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好识字关,学生语言的发展就能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并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本文试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多方面探讨提高该学段学生识字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轻松愉快,主动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可以采用直观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结记字方法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喜欢识字
新大纲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识字学习。”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以提高识字技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趣:
(1)故事启趣。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儿童在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入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比如,当我教“日”这一字,给学生讲述“后弈射日”的故事,圆圆的恰似太阳的形象,中间一横好似是后弈射的箭。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个字。
(2)表演引趣。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识字训练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边说边识字的载体。如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鱼、乌龟等等,让孩子们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及油稽的表演中感觉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既丰富了口语知识,又从中学到识字的技能。
三、贴近生活,主动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1)利用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師又让几个学生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一、轻松愉快,主动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可以采用直观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结记字方法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喜欢识字
新大纲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识字学习。”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以提高识字技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趣:
(1)故事启趣。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儿童在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入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比如,当我教“日”这一字,给学生讲述“后弈射日”的故事,圆圆的恰似太阳的形象,中间一横好似是后弈射的箭。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个字。
(2)表演引趣。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识字训练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边说边识字的载体。如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鱼、乌龟等等,让孩子们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及油稽的表演中感觉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既丰富了口语知识,又从中学到识字的技能。
三、贴近生活,主动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1)利用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師又让几个学生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