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强化和完善科技管理成为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科技成果的创造和转化是科技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科技是否能真正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也关系到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知识向效益转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和现状,通过总结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分析和归纳了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经济增长;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与内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从创造地转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或知识得到增加,劳动工具得到改善,劳动效率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狭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仅指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最终经济得到进步。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多指这种类型的转化,所讲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指技术成果的应用数与技术成果总数的比。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和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明晰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概念的内涵,对于促进科技成果创造、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二)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
(三)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三、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研究概述
(一)国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发展情况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设立了工业与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又在大学建成了工程研究中心,由此形成了大学与科研院所及企业的长期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科技成果的无缝对接。英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科技与企业的合作发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重视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人才培养,实现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日本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起着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企业开发和成果转化进行引导,使科技成果转化有理有据,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诸多便利。
(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发展情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全面开花(1978-1988年),在第一个10年里,国家实施若干科技计划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支持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等,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呈现全面开花的态势;(2)全面深化(1988-1998年),在第二个10年里,引入高新区、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三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完善软环境,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科技成果转化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深化;(3)加速发展(1998-2008年),在第三个10年里,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4)重点突破(2008年至今),在第四个10年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制约。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已引起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四、营口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
营口地处辽东半岛中枢,大辽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之称。如今的营口,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物产丰盛、交通便利,是东北重要的出海通道,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亚地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作为辽东湾中心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营口中心于2011年6月23日成立,是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分支机构。同年11月,中科院沈阳分院与营口市政府签订了“十二五”全面科技合作协议。营口中心紧紧围绕营口地区新材料、現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大需求,整合中科院相关研究单位的科技力量,联合营口地区科技、产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优势互补,为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增强了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营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营口中心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创新了院地合作模式,提升了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与沈阳、山东、北京、青海、安徽、浙江等省市中科院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同时,重点加强横向合作,同山东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沈阳科技总院、营口理工学院及大连理工营口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2、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地方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解决我市企业技术难题、改善企业研发条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营口中心也促成了院地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3、推进了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几年来,我市依靠院地合作,着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促使研发中心在产业发展和转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4、应用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院地合作,我市在镁化工、石化冶金、新材料、水产养殖等诸多领域转化应用了70余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些长期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截止目前,我市共有20余家企业32个技术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
5、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采取建设院士工作站、聘请企业科技顾问等多种形式引进科技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在营口中心的积极参与协调下,成立了营口市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辽宁卓异科技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帮助企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带动了科技人才成长。
6、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网络发布科技最新成果、项目发布会,拓宽了项目来源,增进了相互了解,夯实了合作基础。
五、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设稍显滞后
营口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几年来,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相比北上广等其他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北京市采取打造资源、信息、协作三大平台。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深入挖掘企业需求创造合作点。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技术产权交易概念,将技术产权市场直接定义为资本市场。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引入了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来制定该行业规划,收集需求信息,解决技术问题。江苏省根据实际情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针对一些对本省经济发展有战略意义的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提供支持。
(二)科技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通过对全市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传统或新兴产业领域的走访调研,遴选100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调研发现以下问题:一是专业人才与项目团队、技术与市场建设、市场推广渠道和能力问题;二是企业存在风险认知与保护问题;三是企业员工认知度等问题。
(三)其他因素
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率偏低;熟悉技术成果推广工作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资金不足;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薄弱;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专业团队入驻相对较少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六、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強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吸纳科技成果能力和经营能力,而不是仅靠资金、人力的投入上规模来实现量的扩张及效益的提高。应不断提高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认识。
第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企业职工学历普遍偏低,大多为专科、本科学历,硕士以上学历是微乎其微。高学历人才的缺失也是导致企业发展受限,成果转化受阻的原因之一。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营口科技网、营口中心微信平台等媒介,让更多企业能充分了解和利用营口中心技术转移转化的服务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中科院沈阳分院的有利条件,加强中科院所属院所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企业发展。
第四,借鉴成功案例。借鉴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合作创办科技企业,增强我市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与周边城市的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对其研究成果积极进行转化,推动城市联动发展,实现共赢。
七、结语
目前,营口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努力完成的重点任务。院地合作作为长期发挥作用的、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其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仍需要探索创新。我们将根据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多种方式畅通科技交流渠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积极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全市转移转化。同时,制定有力措施,推动项目合作向宽领域、高层次发展,洽谈一批,转化一批,储备一批,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通过院地的共同努力,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整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步伐,为营口的创新创业和振兴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吴寿仁,中国科技成果转化40年,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10期;
