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由乳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间质成分为肿瘤组织,其发病率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0%[1],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2].该肿瘤病理学上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个级别.肿瘤首发时,临床及病理诊断上常常误诊为纤维腺瘤,等到手术后局部复发,才被怀疑或确诊为分叶状肿瘤.即使是良性分叶状肿瘤,局部切除后也容易局部复发,每复发一次,级别常常会升高,恶性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血行转移.因此,该病的首次诊断非常重要,是保证正确治疗的根本.
其他文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IM)可抑制BCR ABL激酶活性,并在慢性期CML治疗中有效,但部分患者很难达到分子学缓解(MR),提示患者存在对TKI耐药的白血病细胞(如肿瘤干细胞),造成微小残留病长期存在,最终可致疾病复发.IM耐药机制不明,有BCR/ABL依赖和非依赖途径2种假说,现就其耐药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除外霍奇金淋巴瘤(HL)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统称,在不同年龄组群及地区,各类NHL所占比例不同.相对于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等常见NHL类型而言,有关少见儿童NHL类型的研究报道较少.儿童滤泡性淋巴瘤(PFL)、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痘疱样淋巴瘤(HVL)等是几种在儿童NHL中所占比例甚小的类型,它们或具区域性发病特点,或具特定发病部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16年11月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官方网站公布消息,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年1月1日在全球启动执行[1].在基础研究结论和大数据总结
期刊
前哨淋巴结是接受乳腺癌原发肿瘤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是最可能转移的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如果该淋巴结没有转移,则腋窝其他淋巴结出现转移的概率很小.这些淋巴结可以通过放射性
期刊
滤泡辅助T细胞(Tfh)是近年来新发现的T细胞亚群,其表面标记包括CXCR5、ICOS、PD-1、SAP及IL-21等,Tfh的分化发育依赖于转录因子Bcl-6及其下游的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过程.Tfh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形成并维持滤泡生发中心,并参与了大部分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分化发育.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伴有显著自身免疫现象的外周T细胞淋巴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随着医学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趋多元化,但手术仍然为乳腺癌治疗最为关键的环节[2].目前并没有一种手术方式成为一个标准
期刊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组异质性骨髓衰竭性疾患,以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增生低下为其主要病理特征.近年来,随着对AA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疗水平已获极大提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远期生存.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强化免疫抑制疗法(IST)治疗重型AA(SAA)疗效确切,但仍有相当比例患者无效或复发,如何提高难治及复发SAA患者的整体
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29例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手术,随访3~24个月.死亡9例,12例存活3~10个月,7例存活10~24个月,2例超过4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现将介入手术配合护理报告如下。
端粒酶基因突变引起的端粒酶活性降低和端粒缩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机制之一.超过1/3的AA患者存在端粒缩短、端粒酶活性降低的情况.通常,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而部分患者对雄激素治疗有效.在人体内,雄激素可以通过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以增加端粒酶活性,这对于治疗AA有一定的作用.目前,端粒酶基因和端粒酶活性成为AA的治疗靶点,为A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