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肯定有别的目的吧。”最近一年,不止一次,有人这样对我说。他们没有再说别的。但我明白他们的弦外之音。
我叫王绍森,1986年出生在大连。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带着杭州的丝绸回到老家创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不大,加上我就4个人,但销售稳定,每年能赚十几万。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家喻户晓的丝绸品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2014年3月底,我去复州(大连的一个古镇)玩。路过镇上唯一的电影院,我听到里面传来唱戏的声音,挺好奇,就溜了进去。
电影院已经上年头了,门口没人查票,不过里面还是空荡荡的,我是唯一的观众。
一束高光打在幕布上,影出了几个人偶。在古老的唱腔和乐器的伴奏下,人偶或舞,或斗,演出了一出打戏。
戏演完了,幕后陆续走出6个老人,年纪都在六七十岁上下。我走上去,一个精瘦的老头盯着我,眯缝着眼问:“年轻人,要不要学皮影戏呀?”
后来,我才知道,他叫鄂文武,辽南皮影界最大的腕。
早半个世纪,他是超级明星。
那时电影还不普及,看场皮影戏是农村最大的娱乐。
鄂文武是辽南皮影界翘楚景维恒老先生的高徒,到哪里都被人包围。27岁那年秋天,他带着班子岫岩演出,说好只演几天,却在村民的要求下,一演就是70多天,直唱到天气转冷,没带棉衣的戏班人被冻得受不了,村民才放他们回老家庄河。
现在,鄂文武和他的伙伴却成了最后的辽南皮影戏演员。他们一年最多演5场,演戏的收入不到1000元。由于没有前途,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对皮影戏的承诺
我对他们说:“一年内,我给你们安排50场演出。”
2014年4月,我成立了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艺术团一共11个人,核心就是那6位老艺人。每个月,我付给每位老人两三千元工资,让他们安心。
当时我觉得很简单,我在商界还认识些人,我想借着我的人脉,可以找到一些企业赞助,让皮影戏有更多的演出,重新拥有新的观众,开始盈利,最终实现自我造血。
但现实很快就教育了我。没有人愿意掏钱买票看皮影戏,亏钱演到30场,我就撑不住了,只有到处拉赞助。
我参加了一次商圈朋友的聚会。一位老大哥说:“我们聚会不能老这么吃吃喝喝呀,得做点公益的事情。”
我马上站起来说:“要不搞场皮影戏演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不看好你这个项目,你坐下吧。”老大哥发话。
坐下后,我左思右想,跟商人谈项目,一定要让他们的投资看得到回报。
等大家聊得开心,我又站起来,这一次我把盘活皮影戏市场的蓝图描绘了一遍。
还没等我说完,老大哥就指着我:“你是不是就想要钱!”
一句话把我说懵了。
我死乞白赖拉赞助,哪一分钱进了我的口袋!场地费、人员工资、老艺人食宿,还有卖不出去的演出门票……我把这些年攒的30万元陆陆续续都投了进去。没时间经营丝绸公司,全靠以前积累的客户有一单没一单接着。公司的员工从4个人变成3个人,最后只剩我一个。哪一分钱进了我的口袋!
