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医学技术日趋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已进入“微时代”,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也成为了新时期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天人合一”理念探讨了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化渊源,这种传统理念在当今“微时代”中构建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下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微时代”;医德教育;方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医患矛盾不断增加,医德教育在“微时代”中越发显现出重要性和现实性。所谓“天人合一”,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关键性就在于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与加强,建立自己的崇高信念才能使自己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微时代”中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弊端
(一)医学生医德意识所存在的不足
在社会多元化趋势的逐渐扩展中,我国经济体制深入变革所引发的道德理念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存在冲突与碰撞,医疗行业更是被推在了风口浪尖上。有些医务人员看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贪图功利,缺乏道德意识,没有将身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感与责任感体现出来。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在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也会产生影响力,因其医德意识的不足会对医德理念产生动摇,对医生这门职业产生怀疑,对未来和前途感到困惑与迷茫。
(二)医德教育模式的单一性
授课-考试模式是目前我国医学院进行医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这种通常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没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对医德教育的意义一知半解;加之在临床实践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而忽视了在医德教育和道德意识教育上的培养,不能良好促成学生医德品质的形成,致使医德教育效果达不到理想化。
(三)教师自身医德素质的不足
在“微时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一些医学教师往往没有做好与时俱进的思想准备,对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动向感到陌生,对时代所赋予的医德教育新内涵和思想道德工作的建设缺乏敏锐的思考能力和正确的判断能力。
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方法
(一)“天人合一”理念下开展“微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
在“微时代”中,人们消费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患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病人作为消费者不仅对医疗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素质也更为看重。这就要求医学生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微时代”中必须为牢固的道德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正确的职业理念和明确的职业行为需要学生自觉树立,坚守个人理念不受利益所驱动,保持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思想;坚守高尚的医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开展多元化的医德教育方法
在“微时代”影响力的作用下,医学院校应该紧追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微信公共平台、医学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多种平台,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具有敏捷性、覆盖率广泛、时效性高的特点,在校园内外形成良好的医德育人的风气,将医德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阐述和宣传,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医风文明、高尚医德品质的理解与领悟。此外,还可以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医德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画报、医学报刊等媒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高尚品格和先进优秀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德素养和思想内涵。
(三)教师树立榜样作用弘扬医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前行道路上的明灯,教师医德素质的高低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占有关键性地位,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素质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清廉正直、严于律己,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紧追时代潮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丰富视野学习新知识提升科研水平;使学生受到启迪,自觉以教师为榜样,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志向,成为一名学识丰富、医德高尚的素质人才。
(四)结合“天人合一”理念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
以现实社会生活需求为基石,以时代精神为坐标,以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个人发展为方向,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创新精神。个体的道德意识增强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医德教育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联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真正体会病人的心声与需求;鼓舞与激励学生为消除人民饱受病痛折磨而奋斗和努力的信念,感受医德所赋予的使命感、责任感、神圣感,在不断提升自身医德素养的同时做到知行统一。
结语:“天人合一”理念下开展“微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能更加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在良好的校园教学氛围中和医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树立职业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医德素养,培养明辨是非和选择正确方向的判断能力。在信息传播、交流迅速的“微时代”中,教师应用多种方式不断丰富自身能力的同时带领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对医学的兴趣与提高医德修养的主动积极性;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发扬敢于同疾病斗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不断增强自身的医学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对医德教育的认知力与自我教育能力;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学识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琳,李志伟.“微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探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113-113.
[2]汪慧英.知情意信行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4):523-525.
[3]周静.微信平台上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9):203-204.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学生科)
关键词:“天人合一”;“微时代”;医德教育;方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医患矛盾不断增加,医德教育在“微时代”中越发显现出重要性和现实性。所谓“天人合一”,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关键性就在于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与加强,建立自己的崇高信念才能使自己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微时代”中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弊端
(一)医学生医德意识所存在的不足
在社会多元化趋势的逐渐扩展中,我国经济体制深入变革所引发的道德理念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存在冲突与碰撞,医疗行业更是被推在了风口浪尖上。有些医务人员看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贪图功利,缺乏道德意识,没有将身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感与责任感体现出来。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在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也会产生影响力,因其医德意识的不足会对医德理念产生动摇,对医生这门职业产生怀疑,对未来和前途感到困惑与迷茫。
(二)医德教育模式的单一性
授课-考试模式是目前我国医学院进行医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这种通常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没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对医德教育的意义一知半解;加之在临床实践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而忽视了在医德教育和道德意识教育上的培养,不能良好促成学生医德品质的形成,致使医德教育效果达不到理想化。
(三)教师自身医德素质的不足
在“微时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一些医学教师往往没有做好与时俱进的思想准备,对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动向感到陌生,对时代所赋予的医德教育新内涵和思想道德工作的建设缺乏敏锐的思考能力和正确的判断能力。
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方法
(一)“天人合一”理念下开展“微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
在“微时代”中,人们消费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患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病人作为消费者不仅对医疗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素质也更为看重。这就要求医学生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微时代”中必须为牢固的道德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正确的职业理念和明确的职业行为需要学生自觉树立,坚守个人理念不受利益所驱动,保持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思想;坚守高尚的医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开展多元化的医德教育方法
在“微时代”影响力的作用下,医学院校应该紧追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微信公共平台、医学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多种平台,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具有敏捷性、覆盖率广泛、时效性高的特点,在校园内外形成良好的医德育人的风气,将医德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阐述和宣传,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医风文明、高尚医德品质的理解与领悟。此外,还可以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医德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画报、医学报刊等媒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高尚品格和先进优秀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德素养和思想内涵。
(三)教师树立榜样作用弘扬医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前行道路上的明灯,教师医德素质的高低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占有关键性地位,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素质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清廉正直、严于律己,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紧追时代潮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丰富视野学习新知识提升科研水平;使学生受到启迪,自觉以教师为榜样,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志向,成为一名学识丰富、医德高尚的素质人才。
(四)结合“天人合一”理念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
以现实社会生活需求为基石,以时代精神为坐标,以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个人发展为方向,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创新精神。个体的道德意识增强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医德教育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联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真正体会病人的心声与需求;鼓舞与激励学生为消除人民饱受病痛折磨而奋斗和努力的信念,感受医德所赋予的使命感、责任感、神圣感,在不断提升自身医德素养的同时做到知行统一。
结语:“天人合一”理念下开展“微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能更加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在良好的校园教学氛围中和医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树立职业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医德素养,培养明辨是非和选择正确方向的判断能力。在信息传播、交流迅速的“微时代”中,教师应用多种方式不断丰富自身能力的同时带领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对医学的兴趣与提高医德修养的主动积极性;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发扬敢于同疾病斗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不断增强自身的医学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对医德教育的认知力与自我教育能力;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学识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琳,李志伟.“微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探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113-113.
[2]汪慧英.知情意信行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4):523-525.
[3]周静.微信平台上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9):203-204.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学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