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不久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以前,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展开想象。今天,我以《青蛙跳出井口》为题开展说话和写话训练,让学生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
徐浩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情不自禁地说:哇!原来世界这么大啊!真美!”
李欣怡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
我班的“智多星”崔文靖干脆让青蛙坐上了飞机,来一次环球旅行,青蛙不由感慨:“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大家都被他的话逗乐了,我也没想到他会把电视里的广告词借用得这么恰当。
刘向杰是才转入的新生,我看到他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他的名。他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我也莫名其妙,不由皱起了眉头。而刘向杰一本正经地准备继续往下说,我打断了他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还没等他张口,我已经示意他坐下,随口说:“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坐井观天。”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神情显得有些不安,好像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的回答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课后,我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刘向杰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后,来到一条小河边,准备去喝水。突然,它聽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面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看呆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往回赶,又跳进了井里,自言自语:还是井里好,这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里有死鱼,菜市场也有人卖青蛙,这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让青蛙再次回到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呢?可我却没给他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我竟然还说他就是井里的那只青蛙。孩子的心就像井外那多姿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
想到此,我在刘向杰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地写道:对不起,老师才是那只青蛙。
我带着对孩子的愧疚再反思。新课程把学生看作认识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弘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我做到了吗?我没有做到。这节课中,我没有给刘向杰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其实就是因为他“还是井里好”的回答是我预设之外的,而且和我的观点相左,所以我不假思索地说他就是那只井底之蛙。话一出口,我就觉得自己言重了,但老师的威严让我在学生面前难以开口说声“对不起”,这对学生来说很不公平。在我这样草率的评判中,学生只能忍受委屈,欲言又止,有口难辩。庆幸的是,我虽然堵住了学生的口,但还是放开了他们的手,他们的笔还能“我手写我心”,让他们有倾吐表达的机会。否则,我将永远无法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
因此,我在对学生抱歉地说“老师才是那只青蛙”时,我也在告诫自己:冯老师,别再做那只“井底之蛙”了!
(作者单位:建始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徐浩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情不自禁地说:哇!原来世界这么大啊!真美!”
李欣怡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
我班的“智多星”崔文靖干脆让青蛙坐上了飞机,来一次环球旅行,青蛙不由感慨:“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大家都被他的话逗乐了,我也没想到他会把电视里的广告词借用得这么恰当。
刘向杰是才转入的新生,我看到他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他的名。他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我也莫名其妙,不由皱起了眉头。而刘向杰一本正经地准备继续往下说,我打断了他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还没等他张口,我已经示意他坐下,随口说:“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坐井观天。”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神情显得有些不安,好像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的回答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课后,我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刘向杰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后,来到一条小河边,准备去喝水。突然,它聽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面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看呆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往回赶,又跳进了井里,自言自语:还是井里好,这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里有死鱼,菜市场也有人卖青蛙,这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让青蛙再次回到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呢?可我却没给他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我竟然还说他就是井里的那只青蛙。孩子的心就像井外那多姿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
想到此,我在刘向杰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地写道:对不起,老师才是那只青蛙。
我带着对孩子的愧疚再反思。新课程把学生看作认识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弘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我做到了吗?我没有做到。这节课中,我没有给刘向杰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其实就是因为他“还是井里好”的回答是我预设之外的,而且和我的观点相左,所以我不假思索地说他就是那只井底之蛙。话一出口,我就觉得自己言重了,但老师的威严让我在学生面前难以开口说声“对不起”,这对学生来说很不公平。在我这样草率的评判中,学生只能忍受委屈,欲言又止,有口难辩。庆幸的是,我虽然堵住了学生的口,但还是放开了他们的手,他们的笔还能“我手写我心”,让他们有倾吐表达的机会。否则,我将永远无法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
因此,我在对学生抱歉地说“老师才是那只青蛙”时,我也在告诫自己:冯老师,别再做那只“井底之蛙”了!
(作者单位:建始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