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通过对枞阳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分析,针对推广体系及推广环境现状,提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主要包括:确立大农业理念,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精细管理等,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问题;措施;枞阳县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20-0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不可或缺。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技推广受重视程度趋弱,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后,农技推广出现“线断网破”,体系弱化,推广渐显疲态。对此,通过对枞阳县种植业推广体系分析,结合基层推广实际,就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讨。
1 推广体系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队伍与推广任务不匹配 主要表现在农技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分布不均衡。枞阳县总人口97.4万,农业人口86万,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3.5万hm2。目前从事种植业推广人员84人,30岁以下14人,仅占16.7%,而50岁以上25人,达29.8%,近1/3;2002年机构改革时,农技人员被分流,个别乡镇站人员全部改行,造成农技人员缺乏和各乡镇分布不均衡并存现象。
1.2 推广经费与基础建设严重不足 经费短缺是基层推广机构难以开展有效服务的重要制约因素,不少基层站房屋陈旧,缺少下乡交通工具,农技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差,待遇偏低,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1.3 知识技能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广大群众偏爱的技术是省工、高效,而农技人员熟悉的,基本仍处在追求高产的层面,对群众高产、优质、高效技术的渴望,降低生产过程对生态影响的技术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4 跟不上推广对象与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形势 推广对象方面,以前年龄是老中青结合,目前除种植大户,基本以老人为主;生产规模方面,过去是数量庞大、相对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现在是大户和分散小户并存,小户渐少,大户增多,目前种植业规模生产比例达到40%以上,且规模生产仍在不断发展;知识结构层面,散户基本上文化水平较低,接受和应用科技能力弱,规模生产者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高;推广手段方面,以前受交通和通讯限制,只能面对面、手把手搞推广,现在通讯快捷网络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推广服务;推广目标方面,过去主要是增产,现在要转到增产增效、生态安全并重上来。
2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对策措施
2.1 确立大农业理念 基层种植业推广体系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重视、支持农技推广。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大农业理念,加强横向联系,农艺与农机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生产与生态并举。在保证必要的技术人员和硬件建设基础上,强化科学管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提升推广技能和理论水平,提高推广实际效能。从增产增效技术推广转到增产增效技术和基础科技推广并重,重视病虫害预报、测土配方、环境监测、植物检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共性基础性推广工作。大力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同发展。
2.2 加强农技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精干的农技推广队伍是完成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要的数量。通过逐年招聘农业类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达到基本满足推广工作的必要人数,建立合理的年龄梯级结构;二是较高的质量。首先农技人员专业必须对口。其次要重视继续教育,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学习的方式,提升知识技能,拓宽眼界,学习重点在农业政策、农业知识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确保推广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三是着力培养基层站长。站长是一个站的领头雁,其组织水平、工作能力、精神状态和个人素质,对所在站推广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培养站长是队伍建设的有效抓手;四是建立专家指导组织。将县乡专业水平较高、推广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织起来,开展实用技术研究、技术难题破解和突发事件的应对;五是开展县级技术人员下乡驻点工作。在农作物生长季,到乡镇站长期驻点,深入基层学习指导,接地气,与大户对接,贴身服务,细致掌握基础情况。
2.3 实施科学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目标是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及时解决生产难题,高效完成推广任务。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分类制定合理、可操作的考评细则,在财产管理、安全生产、农技服务、试验示范、科技推广等诸多方面,细化考核内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农技人员和基层站分别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优秀和先进评定、职称评聘及晋升挂钩。探索建立既合规,又可行的激励机制,让实干者、苦干者得实惠有荣誉,引导广大农技人员积极投身科技推广。
2.4 增加财政经费投入 必要的经费是做好推广工作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增加县级农技推广财政预算,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同时,国家和省市在安排工作经费时,应适当向贫困县市、粮油生产大县倾。增加基层农技推广投入,改善推广手段落后现状,完善病虫测报、动植物检疫、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硬件,建设基层站办公用房,添置交通工具,提高基层推广人员待遇,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基层推广机构能够留住人才,并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2.5 落实高效差别推广 深入田间地头,试验示范,现场指导,这些传统的推广方式要坚持,但也要针对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与时俱进,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改进推广思路与推广方式。既要针对散户,着力加强面上推广,又要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有差别的科技推广和技能提升,开展一对一服务;既要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设立宣传栏,面对面搞推广,也要利用现代科技,通过短信群发及声讯平台、网络邮箱、QQ群等方式,开展及时快捷服务;既要对一般农户,直接进行现场示范,促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推广,也要对有较高文化的大户等群体,进行引导点拨,促其自学,让新型农民增强自我学习能力;持之以恒抓培训,组织有意愿的大户到先进地区培训观摩,请高水平专家授课指导,长知识,增见识,转观念,换思路。同时,各乡镇站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建设规模不等的示范点片,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2.6 开展社会协同推广 当前进入推广领域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有政府的公益性推广机构,有农资农机供应企业,也有病虫害防控专业服务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等,多元化推广是农技推广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规律。在不断加强基层公益性推广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社会性经营性推广组织,在政策、项目、资金及组织等方面,扶持社会化推广发展,支持技物结合,开展物化科技推广,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開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各类组织协同推广,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问题;措施;枞阳县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20-0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不可或缺。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技推广受重视程度趋弱,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后,农技推广出现“线断网破”,体系弱化,推广渐显疲态。对此,通过对枞阳县种植业推广体系分析,结合基层推广实际,就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讨。
