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依据对课程理念的理解,积极探索各种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其中导学案导学教学策略在全国引起普遍关注,广大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实践着导学案导学教学策略,本文就新授课的导学案的设计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新知学习课导学案设计的思考
新授课的导学案一般应包含以下基本栏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新知导学→应用范例→应用尝试→归纳总结→疑惑反思”,下面就每一栏目内容的设计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确保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并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性和有效整合,注意表述的合理、简捷,不易过多或过细。
(2)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的依据是课标和教材;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确定的依据是课标、教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的依据是学生。
(3)知能目标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解释”、“能找出”等可检测的行为动词表述。
2.学习重点的设计
学的重点是本节主要的知识内容、方法和思维策略等,要用概括性语言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明确的心理引导,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既能合理的调整自主学习的策略,对重点给予足够的投入,又能在课堂学习时对重点内容积极探讨,还能提示学生在课后的复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强化。重点既可以是知识内容,也可以是学习方法,还可以是题目,注意学习重点不一定就是教师教的重点。
3、新知导学的设计
新知导学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要以“四化”体现对学生的“导”的作用。
(1)知识探究问题化
将本节要学习、探究的所有知识点转变为一系列的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各个问题的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维,达到让学生初步达成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发展学习能力的目的。
(2)问题设计探究化
问题的设计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陈述型问题,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认真思考,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阅读教材不行,而教材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需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才能解决。尽可能用“你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写出几种变式?你的理由?你的观点?”等方式表述。
(3)探究问题层次化
导学的探究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既要体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渐近性,又要注重面向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可,并在每个问题的后面注明该问题的层级,以利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4)策略方法显性化
对学生探究导学问题的引导,不论是具体的思维策略,还是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方法或一般的学习方法,都要简捷、明确的呈现给学生,既可以对每一个探究问题进行引导,也可以对几个探究问题相对综合的给出一个引导,让学生能依此进行正确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切实达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4.应用范例的设计
在导学案中要给出一个规范的新知识、方法的应用范例,让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基本应用方式与应用方法。例题既可以是教材中的题目,也可以在教材外选编,但尽可能不用课本中的例题,在呈现方式上,要先有思路分析,再完整、规范的表述,最后还要有评析反思。要让学生通过对范例的阅读学会新知识的基本应用方法,并能依此解答简单的习题.范例绝不能只是题目,而没有分析与解答,否则就不应该在导学案出现。
5.应用尝试题组的设计
设置一组习题让学生尝试对自主学习成果的应用,习题的选配要保证每一个学点至少有一个题目,既要注意题型的全面性,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可,并在每个题目的后面注明该题目的层级,以利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自主选择。
6.归纳总结栏的设置
设置归纳总结栏,有利于学生及时的将知识与认知策略进行整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该栏目有两个方面的设置,一是在学习活动各环节的设置,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二是在本节学习结束位置的设置,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体现两个方面的功能作用,首先是学生对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方法、思维策略等内容的归纳总结,其次是通过课堂合作学习对知识、方法、规律、策略等的归纳总结。
7.疑惑反思栏的设置
该栏目的设置,是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整理出来,既利于教师进行反馈,又利于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时有针对性的研讨与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解决疑惑后,将存在疑惑的原因及解决疑惑的思维策略写出,以利于学生不断的及时强化。
二、导学案设计与实施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容量与发放:一般情况下,新知识学习类型的以一课时一篇导学案为合适容量,且以提前1~2天发给学生为宜,以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整体学习效益。
2.科学处理课堂活动中的生成性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没有问题生成是不可的,但学生提出的困惑是不是科学的问题,要由教师准确的甄别,对确认的共性问题也要科学分类,要分清那些是学生合作探究就可以解决的,那些必须由教师精讲,那些是在课堂内可以完成的,那些是需要在课外或另外安排时间解决。
3.注重课后的巩固强化:对于通过课堂交流后学生完成的导学案,教师要采取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的进行查阅,在此基础上加强个别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对导学案的整理和保存。
4.注重教学方式与媒体辅助手段的高效整合:由于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一般不设有课堂导入环节,并且教师的一些设问、例题、习题等在导学案中已经呈现,所以如何运用媒体辅助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益要认真的进行设计。
