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BIM技术被认为是继传统的CAD技术之后,建筑行业的一次新的改革,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在项目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专业中加以运用。在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中,BIM技术是借助于计算机的优势对建设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进行控制的一种新技术,以三维模型、数字以及图表的方式更为直观的展现项目信息,为建设项目的管理提供了一种信息化的手段。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基于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已成为我国重要产业。对建筑业来说。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這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项目管理效果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新时期城市化的推进,建筑工程的规模也逐渐变大,落实好项目管理工作就变得格外重要。据了解,已获得国际建筑业认可的BIM技术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国建筑业也应合理推广应用BIM技术。
1BIM技术的特点
1.1可视性
建筑工程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程,其中包含的内容广泛,施工工作较为繁杂,而且工程管理工作作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工作,也是施工中的重点之一,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之中,往往由于建筑的庞大复杂,产生一定的局限性,人们无法通过直观感受体验建筑工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施工的所有进程更加明显,对于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也会提供基础帮助。BIM技术利用计算机作为载体,通过一种类似软件的工作方式,对建筑进行信息化绘制,不仅图纸的形成更加迅速,而且通过工作人员操作计算机,即可实现建筑的可视性,而且通过三维图纸,建筑不存在视觉死角。
1.2协调性
建筑工程当中,由于各项工程所需要的技术和工作范畴不同,对于相连的两项工作的协调链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出现交接不流畅,就会导致工程遭到延误,而且技术不能沟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BIM技术能够在技术人员在进行交底时,各个部门通过对图纸的观察,分配各个工作所需要的人员和技术,而且传统的图纸由纸质工具进行记录,在传递过程会由于环境原因产生变化,而BIM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组合,在各个部门的工作协调之中,能够通过局域网络的建设,完成图纸的传输,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来说,能够提前预知工程的进度,并作出规划,便于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模拟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很难在头脑直接形成思维而进行工作,而且也不能够直接通过对建筑进行改变而测试后果,所以BIM技术能够将所有建筑的信息通过模拟方式,呈现给工作人员一个更加立体的空间感,方便思维的运转以及工作的实际开展。BIM技术能够实现一些现实生活当中较为难以实现的工作,比如日照模拟、紧急疏散模拟、节能模拟等等,根据不同的模拟结果,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反应,一旦存在隐患,也可以在工作并未开始之前,就做出一定的调整。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BIM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REVIT建立的三维模型,将项目中利用Project控制的进度信息整合进模型中,形成“BIM-4D”模型,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比如可以通过模型对比、进度曲线对比等方法来比较施工中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之间的差距。而且,借助“BIM-4D”模型,还可以通过对比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呈现出来,通过观察项目的施工就可以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或者已经出现的进度偏差,一旦与目标不一致,系统会自动提示管理人员。然后相关的专业人员通过BIM协同平台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偏差以及产生的原因,及时进行调整,既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又确保了工期的实现。
2.2BIM技术在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事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BIM技术可以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运用。一方面,在项目施工之前,利用REVIT建立项目的三维立体模型,使项目的各个管理者对建设项目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找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大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将REVIT所建的土建模型和机电模型进行整合,能够对设计中的偏差、碰撞等问题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事中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每个施工人员对二维施工图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过BIM技术可以对建设项目的各个施工节点进行三维模拟,再利用可视化特征,以图片的形式将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部位清晰地呈现出来。比如,每一根钢筋的位置、尺寸以及净距;预埋件的位置等等,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手机与BIM软件的结合,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查看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可以随时用手机拍下,上传到云端,然后借助于BIM平台,相关的专业人员及时对现场问题进行处理,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3)事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建设项目完工后,通过BIM技术协同平台存储的各个专业的信息,项目管理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项目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控制措施,形成质量控制的经验。通过分析和总结已完工程的质量数据,探索出质量控制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以后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3三维碰撞检查
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操作的时候,需要应用到数量繁多的构件系统,想要避免施工中不同构件发生碰撞情况,需要提前对施工现场做好相对完善的勘察工作,优化设计管线。在传统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使用2D图纸对可能存在碰撞隐患的区域进行预判和评估,进而完成施工图纸的设计,但是,由于此种方法缺乏健全的监督控制体系,对相应数据的体现也不够完善,很多碰撞问题无法得到完全体现,使得设计人员容易忽视一些细节,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此时,在此环节科学合理的应用BIM可视化发展技术,通过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完成三维碰撞检测相关内容,可以在计算机中清晰直观的观察到不同区域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2.4BIM技术在施工监控中的应用
第一,建立并完善监控审批流程。进行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施工工序进行优化,实现自动化操作,利用BIM平台完成对施工流程的建筑,具体操作环节,我们可以借助VR技术,实现虚拟现实应用其最大的便捷之处是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人们可通过多角度来观察未来的城市或建筑物表象,在经过反复的对比、修改后,从而最终确定施工方案,以保障城市建设及建筑物施工的合理性。
第二,实时监控施工关键节点。在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对工程潜在的风险问题和隐藏的质量问题,提前做好相应模拟操作,有效预防风险因素的发生,使得施工关键节点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深入探析该技术的核心价值,加速BIM技术发展的进程,是时代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段刘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居舍,2019(08):126.