1 推广体系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队伍与推广任务不匹配 主要表现在农技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分布不均衡。枞阳县总人口97.4万,农业人口86万,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3.5万hm2。目前从事种植业推广人员84人,30岁以下14人,仅占16.7%,而50岁以上25人,达29.8%,近1/3;2002年机构改革时,农技人员被分流,个别乡镇站人员全部改行,造成农技人员缺乏和各乡镇分布不均衡并存现象。
1.2 推广经费与基础建设严重不足 经费短缺是基层推广机构难以开展有效服务的重要制约因素,不少基层站房屋陈旧,缺少下乡交通工具,农技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差,待遇偏低,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1.3 知识技能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广大群众偏爱的技术是省工、高效,而农技人员熟悉的,基本仍处在追求高产的层面,对群众高产、优质、高效技术的渴望,降低生产过程对生态影响的技术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4 跟不上推广对象与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形势 推广对象方面,以前年龄是老中青结合,目前除种植大户,基本以老人为主;生产规模方面,过去是数量庞大、相对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现在是大户和分散小户并存,小户渐少,大户增多,目前种植业规模生产比例达到40%以上,且规模生产仍在不断发展;知识结构层面,散户基本上文化水平较低,接受和应用科技能力弱,规模生产者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高;推广手段方面,以前受交通和通讯限制,只能面对面、手把手搞推广,现在通讯快捷网络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推广服务;推广目标方面,过去主要是增产,现在要转到增产增效、生态安全并重上来。
2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对策措施
2.1 确立大农业理念 基层种植业推广体系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重视、支持农技推广。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大农业理念,加强横向联系,农艺与农机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生产与生态并举。在保证必要的技术人员和硬件建设基础上,强化科学管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提升推广技能和理论水平,提高推广实际效能。从增产增效技术推广转到增产增效技术和基础科技推广并重,重视病虫害预报、测土配方、环境监测、植物检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共性基础性推广工作。大力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同发展。
2.2 加强农技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精干的农技推广队伍是完成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要的数量。通过逐年招聘农业类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达到基本满足推广工作的必要人数,建立合理的年龄梯级结构;二是较高的质量。首先农技人员专业必须对口。其次要重视继续教育,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学习的方式,提升知识技能,拓宽眼界,学习重点在农业政策、农业知识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确保推广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三是着力培养基层站长。站长是一个站的领头雁,其组织水平、工作能力、精神状态和个人素质,对所在站推广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培养站长是队伍建设的有效抓手;四是建立专家指导组织。将县乡专业水平较高、推广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织起来,开展实用技术研究、技术难题破解和突发事件的应对;五是开展县级技术人员下乡驻点工作。在农作物生长季,到乡镇站长期驻点,深入基层学习指导,接地气,与大户对接,贴身服务,细致掌握基础情况。
2.3 实施科学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目标是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及时解决生产难题,高效完成推广任务。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分类制定合理、可操作的考评细则,在财产管理、安全生产、农技服务、试验示范、科技推广等诸多方面,细化考核内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农技人员和基层站分别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优秀和先进评定、职称评聘及晋升挂钩。探索建立既合规,又可行的激励机制,让实干者、苦干者得实惠有荣誉,引导广大农技人员积极投身科技推广。
2.4 增加财政经费投入 必要的经费是做好推广工作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增加县级农技推广财政预算,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同时,国家和省市在安排工作经费时,应适当向贫困县市、粮油生产大县倾。增加基层农技推广投入,改善推广手段落后现状,完善病虫测报、动植物检疫、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硬件,建设基层站办公用房,添置交通工具,提高基层推广人员待遇,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基层推广机构能够留住人才,并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2.5 落实高效差别推广 深入田间地头,试验示范,现场指导,这些传统的推广方式要坚持,但也要针对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与时俱进,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改进推广思路与推广方式。既要针对散户,着力加强面上推广,又要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有差别的科技推广和技能提升,开展一对一服务;既要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设立宣传栏,面对面搞推广,也要利用现代科技,通过短信群发及声讯平台、网络邮箱、QQ群等方式,开展及时快捷服务;既要对一般农户,直接进行现场示范,促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推广,也要对有较高文化的大户等群体,进行引导点拨,促其自学,让新型农民增强自我学习能力;持之以恒抓培训,组织有意愿的大户到先进地区培训观摩,请高水平专家授课指导,长知识,增见识,转观念,换思路。同时,各乡镇站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建设规模不等的示范点片,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2.6 开展社会协同推广 当前进入推广领域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有政府的公益性推广机构,有农资农机供应企业,也有病虫害防控专业服务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等,多元化推广是农技推广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规律。在不断加强基层公益性推广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社会性经营性推广组织,在政策、项目、资金及组织等方面,扶持社会化推广发展,支持技物结合,开展物化科技推广,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開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各类组织协同推广,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