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相机产品中,某些相机因为特定的生产国家、厂商和年代,除了作为一种影像记录工具外,其本身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例如,那些前苏联或者原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相机,因为其生产国已经解体或者消亡,本身就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再如,产地为“占领区”(包括“被占领的日本”或者“德国苏联占领区”)的相机,因为其产地特殊,而被不少相机收藏者所钟爱。这其中就包括了德国蔡司·伊康(Zeiss Ikon)公司为“伪满洲
国”制造过的折叠皮腔相机—基于蔡司·伊康超级伊康泰(Zeiss Ikon Super IKonta)530/16的产品。
我手中有两台这种相机,在其机身底部内侧上面都写有“For Manchoukuo”(为“伪满洲国”制造,图0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袭击沈阳的中国军队营地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主力奉“不抵抗”命令退出东北,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1932年3月1日,在日本扶植下,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当时,中国的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都不承认它,世界上承认它的也只有23个政权,包括日本、前苏联、纳粹德国、维希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傀儡政府)、南京汪精卫傀儡政权、伪“蒙古自治邦”和伪“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等,多为当时法西斯国家或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故被称
作“伪满洲国”或“伪满”。伪满洲国的存在时间从1932年3月1日至1945年8月18日,仅为13年5个
月。根据“相机收藏圣经”McKeown's Price Guide To
Antique & Classic Cameras(2001-2002版)中介绍,蔡司·伊康超级伊康泰(Zeiss Ikon Super IKonta)530/16的生产时间为1935~1937年,与“伪满洲国”的存在时间重合,因此就出现了德国为“伪满洲国”制造的相机。
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同为轴心国,所以德国的蔡司·伊康(Zeiss Ikon)公司为“伪满洲国”制造相机可以理解。有点意思的是,“为伪满洲国制造 ”(For Manchoukuo)字样并非标记在显著位置,而是在底部,必须打开后盖以后才能看到,有点遮遮掩掩的感觉。难道当时蔡司·伊康公司,甚至德国也觉得日本搞这个“伪满洲国”名不正、言不顺?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这台蔡司·伊康超级伊康泰(Zeiss Ikon Super Ikonta)530/16折叠皮腔机。
卡尔·蔡司公司作为闻名世界的光学巨头为世人所熟知,但蔡司·伊康公司与卡尔·蔡司公司却并非同一家公司,而是由卡尔·蔡司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成立的。蔡司·伊康成立于1926年,由当时德国的四家相机制造厂商(Contessa-Nettel、Ernemann、Goerz和Ica)合并而成,并得到了卡尔·蔡司公司的资金支持。因此蔡
司·伊康公司生产的相机自然而然地使用蔡司(Zeiss)镜头。而之前那些独立公司,例如Goerz则不得不关闭了原来的镜头生产线。此外根据相关协定,新成立的蔡司·伊康公司必须在其生产的80%的相机上使用位于慕尼黑的F. Deckel公司的康般(Compur)快门系统。这就解释了为何我们现在看到的蔡司·伊康(Zeiss Ikon)品牌的相机绝大部分都是康般(Compur)快门。
蔡司·伊康公司在成立之后,很快发展成为了当时被誉为“摄影技术之都”德累斯顿的几家大公司之一,并在斯图加特和柏林设有制造工厂。
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系列相机同之前的伊康泰(Ikonta)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增加了联动对焦机构。因此早期的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比如530/16,在机背靠近顶部的地方有两个小窗口(图03),一个用来取景,一个用来对焦。而后期的532/16则将取景和对焦窗口合并成了一个。
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使用120胶卷拍摄6×6厘米方画幅照片,不过为了解决之前相机拍摄时容易出现的“叠片”问题,采用了一种自动过片停止机构,能够自动将底片上的画幅进行分格。使用者只需要确保将胶片装好,然后拍摄第一张即可。这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功能。对于在过亮(容易导致漏光)或过暗(无法通过红窗看清120胶卷衬纸的计数数字)的环境中拍摄的摄影师绝对是极大的便利。当然,这种便利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通常能够拍摄12张6×6厘米画幅底片的120胶卷,在这款相机上只能拍摄11张。因此,它的计数器只能显示1~11(图04)。
从资料看,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的配套镜头共有两款,一款是8厘米 F3.5,一款是8厘米 F2.8(当年焦距以厘米标注——编者注),均为天塞(Tessar)结构。其中F3.5镜头的型号更为罕见。可惜的是,我手中的这两台530/16均是F2.8镜头,所以无法对F3.5和F2.8的镜头进行比较。
