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过对剑麻多个品种比较试验,并调查其农艺性征和抗病性,H·11648腋芽苗、H·11648珠芽组培苗产量较高,但对抗病有一定缺陷,T麻、H麻有一定抗病性,但生长慢、产量低,广西76416麻一般。
关键词 剑麻;品种;比较;农艺性征;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S56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1.002
H·11648麻当家种自20世纪60年代引进种植已4个周期,长期单一种植同一作物同一品种,造成地力下降、植株抗性减弱、病蟲害日愈严重,致使我国剑麻产业受到空前威胁。为此,2003年广东省湛江农垦科研所开展了当家种高产田高产株的珠芽苗的组培工作,以探讨其提纯复壮[1-2]。此外,2004年垦区从坦桑尼亚引进了两个新品种(T麻和H麻),2007年农垦科研所也对其进行了组培繁殖。为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现对上述品种开展品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①CK(H·11648麻),种苗素质:母株腋芽苗。②H·11648麻珠芽组培苗,种苗素质:珠芽组培苗。③广西76416麻,种苗素质:走茎苗。④T麻,种苗素质:组培苗。⑤H麻,种苗素质:组培苗。
1.2 试验设计
三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213 m2(跨3大行,每大行30株,共折合90株),共2 666 m2,种苗单株重为2 ㎏。并四周设保护区(行),其中东西各设1大行保护区,保护区折合1 466 m2。该试区面积合计为4 666 m2。
1.3 种植管理
1.3.1 种植
备耕:二犁二耙。种植规格:大行3.8 m,小行1.2 m,株距0.95 m,667 m2植281株。基肥:667 m2施生物有机肥300 kg、普钙70.25 kg、氯化钾42.15 kg、石灰125 kg,石灰在整地前撒施,其他穴施。
1.3.2 管理
第一,除草,人工除草,幼龄麻期间除早,除少、除净,保持无草;开割后保持无荒芜。
第二,施肥,二年麻挖穴施肥,三年麻以后双沟、单沟交替进行,每年施麻渣6 000 kg。并配施N、P、K肥和施石灰,N、P、K肥按营养诊断配方施,石灰于中耕前单独撒施大行,667 m2施100 kg。各品种施肥管理水平均一致。
第三,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确保试区的完整性。
1.3.3 收割
主要强调割叶质量,一刀麻开割标准为种植第3年后存叶达100片以上,80%的叶片达100 cm以上时便开割,留叶50片,留叶基长2~3 cm;二刀麻以后留叶55片,叶基长同上。
1.4 产量及抗性指标测定
1.4 1 农艺性状调查
三刀麻前每年度观察叶长、叶宽、叶厚、株高、叶片数和单叶重[3]。
1.4.2 抗性测定
幼龄期接种测定抗剑麻斑马纹病、紫色卷叶病的抗病性[4]。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2.1.1 农艺性状调查
对剑麻多个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其农艺性征。以2008年4月某日的剑麻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作为基础数据。待该批剑麻生长成熟之后,再进行生长情况的调查,相关数据详见表1及表2。
2.1.2 农艺性状增长比较
针对表1及表2对于剑麻的农艺性状的统计数据进行比增长比较分析,分析哪种剑麻品种更具栽培价值。
2.2 品种抗病性
针对实验剑麻品种的抗病性展开分析,主要就剑麻常见的斑马纹病以及紫色卷叶病进行分析,详细数据见表4。
2.3 差异显著性分析
从表3、表4、表5结果可见,叶长生长最快是T麻,与广西76416麻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处理间不显著;叶宽生长最快是H麻,与其他处理间达极限值水平;单叶重最重是H·11648珠芽组培苗,与其他处理间达极限值水平;株高最高是H·11648腋芽苗,与广西76416麻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处理间不显著;增叶数最多是H·11648腋芽苗,其次是H·11648珠芽组培苗,与广西76416麻、T麻、H麻达极限值水平;紫色卷叶病最严重是H·11648珠芽组培苗,其次是H·11648腋芽苗,与其他处理间大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第一,品种比较试验,H·11648腋芽苗、H·11648珠芽组培苗产量较高,但对抗病有一定缺陷,而T麻、H麻有一定抗病性,但生长慢、产量低,广西76416一般。
第二,进一步开展抗病虫杂交育种研究和田间抗病虫植株组培苗,有待研究出优良品种。
参考文献
[1]习金根,李运合,左雪冬,等.土培条件下不同剑麻品种生长差异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37(1):28-29,34.
[2]吴其珍,杨安富.剑麻对铁矿尾矿库土壤修复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37(33):16490-16493.
