可以涉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乃至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的融合等。所谓三网融合实际是一种广义的、社会的说法,从分层分割的观点来看,目前主要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至于各种业务的基础网本身,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竞争的需要,将会长期共存、竞争的发展;但有限而宝贵的网络资源应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因此,三网融合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二、三网融合面临的问题
1三网业务定位不同[1]
广播电视网主要提供广播式的视像业务,要发展交互式业务,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双向化改造,工程巨大。电信网络则面临最后100米的宽带化问题;而互联网也不能保证语音和视频信号的服务质量和实时性要求。
2三网标准不统一
三种网络结构都不尽相同,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要完成“三网融合”必须找到共同认可的网络结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IP 交换是可以被三网接纳的通信协议,而找到“三网融合”最大的困难是接入网,要找到既物美价廉又便于建设的接入网还需要一段时间。
3IP 协议问题
虽然IP技术的优点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基于IP技术的“三网融合”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主要集中在传输网络层和中间网络层。
4不同行业和网络的利益冲突
由于三大网分别由不同的行业部门经营管理,网络互联互通存在技术、网关、资费结算等许多问题。“三网融合”将带来各种业务和应用的重新整合,也必然会带来工作方式、业务流程的转变和各方利益的调整。“三网融合”最终必须解决好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5 政策限制
虽然在政策上,国家鼓励“三网融合”,但在操作层面还是有很多困难。如广电网络虽然有条件作为计算机上网的手段,但因政策限制,广电部门很难取得ISP 经营许可,无法提供计算机上网服务。面对政策障碍,电信、广电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都怀着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的愿望,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和计算机上网、联网的服务,但多是小范围开展还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三网融合”。
三“三网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提高三网融合认识,强化融合发展观念
一是加强对三网融合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电和电信部门对三网融合的认识水平,引导广电和电信行业逐步深入到网络、业务和技术各个层面的融合,把三网融合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来。二是转变广电和电信行业现有的发展观念,摒弃以往双方以各自利益为重、独立发展的模式,打破各行业的垄断观念和利益壁垒,引导双方树立以服务民生、惠及百姓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调动双方推进“三网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导广电和电信行业树立竞合的观念,加强三网融合领域各层面的合作推广,进一步丰富产业发展业态,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行业监管体系根据目前推动“三网”融合的阶段和所面临的环境,以统一的监管框架和配套政策制度来保障和引导三网融合的推进十分重要。一是明确“三网融合”组织领导机构,实施分业务监管,通信管理部门负责对网络传输等基础电信业务及增值业务的监管,广电部门负责对内容集成、播控的监管,电信与广电根据各自开展的业务受业务监管部门管理。二是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条例,出台推进“三网融合”的实施意见和试点方案,指导全国各地三网融合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和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出台监管办法,积极应对内容信息安全、隐私权保护、网络犯罪等问题,确保三网融合环境下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3统一广电运营主体,加速网络整合改造一是统一广电网络运营主体,建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实现广播电视业务的统一化经营管理。对已经进行资本联合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探索既统一经营管理、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合作模式。二是理顺广电网的内部管理体系,完善网络运营体制,通盘考虑广电网络的规划、标准、业务建设,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资本联合和业务联合,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雄厚的优势,完成全国广电网络体系整合,实现区域间互联互通,为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传输快速、覆盖广泛的现代广电传播体系奠定基础,基本实现合作发展、内容服务“一张网”的有线电视传播格局。4加快推进网络改造,强化行业标准建设一是广电部门需要在统一技术标准和网络体系的前提下,加快模转数及双向化改造,实现数字电视朝互动强、大容量、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加快光纤化发展,推进NGB(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二是电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快“光进铜退”,大规模开展FTTH(宽带光纤到户)建设,深入推进接入网转型,为高清电视等需要高带宽的业务开展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双方在网络改造过程中的合作,围绕促进共建共享工作长期有效開展网络改造,减少重复建设和资金投入,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利用率。四是强化“标准先行”制度,电信和广电部门须统一制定网络改造标准,并加强标准的对接,进一步探索“共建共享”的机制[2]。5引导业务双向进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一是积极推进市场业务双向进入,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进一步细化广电和电信在试点期间的业务内容,在业务内容管理上做到流程清晰、定位清楚、监管到位。二是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引导双方在技术、业务、经营模式等方面加强创新,共同推进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融合业务的拓展,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建立“3+1”(3家运营商+1家有线电视运营商)行业架构,引导适度竞争,避免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6积极探索融合模式,梯度推进试点工作在区域层面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根据各城市“三网融合”的发展实际情况,选择部分网络基础较好、业务开展成熟的地区作为国内“三网融合”试点城市,试点可采取内容双向进入和网络共建共享两种模式进行推进,试点期间可分批次选择试点城市,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试点实施细则,进一步探索融合的创新模式,并检验各种融合模式的可行性。7加强新增业务研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是坚持业态创新与内容建设并重,加强“三网融合”带来的增值服务内容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一系列广电和通信业务,如广电要积极发展高清电视、付费电视、视频点播、调频广播入户等新型业态,大力开发政务信息、文化娱乐、交通安保、网上商务、电视商城等多种业务,电信要大力开发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服务,满足社会各层面需求。二是加大对新兴信息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3G、云计算、物联网等各项技术应用,大力推进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综合型媒体平台多元化发展,为三网融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业务平台。三是抓住“三网融合”发展机遇,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软件服务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相关产业在区域上的集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兰平.浅析“三网融合”[ 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35 (12) :99-101.
[2] 杜百川. 新一代广播电视网与三网融合[J]. 广播电视信息, 2009, (09) :32-35.