无论何种镜头,530/16使用的快门系统都是快速康般(Compur-Rapid)。这种快门系统也是1935年(即这款相机发布的同一年)出现的,由此可见蔡司·伊康(Zeiss Ikon)与F. Deckel公司合作紧密,也说明蔡
司·伊康(Zeiss Ikon)在采用新技术方面的积极性。
奇怪的是,我手中两台为“伪满洲国”制造的蔡司·伊康相机同为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型号,但外观却有很大区别(其中一台的机身编号为Z47811,镜头编号为1635843,而另外一台的机身号为B2888,镜头编号是1849464)。
首先,两者的前脸和后背的文字标识不同。B2888机身号这台的前面板上仅有“Zeiss Ikon”字样,而Z47811的前面板除了“Zeiss Ikon”字样之外,还有“Super Ikonta”字样(图05);两机的后背上除了都有“Zeiss Ikon”字样外,Z2888还刻印了“Super IKonta 530/16”的字样(图06)。 第二,表明两者型号“530/16”数字的位置不同。前面已经说到,Z2888机身号的“530/16”字样的位置是在机背上,而Z47811这台的“530/16”则是在机身侧面的后侧(图07);
第三,两机镜头上面表明使用了所用快门系统的文字位置不同(图08)。Z2888的“Compur-Rapid”文字在镜头的正上方,而Z47811那台的“Compur-Rapid”文字则是在镜头的下面,而且位置更向内缩入。
除此之外,两者的整体结构(图09)、功能和技术指标完全相同。对于一种仅生产了两年左右的一款机器而言,这种变化似乎大了点,而且没有什么具体的实际意义。更为蹊跷的是,在Z47811那台的机身上,除了用英文标明产地是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外,还用西班牙文标明了德国制造(Industria Alemana)(图10)。而在B2888那台上,我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产地的文字。
因为不知道Zeiss Ikon相机机身号的排列规律,我无法从两台530/16的机身号来判断二者的生产时间先后,但就镜头的编号而言,Z47811这台编号相对较小,因而其生产时间应该更早。所以我个人判断,Z47811这台530/16原本是为某个讲西班牙语的国家(例如西班牙)而生产的。在“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当时的纳粹德国为了向同为轴心国的日本示好,便匆忙将原本打算销售到西班牙的这款相机,刻印上“For Manchoukuo”,销售到了当时的“伪满洲国”。
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所使用的8厘米F2.8 Tessar镜头为早期的未镀膜白头(图11),个人认为似乎更适合使用黑白胶卷进行拍摄。其拍摄的黑白照片成像锐利(图12,虽然是黑白图像,但往往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而其拍摄的彩色照片往往给人一种颜色偏于清淡的感觉(图13),似乎缺少了“德味儿”。
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的份量不轻,但该重量恰好可以在绝大多数场合提供一个稳定的拍摄平台。该机型为右手过片和按快门,左手转动调焦齿轮(图14)进行调焦,因此很容易操作和拍摄,即便像我这样习惯了使用数码单反的人,操作起来也很容易上手,要知道这可是上个世纪30年代生产的相机,不得不让人对德国设计者刮目相看。
国”制造过的折叠皮腔相机—基于蔡司·伊康超级伊康泰(Zeiss Ikon Super IKonta)530/16的产品。
我手中有两台这种相机,在其机身底部内侧上面都写有“For Manchoukuo”(为“伪满洲国”制造,图02)。
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袭击沈阳的中国军队营地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主力奉“不抵抗”命令退出东北,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1932年3月1日,在日本扶植下,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当时,中国的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都不承认它,世界上承认它的也只有23个政权,包括日本、前苏联、纳粹德国、维希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傀儡政府)、南京汪精卫傀儡政权、伪“蒙古自治邦”和伪“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等,多为当时法西斯国家或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故被称
作“伪满洲国”或“伪满”。伪满洲国的存在时间从1932年3月1日至1945年8月18日,仅为13年5个
月。根据“相机收藏圣经”McKeown's Price Guide To
Antique & Classic Cameras(2001-2002版)中介绍,蔡司·伊康超级伊康泰(Zeiss Ikon Super IKonta)530/16的生产时间为1935~1937年,与“伪满洲国”的存在时间重合,因此就出现了德国为“伪满洲国”制造的相机。
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同为轴心国,所以德国的蔡司·伊康(Zeiss Ikon)公司为“伪满洲国”制造相机可以理解。有点意思的是,“为伪满洲国制造 ”(For Manchoukuo)字样并非标记在显著位置,而是在底部,必须打开后盖以后才能看到,有点遮遮掩掩的感觉。难道当时蔡司·伊康公司,甚至德国也觉得日本搞这个“伪满洲国”名不正、言不顺?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这台蔡司·伊康超级伊康泰(Zeiss Ikon Super Ikonta)530/16折叠皮腔机。
