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勇 为烧伤患者赋予新生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盏志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1920年出生于上海,1942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参加过抗美援朝以及唐山大地震、成昆铁路等重大抢救任务;领导完成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获得国家及军队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50多项,主编和撰写学术专著27部、发表900余篇学术论文;荣立二、三等功3次,荣获“八五”“九五”军队后勤科技奖,1996年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并被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荣立一等功并被总后授予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
  
  孤独跋涉,为了战火中失去的生命
  
  春日的北京,乍暖还寒。走进坐落在航天桥西北侧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七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生辉。在这里,中国军队的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创(烧)伤外科专家盛志勇展示了他的精彩人生。
  已经度过88个春秋的盛志勇院士,看上去十分硬朗。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民众家庭,那里有一座很著名的山叫莫干山。少年的他勤奋好学,1942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1947年,就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的盛志勇,独自横渡大西洋到美国求学,那年他27岁。
  盛志勇修业期满准备启程回国,他的美国导师却不让他走:“为什么非要回国,凭你的本事在这里前途无量。”优厚的待遇永远无法超越历史在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沉淀,盛志勇懂得出来求学的重大使命。1948年冬天,盛志勇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燃烧的战火并未散去,他立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拯救战火中的生命。
  1952年初,中央军委在上海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盛志勇出任实验外科系副研究员,后任副主任。盛志勇说,进行战伤外科研究,是为了解决常规战争中的战伤救治,如果战争中敌方使用生化武器,战伤救治就面临许多陌生而又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课题要从这方面早做准备。盛志勇很快投入关于对火器伤的研究、对清创术的研究、对创伤弹道学的研究、对同种异体皮移植的研究、对低容量性战(创)伤休克等的研究。
  
  潜心研究,建立国内首家异体皮库
  
  1961年,盛志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任创伤外科、烧伤科主任。他提出建立“皮库”的大胆方案。在烧伤临床治疗中,切痂植皮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烧伤面积大,患者自身可供植皮的部位很少,完全用自体皮覆盖创面非常困难,有的甚至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必须依赖大量的异体皮覆盖创面。然而,在临床中往往遇到有皮的时候没有伤员,好容易找来的皮白白烂掉了;而突然接收到烧伤病人需要植皮时,却又找不到异体皮可植。盛志勇从当时国外杂志上看到关于冷冻储存皮肤的报道,受到启发。他又听说北京北郊农场利用人工授精发展养牛业,有一套储存精子的设施的消息。于是,他想到将皮肤也储存起来备用。
  建立“皮库”的方案一经提出,引起不小的震动。有人听说后直摇头:这是“异想天开”,难成。盛志勇说,搞科学研究就是要作“异想天开”的探求,就是把奇想、幻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就是梦想成真。你连想都不敢想,你还能搞什么科学研究。于是,烧伤外科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第一步,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
  