[2] 孔嵩.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和展望[J].现代建筑电气,2013(9).
[3] 叶术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
[4] 熊伟.探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9(05):64.
(作者身份证号码:131125199209060017)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基于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已成为我国重要产业。对建筑业来说。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這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项目管理效果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新时期城市化的推进,建筑工程的规模也逐渐变大,落实好项目管理工作就变得格外重要。据了解,已获得国际建筑业认可的BIM技术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国建筑业也应合理推广应用BIM技术。
1BIM技术的特点
1.1可视性
建筑工程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程,其中包含的内容广泛,施工工作较为繁杂,而且工程管理工作作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工作,也是施工中的重点之一,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之中,往往由于建筑的庞大复杂,产生一定的局限性,人们无法通过直观感受体验建筑工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施工的所有进程更加明显,对于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也会提供基础帮助。BIM技术利用计算机作为载体,通过一种类似软件的工作方式,对建筑进行信息化绘制,不仅图纸的形成更加迅速,而且通过工作人员操作计算机,即可实现建筑的可视性,而且通过三维图纸,建筑不存在视觉死角。
1.2协调性
建筑工程当中,由于各项工程所需要的技术和工作范畴不同,对于相连的两项工作的协调链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出现交接不流畅,就会导致工程遭到延误,而且技术不能沟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BIM技术能够在技术人员在进行交底时,各个部门通过对图纸的观察,分配各个工作所需要的人员和技术,而且传统的图纸由纸质工具进行记录,在传递过程会由于环境原因产生变化,而BIM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组合,在各个部门的工作协调之中,能够通过局域网络的建设,完成图纸的传输,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来说,能够提前预知工程的进度,并作出规划,便于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模拟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很难在头脑直接形成思维而进行工作,而且也不能够直接通过对建筑进行改变而测试后果,所以BIM技术能够将所有建筑的信息通过模拟方式,呈现给工作人员一个更加立体的空间感,方便思维的运转以及工作的实际开展。BIM技术能够实现一些现实生活当中较为难以实现的工作,比如日照模拟、紧急疏散模拟、节能模拟等等,根据不同的模拟结果,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反应,一旦存在隐患,也可以在工作并未开始之前,就做出一定的调整。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BIM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REVIT建立的三维模型,将项目中利用Project控制的进度信息整合进模型中,形成“BIM-4D”模型,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比如可以通过模型对比、进度曲线对比等方法来比较施工中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之间的差距。而且,借助“BIM-4D”模型,还可以通过对比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呈现出来,通过观察项目的施工就可以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或者已经出现的进度偏差,一旦与目标不一致,系统会自动提示管理人员。然后相关的专业人员通过BIM协同平台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偏差以及产生的原因,及时进行调整,既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又确保了工期的实现。
2.2BIM技术在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事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BIM技术可以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运用。一方面,在项目施工之前,利用REVIT建立项目的三维立体模型,使项目的各个管理者对建设项目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找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大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将REVIT所建的土建模型和机电模型进行整合,能够对设计中的偏差、碰撞等问题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事中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每个施工人员对二维施工图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过BIM技术可以对建设项目的各个施工节点进行三维模拟,再利用可视化特征,以图片的形式将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部位清晰地呈现出来。比如,每一根钢筋的位置、尺寸以及净距;预埋件的位置等等,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手机与BIM软件的结合,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查看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可以随时用手机拍下,上传到云端,然后借助于BIM平台,相关的专业人员及时对现场问题进行处理,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3)事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建设项目完工后,通过BIM技术协同平台存储的各个专业的信息,项目管理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项目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控制措施,形成质量控制的经验。通过分析和总结已完工程的质量数据,探索出质量控制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以后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3三维碰撞检查
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操作的时候,需要应用到数量繁多的构件系统,想要避免施工中不同构件发生碰撞情况,需要提前对施工现场做好相对完善的勘察工作,优化设计管线。在传统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使用2D图纸对可能存在碰撞隐患的区域进行预判和评估,进而完成施工图纸的设计,但是,由于此种方法缺乏健全的监督控制体系,对相应数据的体现也不够完善,很多碰撞问题无法得到完全体现,使得设计人员容易忽视一些细节,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此时,在此环节科学合理的应用BIM可视化发展技术,通过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完成三维碰撞检测相关内容,可以在计算机中清晰直观的观察到不同区域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2.4BIM技术在施工监控中的应用
第一,建立并完善监控审批流程。进行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施工工序进行优化,实现自动化操作,利用BIM平台完成对施工流程的建筑,具体操作环节,我们可以借助VR技术,实现虚拟现实应用其最大的便捷之处是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人们可通过多角度来观察未来的城市或建筑物表象,在经过反复的对比、修改后,从而最终确定施工方案,以保障城市建设及建筑物施工的合理性。
第二,实时监控施工关键节点。在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对工程潜在的风险问题和隐藏的质量问题,提前做好相应模拟操作,有效预防风险因素的发生,使得施工关键节点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深入探析该技术的核心价值,加速BIM技术发展的进程,是时代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段刘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居舍,2019(08):126.
[2] 孔嵩.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和展望[J].现代建筑电气,2013(9).
[3] 叶术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
[4] 熊伟.探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9(05):64.
(作者身份证号码:13112519920906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