卡尔·蔡司公司作为闻名世界的光学巨头为世人所熟知,但蔡司·伊康公司与卡尔·蔡司公司却并非同一家公司,而是由卡尔·蔡司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成立的。蔡司·伊康成立于1926年,由当时德国的四家相机制造厂商(Contessa-Nettel、Ernemann、Goerz和Ica)合并而成,并得到了卡尔·蔡司公司的资金支持。因此蔡
司·伊康公司生产的相机自然而然地使用蔡司(Zeiss)镜头。而之前那些独立公司,例如Goerz则不得不关闭了原来的镜头生产线。此外根据相关协定,新成立的蔡司·伊康公司必须在其生产的80%的相机上使用位于慕尼黑的F. Deckel公司的康般(Compur)快门系统。这就解释了为何我们现在看到的蔡司·伊康(Zeiss Ikon)品牌的相机绝大部分都是康般(Compur)快门。
蔡司·伊康公司在成立之后,很快发展成为了当时被誉为“摄影技术之都”德累斯顿的几家大公司之一,并在斯图加特和柏林设有制造工厂。
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系列相机同之前的伊康泰(Ikonta)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增加了联动对焦机构。因此早期的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比如530/16,在机背靠近顶部的地方有两个小窗口(图03),一个用来取景,一个用来对焦。而后期的532/16则将取景和对焦窗口合并成了一个。
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使用120胶卷拍摄6×6厘米方画幅照片,不过为了解决之前相机拍摄时容易出现的“叠片”问题,采用了一种自动过片停止机构,能够自动将底片上的画幅进行分格。使用者只需要确保将胶片装好,然后拍摄第一张即可。这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功能。对于在过亮(容易导致漏光)或过暗(无法通过红窗看清120胶卷衬纸的计数数字)的环境中拍摄的摄影师绝对是极大的便利。当然,这种便利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通常能够拍摄12张6×6厘米画幅底片的120胶卷,在这款相机上只能拍摄11张。因此,它的计数器只能显示1~11(图04)。
从资料看,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的配套镜头共有两款,一款是8厘米 F3.5,一款是8厘米 F2.8(当年焦距以厘米标注——编者注),均为天塞(Tessar)结构。其中F3.5镜头的型号更为罕见。可惜的是,我手中的这两台530/16均是F2.8镜头,所以无法对F3.5和F2.8的镜头进行比较。
无论何种镜头,530/16使用的快门系统都是快速康般(Compur-Rapid)。这种快门系统也是1935年(即这款相机发布的同一年)出现的,由此可见蔡司·伊康(Zeiss Ikon)与F. Deckel公司合作紧密,也说明蔡
司·伊康(Zeiss Ikon)在采用新技术方面的积极性。
奇怪的是,我手中两台为“伪满洲国”制造的蔡司·伊康相机同为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型号,但外观却有很大区别(其中一台的机身编号为Z47811,镜头编号为1635843,而另外一台的机身号为B2888,镜头编号是1849464)。
首先,两者的前脸和后背的文字标识不同。B2888机身号这台的前面板上仅有“Zeiss Ikon”字样,而Z47811的前面板除了“Zeiss Ikon”字样之外,还有“Super Ikonta”字样(图05);两机的后背上除了都有“Zeiss Ikon”字样外,Z2888还刻印了“Super IKonta 530/16”的字样(图06)。 第二,表明两者型号“530/16”数字的位置不同。前面已经说到,Z2888机身号的“530/16”字样的位置是在机背上,而Z47811这台的“530/16”则是在机身侧面的后侧(图07);
第三,两机镜头上面表明使用了所用快门系统的文字位置不同(图08)。Z2888的“Compur-Rapid”文字在镜头的正上方,而Z47811那台的“Compur-Rapid”文字则是在镜头的下面,而且位置更向内缩入。
除此之外,两者的整体结构(图09)、功能和技术指标完全相同。对于一种仅生产了两年左右的一款机器而言,这种变化似乎大了点,而且没有什么具体的实际意义。更为蹊跷的是,在Z47811那台的机身上,除了用英文标明产地是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外,还用西班牙文标明了德国制造(Industria Alemana)(图10)。而在B2888那台上,我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产地的文字。
因为不知道Zeiss Ikon相机机身号的排列规律,我无法从两台530/16的机身号来判断二者的生产时间先后,但就镜头的编号而言,Z47811这台编号相对较小,因而其生产时间应该更早。所以我个人判断,Z47811这台530/16原本是为某个讲西班牙语的国家(例如西班牙)而生产的。在“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当时的纳粹德国为了向同为轴心国的日本示好,便匆忙将原本打算销售到西班牙的这款相机,刻印上“For Manchoukuo”,销售到了当时的“伪满洲国”。
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所使用的8厘米F2.8 Tessar镜头为早期的未镀膜白头(图11),个人认为似乎更适合使用黑白胶卷进行拍摄。其拍摄的黑白照片成像锐利(图12,虽然是黑白图像,但往往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而其拍摄的彩色照片往往给人一种颜色偏于清淡的感觉(图13),似乎缺少了“德味儿”。
超级伊康泰(Super Ikonta)530/16的份量不轻,但该重量恰好可以在绝大多数场合提供一个稳定的拍摄平台。该机型为右手过片和按快门,左手转动调焦齿轮(图14)进行调焦,因此很容易操作和拍摄,即便像我这样习惯了使用数码单反的人,操作起来也很容易上手,要知道这可是上个世纪30年代生产的相机,不得不让人对德国设计者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