  拯救生命,穿越“百分之百”的烧伤禁区
  
  拯救100%烧伤患者的生命,被烧伤界视为一种不可跨越的“禁区”,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盛志勇创建的烧伤中心自组建那天起,就紧紧盯住这个世界性的难题进行攻克研究,让“神话”变为现实!
  盛志勇说,超越生命,那是指人的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要有一个生命的载体。我们的使命,就是拯救被损毁的生命载体,为之注入新的活力,生长出希望。1996年新春伊始,张赞、张敬彬这两个小伙子终于痊愈出院了。两人曾经都遭遇100%烧伤,伤情之重注定他俩要向死神报到,但他们却令人难以置信地活了,借助拐杖,他们走出了给他们以新生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他俩能奇迹般地获得新生,这在医院的成果报告上也大书了一笔:不仅在我院是史无前例的,国内外文献也实属罕见。
  盛志勇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和人格为一尊尊“焦头烂额”、“皮开肉绽”、 “体无完肤”的身躯塑造重新站立的人的形象,用心血和智慧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责任编辑 李 芸
其他文献
大孤山不大,三面环海,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海拔76米,驻守着几十名官兵。 大孤山不孤,在这座山上,几十名官兵创造了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和被沈阳军区树为“战备值勤尖兵侦察站”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  大孤山不近,虽然属于开发区管辖,然而这里离开发区市内却还有40多公里。    大孤山之孤    大孤山,远处遥望,云雾缭绕,美如仙境。然而,到过这里的人都说这里生存环境艰苦,在
期刊
我是母亲最小的儿子,自打从军校毕业来青岛部队工作后,母亲便独自生活在江南一个小镇。去年夏天,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孤独,临近合肥工作的哥哥,为母亲报了一个老年大学电脑学习班。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母亲学会了拼音输入法,渐渐地喜欢了上同,这让我们全家吃惊不小。但她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看电视剧、听听京剧,当然最擅长的就是运用“百度”搜索黄梅戏。  母亲只有小学文化,认识的汉字曲指可数。上同对她来讲,无疑
期刊
在高原拉萨,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在出色完成以森林防火灭火为中心任务的同时,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西藏作为己任,争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西藏的排头兵。驻地藏族群众称他们是“高原雷锋”,并编了一段顺口溜:爱洒藏胞一路情,警民一家笑盈盈,森林卫士建驻地,人民群众多欢迎。这支部队就是武警拉萨森林大队。  多年来,大队一直引导官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西藏中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官兵认清部队支援驻地建设的
期刊
早就听说中国书法界有一位以写反体书法著名,但一直没有机会与其结识。前不久,在军营的一次笔会上,我有幸与这位叫李营的书法家“零距离”接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赏其字,心中油然升起十分崇敬,用“奇才、奇葩、奇情”来评价这位书法家,我想还是恰如其分的。    奇才    李营个头不高,年逾不惑。但他往你面前一站,浑身上下就透着艺术大家那种倜傥、洒脱、深邃的气质。特别是当他泼墨挥毫
期刊
捧读军旅诗人、作家张国领《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这部爱情诗集,犹似饮一杯清爽的香茗,满身满口的,是一种清纯的余香。  张国领之可贵在于他的真诚,他的毫无保留,他对情感世界的那分执著。他不会遮遮掩掩,爱了,就写下来,就以心灵之声吟咏而出,就付诸于字里行间。如此,让他的诗充满无限魅力。因为只有真诚,才会让情感窖藏完全打开。  时间改写心灵。但是,心灵所曾拥有的,时间会牢牢铭记。在张国领心中,爱是永远盛开
期刊
地处贫困山区,所属单位高度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差——这样的条件下,一支部队的作为到底能有多大?常年担负重要工程战备执勤保障任务的某工程维护大队,在2008年开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大队党委被评为“总参先进党委”、被总参军训和兵种部表彰为“勤政廉政先进集体”,在上级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后勤建设、装备管理等各项评比活动中,均获得单项第一。  一个团级单位靠什么扛回这么多奖牌?获得如此多的荣
期刊
29年前入伍第7个月的时候,我当上了连队文书,成为全连24名新兵中的第一个班长“干部”。当时,就有人悄悄地问我:“你有人(关系)?”  我懵懂地不知道啥意思。  年底,我在连队几十名新老兵青年中,顺利入了党。一位青年老兵亲热得拍打我的肩膀,跷起大拇指还问:“你真行,关系咣咣硬啊!”  我还是不知道啥叫关系。只记得肩膀让人家拍得生疼,朦胧地觉得关系是个事关痛痒的东西。  入伍第二年,我代理独立高炮营
期刊
这是一支成立三年的年轻部队,却先后已有7条潜艇完成舰队组织的全训考核任务,并圆满完成了战备值班任务,20余次参加海军、舰队组织的海上实兵演习,某潜艇首次实射国产某型新鱼雷一举击沉活动靶船,4条潜艇先后完成了带战术背景的战备巡逻暨远航,涌现出了全军优秀指挥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海军十杰青年”教练艇长马庆忠、海军优秀指挥军官教练艇长胡文明等先进人物典型。  为把自己打造成坚强的水下拳头,这支年轻而富
期刊
冷杰松,男,汉族,山东海阳人,1961年出生,1979年入伍,1982年入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现任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师长,大校军衔。1986年在老山前线作战期问,因完成任务出色,被中央军委授予“侦察英雄”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  从军30年,酷爱摄影,有近百幅作品在军内外报纸杂志发表。坚持“风号不在眼中,而在心里”的摄影
期刊
千里机动实现夕发朝至    10月初的一个深夜,一阵急促的号声划破了沈阳军区某装甲师昔日营区的宁静。装背囊、紧急集合、发动车辆、编队……师政委韩宇峰的动员简短有力,官兵们群情振奋,口号声响彻云霄。“出发!”师长张学锋随即通过电台向全师下达了开进命令。  万人千车,千里机动,昼夜兼程。一路上,笔者睡意全无,不时把头探出窗外,那一道道由车灯编织出的斑斓色彩勾起了内心的一段往事。那是10多年前的一次演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