[3]王春雪,纪中华,李纪潮,等.3个品种剑麻抗旱生理指标比较及抗旱性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1912-1919.
[4]陈鸿.剑麻再生体系的构建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4.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剑麻;品种;比较;农艺性征;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S56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1.002
H·11648麻当家种自20世纪60年代引进种植已4个周期,长期单一种植同一作物同一品种,造成地力下降、植株抗性减弱、病蟲害日愈严重,致使我国剑麻产业受到空前威胁。为此,2003年广东省湛江农垦科研所开展了当家种高产田高产株的珠芽苗的组培工作,以探讨其提纯复壮[1-2]。此外,2004年垦区从坦桑尼亚引进了两个新品种(T麻和H麻),2007年农垦科研所也对其进行了组培繁殖。为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现对上述品种开展品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①CK(H·11648麻),种苗素质:母株腋芽苗。②H·11648麻珠芽组培苗,种苗素质:珠芽组培苗。③广西76416麻,种苗素质:走茎苗。④T麻,种苗素质:组培苗。⑤H麻,种苗素质:组培苗。
1.2 试验设计
三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213 m2(跨3大行,每大行30株,共折合90株),共2 666 m2,种苗单株重为2 ㎏。并四周设保护区(行),其中东西各设1大行保护区,保护区折合1 466 m2。该试区面积合计为4 666 m2。
1.3 种植管理
1.3.1 种植
备耕:二犁二耙。种植规格:大行3.8 m,小行1.2 m,株距0.95 m,667 m2植281株。基肥:667 m2施生物有机肥300 kg、普钙70.25 kg、氯化钾42.15 kg、石灰125 kg,石灰在整地前撒施,其他穴施。
1.3.2 管理
第一,除草,人工除草,幼龄麻期间除早,除少、除净,保持无草;开割后保持无荒芜。
第二,施肥,二年麻挖穴施肥,三年麻以后双沟、单沟交替进行,每年施麻渣6 000 kg。并配施N、P、K肥和施石灰,N、P、K肥按营养诊断配方施,石灰于中耕前单独撒施大行,667 m2施100 kg。各品种施肥管理水平均一致。
第三,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确保试区的完整性。
1.3.3 收割
主要强调割叶质量,一刀麻开割标准为种植第3年后存叶达100片以上,80%的叶片达100 cm以上时便开割,留叶50片,留叶基长2~3 cm;二刀麻以后留叶55片,叶基长同上。
1.4 产量及抗性指标测定
1.4 1 农艺性状调查
三刀麻前每年度观察叶长、叶宽、叶厚、株高、叶片数和单叶重[3]。
1.4.2 抗性测定
幼龄期接种测定抗剑麻斑马纹病、紫色卷叶病的抗病性[4]。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2.1.1 农艺性状调查
对剑麻多个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其农艺性征。以2008年4月某日的剑麻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作为基础数据。待该批剑麻生长成熟之后,再进行生长情况的调查,相关数据详见表1及表2。
2.1.2 农艺性状增长比较
针对表1及表2对于剑麻的农艺性状的统计数据进行比增长比较分析,分析哪种剑麻品种更具栽培价值。
2.2 品种抗病性
针对实验剑麻品种的抗病性展开分析,主要就剑麻常见的斑马纹病以及紫色卷叶病进行分析,详细数据见表4。
2.3 差异显著性分析
从表3、表4、表5结果可见,叶长生长最快是T麻,与广西76416麻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处理间不显著;叶宽生长最快是H麻,与其他处理间达极限值水平;单叶重最重是H·11648珠芽组培苗,与其他处理间达极限值水平;株高最高是H·11648腋芽苗,与广西76416麻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处理间不显著;增叶数最多是H·11648腋芽苗,其次是H·11648珠芽组培苗,与广西76416麻、T麻、H麻达极限值水平;紫色卷叶病最严重是H·11648珠芽组培苗,其次是H·11648腋芽苗,与其他处理间大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第一,品种比较试验,H·11648腋芽苗、H·11648珠芽组培苗产量较高,但对抗病有一定缺陷,而T麻、H麻有一定抗病性,但生长慢、产量低,广西76416一般。
第二,进一步开展抗病虫杂交育种研究和田间抗病虫植株组培苗,有待研究出优良品种。
参考文献
[1]习金根,李运合,左雪冬,等.土培条件下不同剑麻品种生长差异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37(1):28-29,34.
[2]吴其珍,杨安富.剑麻对铁矿尾矿库土壤修复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37(33):16490-16493.
[3]王春雪,纪中华,李纪潮,等.3个品种剑麻抗旱生理指标比较及抗旱性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1912-1919.
[4]陈鸿.剑麻再生体系的构建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4.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