晚上回到家,酒桌上的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兄弟,你真是年轻不懂事啊,好好做你的丝绸生意多好。文化这种往里搭钱的事儿,产出远远达不到投入的部分。大家都会算这笔账,不值啊。”我一句话没说撂了电话。
我找到文化部门寻求支持。
“这个我们已经在关注了。”
我找了很多公益基金会。“对不起,我们关注的都是生老病死的事,没有针对文化的专项基金。”
“文化投入多少都看不到效果。”
我找到专门扶持文化传承的基金会。“中国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多了,你这个要往后排,往后排。”
有人劝我不要太较真,文化该失传的就失传,不符合时代的东西,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我不信。这些传统文化,只要能自我造血,就还是能活下去。关键是要大家愿意花钱看演出,让艺人可以养活自己。
我连跑3次复州,跟鄂文武沟通。这个本来坚持“到死也不能改”的老艺人,终于同意了:皮影戏可以少一些老的唱腔,多一点对白,皮影戏的造型可以再萌点。
新的戏目诞生了,《灰太狼的烦恼》,首演来了200多个人。大多是父母带着孩子。
我们就用这些改良的戏目开始巡演,最终,在一年时间里演了100多场。剧团的收支也差不多可以持平。而我的下一步目标,是希望通过演出,让更多年轻人看到皮影戏,从而找到愿意继承的人。
皮影戏始于战国,从南宋起至清代,陆续传播到南亚诸岛、埃及、波斯、土耳其、法国、英国、德国等国,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戏曲艺术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欣赏的幕影艺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皮影博物馆在法国,法国人曾称它为“电影的前驱”。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就藏有2000多件中国皮影。
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皮影戏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文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最后的皮影匠师,在他之后几乎没人能唱出最原汁原味的辽南唱腔,也没人能手脚并举同时演奏六种皮影乐器。他今年77岁,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为什么众筹
2015年,我想为这些老艺人举行一次巡演,希望在他们皮影生涯的最后几年时间里,带他们出去演出更多场。
这是他们第一次巡演,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
我还想把这个过程拍成一部纪录片,如果传承终将失败,至少我还能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
去外地演出,我总是尽力想安排老艺人住好一点吃好一点,毕竟年纪这么大了,加上车马劳顿。但他们总是说:“随便住个小旅馆好了,不用住酒店了。”“随便点两个菜好了,够了。”
他们没有太多要求,但是场地费用、演出费用、灯光音响,这些费用还是少不了。
2015年,我们计划巡演预算是10万元,包括场地费用、演出费用、灯光音响,还有六位老艺人的吃住、路费。我已经设法筹到了5万元。而剩下的5万元,我想通过众筹获得。
这次巡演的路线沿途经过杭州、嘉兴、上海、扬州、苏州、无锡、泰安、济南和北京。我们不只想给大家一场演出,我们还想邀请年轻人走到后台,跟我们一起耍皮影。如果你愿意学习,甚至成为学徒,老艺人会非常乐意的!只有年轻人的参与,才能让皮影戏继续活下去。
责任编辑:方丹敏
我叫王绍森,1986年出生在大连。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带着杭州的丝绸回到老家创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不大,加上我就4个人,但销售稳定,每年能赚十几万。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家喻户晓的丝绸品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2014年3月底,我去复州(大连的一个古镇)玩。路过镇上唯一的电影院,我听到里面传来唱戏的声音,挺好奇,就溜了进去。
电影院已经上年头了,门口没人查票,不过里面还是空荡荡的,我是唯一的观众。
一束高光打在幕布上,影出了几个人偶。在古老的唱腔和乐器的伴奏下,人偶或舞,或斗,演出了一出打戏。
戏演完了,幕后陆续走出6个老人,年纪都在六七十岁上下。我走上去,一个精瘦的老头盯着我,眯缝着眼问:“年轻人,要不要学皮影戏呀?”
后来,我才知道,他叫鄂文武,辽南皮影界最大的腕。
早半个世纪,他是超级明星。
那时电影还不普及,看场皮影戏是农村最大的娱乐。
鄂文武是辽南皮影界翘楚景维恒老先生的高徒,到哪里都被人包围。27岁那年秋天,他带着班子岫岩演出,说好只演几天,却在村民的要求下,一演就是70多天,直唱到天气转冷,没带棉衣的戏班人被冻得受不了,村民才放他们回老家庄河。
现在,鄂文武和他的伙伴却成了最后的辽南皮影戏演员。他们一年最多演5场,演戏的收入不到1000元。由于没有前途,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对皮影戏的承诺
我对他们说:“一年内,我给你们安排50场演出。”
2014年4月,我成立了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艺术团一共11个人,核心就是那6位老艺人。每个月,我付给每位老人两三千元工资,让他们安心。
当时我觉得很简单,我在商界还认识些人,我想借着我的人脉,可以找到一些企业赞助,让皮影戏有更多的演出,重新拥有新的观众,开始盈利,最终实现自我造血。
但现实很快就教育了我。没有人愿意掏钱买票看皮影戏,亏钱演到30场,我就撑不住了,只有到处拉赞助。
我参加了一次商圈朋友的聚会。一位老大哥说:“我们聚会不能老这么吃吃喝喝呀,得做点公益的事情。”
我马上站起来说:“要不搞场皮影戏演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不看好你这个项目,你坐下吧。”老大哥发话。
坐下后,我左思右想,跟商人谈项目,一定要让他们的投资看得到回报。
等大家聊得开心,我又站起来,这一次我把盘活皮影戏市场的蓝图描绘了一遍。
还没等我说完,老大哥就指着我:“你是不是就想要钱!”