关键词: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一、 三网融合的内涵
三网融合从概念上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观察和分析,至少可以涉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乃至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的融合等。所谓三网融合实际是一种广义的、社会的说法,从分层分割的观点来看,目前主要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至于各种业务的基础网本身,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竞争的需要,将会长期共存、竞争的发展;但有限而宝贵的网络资源应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因此,三网融合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二、三网融合面临的问题
1三网业务定位不同[1]
广播电视网主要提供广播式的视像业务,要发展交互式业务,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双向化改造,工程巨大。电信网络则面临最后100米的宽带化问题;而互联网也不能保证语音和视频信号的服务质量和实时性要求。
2三网标准不统一
三种网络结构都不尽相同,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要完成“三网融合”必须找到共同认可的网络结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IP 交换是可以被三网接纳的通信协议,而找到“三网融合”最大的困难是接入网,要找到既物美价廉又便于建设的接入网还需要一段时间。
3IP 协议问题
虽然IP技术的优点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基于IP技术的“三网融合”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主要集中在传输网络层和中间网络层。
4不同行业和网络的利益冲突
由于三大网分别由不同的行业部门经营管理,网络互联互通存在技术、网关、资费结算等许多问题。“三网融合”将带来各种业务和应用的重新整合,也必然会带来工作方式、业务流程的转变和各方利益的调整。“三网融合”最终必须解决好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5 政策限制
虽然在政策上,国家鼓励“三网融合”,但在操作层面还是有很多困难。如广电网络虽然有条件作为计算机上网的手段,但因政策限制,广电部门很难取得ISP 经营许可,无法提供计算机上网服务。面对政策障碍,电信、广电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都怀着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的愿望,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和计算机上网、联网的服务,但多是小范围开展还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三网融合”。
三“三网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提高三网融合认识,强化融合发展观念
一是加强对三网融合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电和电信部门对三网融合的认识水平,引导广电和电信行业逐步深入到网络、业务和技术各个层面的融合,把三网融合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来。二是转变广电和电信行业现有的发展观念,摒弃以往双方以各自利益为重、独立发展的模式,打破各行业的垄断观念和利益壁垒,引导双方树立以服务民生、惠及百姓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调动双方推进“三网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导广电和电信行业树立竞合的观念,加强三网融合领域各层面的合作推广,进一步丰富产业发展业态,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行业监管体系根据目前推动“三网”融合的阶段和所面临的环境,以统一的监管框架和配套政策制度来保障和引导三网融合的推进十分重要。一是明确“三网融合”组织领导机构,实施分业务监管,通信管理部门负责对网络传输等基础电信业务及增值业务的监管,广电部门负责对内容集成、播控的监管,电信与广电根据各自开展的业务受业务监管部门管理。二是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条例,出台推进“三网融合”的实施意见和试点方案,指导全国各地三网融合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和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出台监管办法,积极应对内容信息安全、隐私权保护、网络犯罪等问题,确保三网融合环境下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3统一广电运营主体,加速网络整合改造一是统一广电网络运营主体,建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实现广播电视业务的统一化经营管理。对已经进行资本联合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探索既统一经营管理、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合作模式。二是理顺广电网的内部管理体系,完善网络运营体制,通盘考虑广电网络的规划、标准、业务建设,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资本联合和业务联合,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雄厚的优势,完成全国广电网络体系整合,实现区域间互联互通,为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传输快速、覆盖广泛的现代广电传播体系奠定基础,基本实现合作发展、内容服务“一张网”的有线电视传播格局。4加快推进网络改造,强化行业标准建设一是广电部门需要在统一技术标准和网络体系的前提下,加快模转数及双向化改造,实现数字电视朝互动强、大容量、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加快光纤化发展,推进NGB(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二是电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快“光进铜退”,大规模开展FTTH(宽带光纤到户)建设,深入推进接入网转型,为高清电视等需要高带宽的业务开展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双方在网络改造过程中的合作,围绕促进共建共享工作长期有效開展网络改造,减少重复建设和资金投入,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利用率。四是强化“标准先行”制度,电信和广电部门须统一制定网络改造标准,并加强标准的对接,进一步探索“共建共享”的机制[2]。5引导业务双向进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一是积极推进市场业务双向进入,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进一步细化广电和电信在试点期间的业务内容,在业务内容管理上做到流程清晰、定位清楚、监管到位。二是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引导双方在技术、业务、经营模式等方面加强创新,共同推进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融合业务的拓展,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建立“3+1”(3家运营商+1家有线电视运营商)行业架构,引导适度竞争,避免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6积极探索融合模式,梯度推进试点工作在区域层面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根据各城市“三网融合”的发展实际情况,选择部分网络基础较好、业务开展成熟的地区作为国内“三网融合”试点城市,试点可采取内容双向进入和网络共建共享两种模式进行推进,试点期间可分批次选择试点城市,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试点实施细则,进一步探索融合的创新模式,并检验各种融合模式的可行性。7加强新增业务研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是坚持业态创新与内容建设并重,加强“三网融合”带来的增值服务内容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一系列广电和通信业务,如广电要积极发展高清电视、付费电视、视频点播、调频广播入户等新型业态,大力开发政务信息、文化娱乐、交通安保、网上商务、电视商城等多种业务,电信要大力开发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服务,满足社会各层面需求。二是加大对新兴信息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3G、云计算、物联网等各项技术应用,大力推进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综合型媒体平台多元化发展,为三网融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业务平台。三是抓住“三网融合”发展机遇,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软件服务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相关产业在区域上的集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兰平.浅析“三网融合”[ 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35 (12) :99-101.
[2] 杜百川. 新一代广播电视网与三网融合[J]. 广播电视信息, 2009, (09)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