[2] 孙杰,营口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年2期;
[3] 张文博,对营口市技术转移工作的探讨和建议,科技视界,2016年5期;
(作者单位:营口市钢铁和镁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
【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经济增长;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与内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从创造地转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或知识得到增加,劳动工具得到改善,劳动效率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狭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仅指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最终经济得到进步。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多指这种类型的转化,所讲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指技术成果的应用数与技术成果总数的比。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和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明晰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概念的内涵,对于促进科技成果创造、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二)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
(三)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三、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研究概述
(一)国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发展情况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设立了工业与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又在大学建成了工程研究中心,由此形成了大学与科研院所及企业的长期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科技成果的无缝对接。英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科技与企业的合作发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重视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人才培养,实现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日本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起着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企业开发和成果转化进行引导,使科技成果转化有理有据,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诸多便利。
(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发展情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全面开花(1978-1988年),在第一个10年里,国家实施若干科技计划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支持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等,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呈现全面开花的态势;(2)全面深化(1988-1998年),在第二个10年里,引入高新区、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三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完善软环境,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科技成果转化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深化;(3)加速发展(1998-2008年),在第三个10年里,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4)重点突破(2008年至今),在第四个10年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制约。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已引起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四、营口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
营口地处辽东半岛中枢,大辽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之称。如今的营口,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物产丰盛、交通便利,是东北重要的出海通道,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亚地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作为辽东湾中心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营口中心于2011年6月23日成立,是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分支机构。同年11月,中科院沈阳分院与营口市政府签订了“十二五”全面科技合作协议。营口中心紧紧围绕营口地区新材料、現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大需求,整合中科院相关研究单位的科技力量,联合营口地区科技、产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优势互补,为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增强了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营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营口中心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创新了院地合作模式,提升了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与沈阳、山东、北京、青海、安徽、浙江等省市中科院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同时,重点加强横向合作,同山东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沈阳科技总院、营口理工学院及大连理工营口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2、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地方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解决我市企业技术难题、改善企业研发条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营口中心也促成了院地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3、推进了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几年来,我市依靠院地合作,着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促使研发中心在产业发展和转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4、应用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院地合作,我市在镁化工、石化冶金、新材料、水产养殖等诸多领域转化应用了70余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些长期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截止目前,我市共有20余家企业32个技术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
5、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采取建设院士工作站、聘请企业科技顾问等多种形式引进科技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在营口中心的积极参与协调下,成立了营口市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辽宁卓异科技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帮助企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带动了科技人才成长。
6、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网络发布科技最新成果、项目发布会,拓宽了项目来源,增进了相互了解,夯实了合作基础。
五、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设稍显滞后
营口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几年来,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相比北上广等其他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北京市采取打造资源、信息、协作三大平台。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深入挖掘企业需求创造合作点。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技术产权交易概念,将技术产权市场直接定义为资本市场。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引入了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来制定该行业规划,收集需求信息,解决技术问题。江苏省根据实际情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针对一些对本省经济发展有战略意义的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提供支持。
(二)科技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通过对全市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传统或新兴产业领域的走访调研,遴选100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调研发现以下问题:一是专业人才与项目团队、技术与市场建设、市场推广渠道和能力问题;二是企业存在风险认知与保护问题;三是企业员工认知度等问题。
(三)其他因素
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率偏低;熟悉技术成果推广工作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资金不足;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薄弱;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专业团队入驻相对较少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六、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強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吸纳科技成果能力和经营能力,而不是仅靠资金、人力的投入上规模来实现量的扩张及效益的提高。应不断提高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认识。
第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企业职工学历普遍偏低,大多为专科、本科学历,硕士以上学历是微乎其微。高学历人才的缺失也是导致企业发展受限,成果转化受阻的原因之一。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营口科技网、营口中心微信平台等媒介,让更多企业能充分了解和利用营口中心技术转移转化的服务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中科院沈阳分院的有利条件,加强中科院所属院所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企业发展。
第四,借鉴成功案例。借鉴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合作创办科技企业,增强我市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与周边城市的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对其研究成果积极进行转化,推动城市联动发展,实现共赢。
七、结语
目前,营口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努力完成的重点任务。院地合作作为长期发挥作用的、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其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仍需要探索创新。我们将根据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多种方式畅通科技交流渠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积极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全市转移转化。同时,制定有力措施,推动项目合作向宽领域、高层次发展,洽谈一批,转化一批,储备一批,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通过院地的共同努力,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整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步伐,为营口的创新创业和振兴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吴寿仁,中国科技成果转化40年,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10期;
[2] 孙杰,营口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年2期;
[3] 张文博,对营口市技术转移工作的探讨和建议,科技视界,2016年5期;
(作者单位:营口市钢铁和镁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