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盏志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1920年出生于上海,1942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参加过抗美援朝以及唐山大地震、成昆铁路等重大抢救任务;领导完成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获得国家及军队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50多项,主编和撰写学术专著27部、发表900余篇学术论文;荣立二、三等功3次,荣获“八五”“九五”军队后勤科技奖,1996年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并被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荣立一等功并被总后授予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
孤独跋涉,为了战火中失去的生命
春日的北京,乍暖还寒。走进坐落在航天桥西北侧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七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生辉。在这里,中国军队的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创(烧)伤外科专家盛志勇展示了他的精彩人生。
已经度过88个春秋的盛志勇院士,看上去十分硬朗。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民众家庭,那里有一座很著名的山叫莫干山。少年的他勤奋好学,1942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1947年,就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的盛志勇,独自横渡大西洋到美国求学,那年他27岁。
盛志勇修业期满准备启程回国,他的美国导师却不让他走:“为什么非要回国,凭你的本事在这里前途无量。”优厚的待遇永远无法超越历史在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沉淀,盛志勇懂得出来求学的重大使命。1948年冬天,盛志勇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燃烧的战火并未散去,他立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拯救战火中的生命。
1952年初,中央军委在上海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盛志勇出任实验外科系副研究员,后任副主任。盛志勇说,进行战伤外科研究,是为了解决常规战争中的战伤救治,如果战争中敌方使用生化武器,战伤救治就面临许多陌生而又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课题要从这方面早做准备。盛志勇很快投入关于对火器伤的研究、对清创术的研究、对创伤弹道学的研究、对同种异体皮移植的研究、对低容量性战(创)伤休克等的研究。
潜心研究,建立国内首家异体皮库
1961年,盛志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任创伤外科、烧伤科主任。他提出建立“皮库”的大胆方案。在烧伤临床治疗中,切痂植皮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烧伤面积大,患者自身可供植皮的部位很少,完全用自体皮覆盖创面非常困难,有的甚至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必须依赖大量的异体皮覆盖创面。然而,在临床中往往遇到有皮的时候没有伤员,好容易找来的皮白白烂掉了;而突然接收到烧伤病人需要植皮时,却又找不到异体皮可植。盛志勇从当时国外杂志上看到关于冷冻储存皮肤的报道,受到启发。他又听说北京北郊农场利用人工授精发展养牛业,有一套储存精子的设施的消息。于是,他想到将皮肤也储存起来备用。
建立“皮库”的方案一经提出,引起不小的震动。有人听说后直摇头:这是“异想天开”,难成。盛志勇说,搞科学研究就是要作“异想天开”的探求,就是把奇想、幻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就是梦想成真。你连想都不敢想,你还能搞什么科学研究。于是,烧伤外科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第一步,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
拯救生命,穿越“百分之百”的烧伤禁区
拯救100%烧伤患者的生命,被烧伤界视为一种不可跨越的“禁区”,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盛志勇创建的烧伤中心自组建那天起,就紧紧盯住这个世界性的难题进行攻克研究,让“神话”变为现实!
盛志勇说,超越生命,那是指人的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要有一个生命的载体。我们的使命,就是拯救被损毁的生命载体,为之注入新的活力,生长出希望。1996年新春伊始,张赞、张敬彬这两个小伙子终于痊愈出院了。两人曾经都遭遇100%烧伤,伤情之重注定他俩要向死神报到,但他们却令人难以置信地活了,借助拐杖,他们走出了给他们以新生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他俩能奇迹般地获得新生,这在医院的成果报告上也大书了一笔:不仅在我院是史无前例的,国内外文献也实属罕见。
盛志勇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和人格为一尊尊“焦头烂额”、“皮开肉绽”、 “体无完肤”的身躯塑造重新站立的人的形象,用心血和智慧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责任编辑 李 芸
孤独跋涉,为了战火中失去的生命
春日的北京,乍暖还寒。走进坐落在航天桥西北侧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七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生辉。在这里,中国军队的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创(烧)伤外科专家盛志勇展示了他的精彩人生。
已经度过88个春秋的盛志勇院士,看上去十分硬朗。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民众家庭,那里有一座很著名的山叫莫干山。少年的他勤奋好学,1942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1947年,就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的盛志勇,独自横渡大西洋到美国求学,那年他27岁。
盛志勇修业期满准备启程回国,他的美国导师却不让他走:“为什么非要回国,凭你的本事在这里前途无量。”优厚的待遇永远无法超越历史在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沉淀,盛志勇懂得出来求学的重大使命。1948年冬天,盛志勇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燃烧的战火并未散去,他立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拯救战火中的生命。
1952年初,中央军委在上海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盛志勇出任实验外科系副研究员,后任副主任。盛志勇说,进行战伤外科研究,是为了解决常规战争中的战伤救治,如果战争中敌方使用生化武器,战伤救治就面临许多陌生而又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课题要从这方面早做准备。盛志勇很快投入关于对火器伤的研究、对清创术的研究、对创伤弹道学的研究、对同种异体皮移植的研究、对低容量性战(创)伤休克等的研究。
潜心研究,建立国内首家异体皮库
1961年,盛志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任创伤外科、烧伤科主任。他提出建立“皮库”的大胆方案。在烧伤临床治疗中,切痂植皮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烧伤面积大,患者自身可供植皮的部位很少,完全用自体皮覆盖创面非常困难,有的甚至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必须依赖大量的异体皮覆盖创面。然而,在临床中往往遇到有皮的时候没有伤员,好容易找来的皮白白烂掉了;而突然接收到烧伤病人需要植皮时,却又找不到异体皮可植。盛志勇从当时国外杂志上看到关于冷冻储存皮肤的报道,受到启发。他又听说北京北郊农场利用人工授精发展养牛业,有一套储存精子的设施的消息。于是,他想到将皮肤也储存起来备用。
建立“皮库”的方案一经提出,引起不小的震动。有人听说后直摇头:这是“异想天开”,难成。盛志勇说,搞科学研究就是要作“异想天开”的探求,就是把奇想、幻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就是梦想成真。你连想都不敢想,你还能搞什么科学研究。于是,烧伤外科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第一步,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
拯救生命,穿越“百分之百”的烧伤禁区
拯救100%烧伤患者的生命,被烧伤界视为一种不可跨越的“禁区”,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盛志勇创建的烧伤中心自组建那天起,就紧紧盯住这个世界性的难题进行攻克研究,让“神话”变为现实!
盛志勇说,超越生命,那是指人的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要有一个生命的载体。我们的使命,就是拯救被损毁的生命载体,为之注入新的活力,生长出希望。1996年新春伊始,张赞、张敬彬这两个小伙子终于痊愈出院了。两人曾经都遭遇100%烧伤,伤情之重注定他俩要向死神报到,但他们却令人难以置信地活了,借助拐杖,他们走出了给他们以新生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他俩能奇迹般地获得新生,这在医院的成果报告上也大书了一笔:不仅在我院是史无前例的,国内外文献也实属罕见。
盛志勇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和人格为一尊尊“焦头烂额”、“皮开肉绽”、 “体无完肤”的身躯塑造重新站立的人的形象,用心血和智慧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责任编辑 李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