5.加强信息反馈与学习活动过程的调控:既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也要做好小组交流、研讨的反馈;既要注重反馈的全面性,又要注重反馈的即时性;既要反馈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反馈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
一、对新知学习课导学案设计的思考
新授课的导学案一般应包含以下基本栏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新知导学→应用范例→应用尝试→归纳总结→疑惑反思”,下面就每一栏目内容的设计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确保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并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性和有效整合,注意表述的合理、简捷,不易过多或过细。
(2)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的依据是课标和教材;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确定的依据是课标、教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的依据是学生。
(3)知能目标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解释”、“能找出”等可检测的行为动词表述。
2.学习重点的设计
学的重点是本节主要的知识内容、方法和思维策略等,要用概括性语言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明确的心理引导,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既能合理的调整自主学习的策略,对重点给予足够的投入,又能在课堂学习时对重点内容积极探讨,还能提示学生在课后的复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强化。重点既可以是知识内容,也可以是学习方法,还可以是题目,注意学习重点不一定就是教师教的重点。
3、新知导学的设计
新知导学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要以“四化”体现对学生的“导”的作用。
(1)知识探究问题化
将本节要学习、探究的所有知识点转变为一系列的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各个问题的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维,达到让学生初步达成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发展学习能力的目的。
(2)问题设计探究化
问题的设计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陈述型问题,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认真思考,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阅读教材不行,而教材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需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才能解决。尽可能用“你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写出几种变式?你的理由?你的观点?”等方式表述。
(3)探究问题层次化
导学的探究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既要体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渐近性,又要注重面向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可,并在每个问题的后面注明该问题的层级,以利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4)策略方法显性化
对学生探究导学问题的引导,不论是具体的思维策略,还是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方法或一般的学习方法,都要简捷、明确的呈现给学生,既可以对每一个探究问题进行引导,也可以对几个探究问题相对综合的给出一个引导,让学生能依此进行正确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切实达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4.应用范例的设计
在导学案中要给出一个规范的新知识、方法的应用范例,让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基本应用方式与应用方法。例题既可以是教材中的题目,也可以在教材外选编,但尽可能不用课本中的例题,在呈现方式上,要先有思路分析,再完整、规范的表述,最后还要有评析反思。要让学生通过对范例的阅读学会新知识的基本应用方法,并能依此解答简单的习题.范例绝不能只是题目,而没有分析与解答,否则就不应该在导学案出现。
5.应用尝试题组的设计
设置一组习题让学生尝试对自主学习成果的应用,习题的选配要保证每一个学点至少有一个题目,既要注意题型的全面性,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可,并在每个题目的后面注明该题目的层级,以利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自主选择。
6.归纳总结栏的设置
设置归纳总结栏,有利于学生及时的将知识与认知策略进行整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该栏目有两个方面的设置,一是在学习活动各环节的设置,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二是在本节学习结束位置的设置,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体现两个方面的功能作用,首先是学生对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方法、思维策略等内容的归纳总结,其次是通过课堂合作学习对知识、方法、规律、策略等的归纳总结。
7.疑惑反思栏的设置
该栏目的设置,是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整理出来,既利于教师进行反馈,又利于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时有针对性的研讨与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解决疑惑后,将存在疑惑的原因及解决疑惑的思维策略写出,以利于学生不断的及时强化。
二、导学案设计与实施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容量与发放:一般情况下,新知识学习类型的以一课时一篇导学案为合适容量,且以提前1~2天发给学生为宜,以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整体学习效益。
2.科学处理课堂活动中的生成性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没有问题生成是不可的,但学生提出的困惑是不是科学的问题,要由教师准确的甄别,对确认的共性问题也要科学分类,要分清那些是学生合作探究就可以解决的,那些必须由教师精讲,那些是在课堂内可以完成的,那些是需要在课外或另外安排时间解决。
3.注重课后的巩固强化:对于通过课堂交流后学生完成的导学案,教师要采取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的进行查阅,在此基础上加强个别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对导学案的整理和保存。
4.注重教学方式与媒体辅助手段的高效整合:由于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一般不设有课堂导入环节,并且教师的一些设问、例题、习题等在导学案中已经呈现,所以如何运用媒体辅助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益要认真的进行设计。
5.加强信息反馈与学习活动过程的调控:既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也要做好小组交流、研讨的反馈;既要注重反馈的全面性,又要注重反馈的即时性;既要反馈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反馈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