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习题的教法引发的思考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ar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笔者最近随堂听了两位青年教师的课,教学的内容都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两位数除法”的练习课。其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先填表,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
  


  青年教师小A是这样教的:
  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先算出答案,填在表格内,然后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结果都是4。
  师:你们算出的商都是4,对吗?还发现了什么?
  生:被除数后面都有一个零,除数只有第一个后面没有零,其余的后面都有零。
  生:被除数越来越大,除数也是越来越大。
  生:被除数依次增加了20、40、80、160,除数依次增加了5、10、20、40。
  ……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大家说的都对。我们再看下面一题。
  于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下一道习题的练习。
  青年教师小B的教法是首先让学生观察表中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被除数越来越大,除数也越来越大。
  师:那么商是不是也越来越大呢?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同学们算算看不就知道了吗!
  (学生急于想知道结论,纷纷动手计算。不一会儿功夫,他们便得出结论:商没变。)
  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大了,商没变。
  师: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生:被除数依次增加了20、40、80、160,除数依次增加了5、10、20、40。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全班学生沉默)从左往右看,被除数每次都是乘几得到后面一个数的?
  生:乘2。
  师:除数每次又是乘几的?
  生:乘2。
  师: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了,商有没有变?
  生:没变。
  在教师的一步步牵引下,形成了如下的板书: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到这里,教师还没有罢手,继续进行引导。)
  师: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看的,如果从右往左看,被除数与除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被除数和除数都越来越小,商还是4。
  师:每一次被除数是除以几的,除数是除以几的,商有没有变?
  (在教师的“启发”下,又用反向箭头和“÷2”形成了第二层次的板书。)
  师: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刚才我们先从左往右观察,又从右往左观察,共同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教师系统地进一步归纳)
  
  [分析]
  从课堂中师生的表现来看,两位青年教师对这道习题的处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发挥这道习题在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应有的作用,“过”与“不及”都对整节课的教学效率都有影响。
  小A分析教材不到位。没有弄清这道习题的编排意图是巩固两位数除法的计算,不仅要让学生会数学计算,还要会数学思考。教师应该在学生说到“被除数越来越大,除数也是越来越大”的时候适时加以引导,渗透“商不变规律”。遗憾的是他只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没有及时加以评价和引导,最后笼而统之地给大家一个肯定:“大家说的都对”。确实,学生都没说错,但谁说到了点子上,说到了关键处,说出了知识规律?教师自己也不明白,因而也就不避免地失去了发展学生思维的良好机会。
  小B的教学开课还是很好的,先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商是不是也越来越大呢”来引起悬念,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得出商没有变化的结论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说出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已经达到了本教学内容的认知目标。但是她却画蛇添足,试图通过一道习题就解决“商不变规律”(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使这道题的学习较大地涉足了另一个内容体系,将一个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理解的、需要过程性学习的“商不变规律”浓缩为几句话就“解决”了,这样的教学,商不变规律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勉强得出的,学生并未真正理解,不但造成学生对拓展内容学习不透,而且影响了本体知识的掌握。
  要到位,不要越位,这是足球比赛的规则。同样,数学教学也要“到位”而不要“越位”。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都有一定的编排意图,教师应认真钻研,深刻领会。否则,不是教不到位,就是教越了位。教学不到位,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如果教学越了位,也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阻碍学生的发展,还会给后续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思考]
  听罢两位教师的课,笔者产生了以下几点想法:
  1.数学教学要有大局观。教师备课首先应从钻研教材入手,不仅要深刻领会教材每个例题和每道习题的编排意图,还应全面把握教材体系。不仅要把握本单元、本册教材内容,还应对整套教材(至少是本学段教材)内容有所了解。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让学生做一道题,就要明确这道题能强化学生的什么技能,锻炼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还是能达到某种情感目标,或者能让学生领悟某种思想。发掘这些蕴涵于习题之中的内质,是教师的职责。清楚这些目标,才能恰当地发挥练习的功效。就这道习题来看,商相同是形,被除数、除数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质,让学生自主探究是本,规律的发现领悟是情。明确这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大大提高。
  3.课堂教学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小B老师能考虑到这道题如何展开,以“商是不是越来越大呢”这一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尊重了学生主体的认知感受,但后续的引导又落入了灌输的巢臼。通过课后研讨认为:应让学生模仿前面的形式,在后面再写出几道商是4的算式,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是按什么规律写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这道题的效能,又能有效调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投入到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悟”、“用”融为一体。
  一道习题,一次研讨,让听课者与授课者同样获益良多。如果我们能用研究的目光去对待发生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那么教学的“不到位”与“越位”就不再是一种遗憾,而是一种研究的资源,是推动我们的教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其他文献
本文对西周銮铃的起源做了探讨,认为銮铃来源于北方文化的有銎球铃器。
随着社会分工逐步精细化,服务外包活动日趋成熟。许多企业为了能够专注核心业务,选择将非核心业务交由更高效的专业化组织。其中,物流外包是最重要的业务外包之一。实践证明,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增值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作用巨大。本文站在物流需求企业的角度上,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探讨物流服务商选择评价的基础上,对物流作业量的分配进行了研究。在对物流服务商选择中,构建了基于
由于高中生学习任务日益加重、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以社团活动为出发点,从有效发挥同辈辅导员的辅导作
隋唐以来,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作用。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符号,要求我们对其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运河沿线各省市迅速开始行动,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发展规划。大运河杭州段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其建设路径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孙波表示,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是国务院赋予国家质检总局的重要职能,总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质检总局“三定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职能,加大名牌
目的观察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为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定量检测1 025例孕妇血清中
目前,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新技术阶段,新军事变革战略的实质性内涵是实现军事体系的信息化和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战争具有与常规战争不同的特点,如何维持全员作战能力,提高野战救治水
<正>两栖纲有尾目动物是世界上最奇怪、最独特的动物之一,早在约2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已出现,到现在一共有8科60属300多种。有尾目动物终生有尾,多数有四肢,幼体与成体比较近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