一句话把我说懵了。
我死乞白赖拉赞助,哪一分钱进了我的口袋!场地费、人员工资、老艺人食宿,还有卖不出去的演出门票……我把这些年攒的30万元陆陆续续都投了进去。没时间经营丝绸公司,全靠以前积累的客户有一单没一单接着。公司的员工从4个人变成3个人,最后只剩我一个。哪一分钱进了我的口袋!
晚上回到家,酒桌上的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兄弟,你真是年轻不懂事啊,好好做你的丝绸生意多好。文化这种往里搭钱的事儿,产出远远达不到投入的部分。大家都会算这笔账,不值啊。”我一句话没说撂了电话。
我找到文化部门寻求支持。
“这个我们已经在关注了。”
我找了很多公益基金会。“对不起,我们关注的都是生老病死的事,没有针对文化的专项基金。”
“文化投入多少都看不到效果。”
我找到专门扶持文化传承的基金会。“中国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多了,你这个要往后排,往后排。”
有人劝我不要太较真,文化该失传的就失传,不符合时代的东西,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我不信。这些传统文化,只要能自我造血,就还是能活下去。关键是要大家愿意花钱看演出,让艺人可以养活自己。
我连跑3次复州,跟鄂文武沟通。这个本来坚持“到死也不能改”的老艺人,终于同意了:皮影戏可以少一些老的唱腔,多一点对白,皮影戏的造型可以再萌点。
新的戏目诞生了,《灰太狼的烦恼》,首演来了200多个人。大多是父母带着孩子。
我们就用这些改良的戏目开始巡演,最终,在一年时间里演了100多场。剧团的收支也差不多可以持平。而我的下一步目标,是希望通过演出,让更多年轻人看到皮影戏,从而找到愿意继承的人。
皮影戏始于战国,从南宋起至清代,陆续传播到南亚诸岛、埃及、波斯、土耳其、法国、英国、德国等国,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戏曲艺术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欣赏的幕影艺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皮影博物馆在法国,法国人曾称它为“电影的前驱”。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就藏有2000多件中国皮影。
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皮影戏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文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最后的皮影匠师,在他之后几乎没人能唱出最原汁原味的辽南唱腔,也没人能手脚并举同时演奏六种皮影乐器。他今年77岁,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为什么众筹
2015年,我想为这些老艺人举行一次巡演,希望在他们皮影生涯的最后几年时间里,带他们出去演出更多场。
这是他们第一次巡演,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
我还想把这个过程拍成一部纪录片,如果传承终将失败,至少我还能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
去外地演出,我总是尽力想安排老艺人住好一点吃好一点,毕竟年纪这么大了,加上车马劳顿。但他们总是说:“随便住个小旅馆好了,不用住酒店了。”“随便点两个菜好了,够了。”
他们没有太多要求,但是场地费用、演出费用、灯光音响,这些费用还是少不了。
2015年,我们计划巡演预算是10万元,包括场地费用、演出费用、灯光音响,还有六位老艺人的吃住、路费。我已经设法筹到了5万元。而剩下的5万元,我想通过众筹获得。
这次巡演的路线沿途经过杭州、嘉兴、上海、扬州、苏州、无锡、泰安、济南和北京。我们不只想给大家一场演出,我们还想邀请年轻人走到后台,跟我们一起耍皮影。如果你愿意学习,甚至成为学徒,老艺人会非常乐意的!只有年轻人的参与,才能让皮影戏继续活下去。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