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皮影戏和我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r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肯定有别的目的吧。”最近一年,不止一次,有人这样对我说。他们没有再说别的。但我明白他们的弦外之音。
  我叫王绍森,1986年出生在大连。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带着杭州的丝绸回到老家创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不大,加上我就4个人,但销售稳定,每年能赚十几万。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家喻户晓的丝绸品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2014年3月底,我去复州(大连的一个古镇)玩。路过镇上唯一的电影院,我听到里面传来唱戏的声音,挺好奇,就溜了进去。
  电影院已经上年头了,门口没人查票,不过里面还是空荡荡的,我是唯一的观众。
  一束高光打在幕布上,影出了几个人偶。在古老的唱腔和乐器的伴奏下,人偶或舞,或斗,演出了一出打戏。
  戏演完了,幕后陆续走出6个老人,年纪都在六七十岁上下。我走上去,一个精瘦的老头盯着我,眯缝着眼问:“年轻人,要不要学皮影戏呀?”
  后来,我才知道,他叫鄂文武,辽南皮影界最大的腕。
  早半个世纪,他是超级明星。
  那时电影还不普及,看场皮影戏是农村最大的娱乐。
  鄂文武是辽南皮影界翘楚景维恒老先生的高徒,到哪里都被人包围。27岁那年秋天,他带着班子岫岩演出,说好只演几天,却在村民的要求下,一演就是70多天,直唱到天气转冷,没带棉衣的戏班人被冻得受不了,村民才放他们回老家庄河。
  现在,鄂文武和他的伙伴却成了最后的辽南皮影戏演员。他们一年最多演5场,演戏的收入不到1000元。由于没有前途,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对皮影戏的承诺
  我对他们说:“一年内,我给你们安排50场演出。”
  2014年4月,我成立了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艺术团一共11个人,核心就是那6位老艺人。每个月,我付给每位老人两三千元工资,让他们安心。
  当时我觉得很简单,我在商界还认识些人,我想借着我的人脉,可以找到一些企业赞助,让皮影戏有更多的演出,重新拥有新的观众,开始盈利,最终实现自我造血。
  但现实很快就教育了我。没有人愿意掏钱买票看皮影戏,亏钱演到30场,我就撑不住了,只有到处拉赞助。
  我参加了一次商圈朋友的聚会。一位老大哥说:“我们聚会不能老这么吃吃喝喝呀,得做点公益的事情。”
  我马上站起来说:“要不搞场皮影戏演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不看好你这个项目,你坐下吧。”老大哥发话。
  坐下后,我左思右想,跟商人谈项目,一定要让他们的投资看得到回报。
  等大家聊得开心,我又站起来,这一次我把盘活皮影戏市场的蓝图描绘了一遍。
  还没等我说完,老大哥就指着我:“你是不是就想要钱!”
  一句话把我说懵了。
  我死乞白赖拉赞助,哪一分钱进了我的口袋!场地费、人员工资、老艺人食宿,还有卖不出去的演出门票……我把这些年攒的30万元陆陆续续都投了进去。没时间经营丝绸公司,全靠以前积累的客户有一单没一单接着。公司的员工从4个人变成3个人,最后只剩我一个。哪一分钱进了我的口袋!
  晚上回到家,酒桌上的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兄弟,你真是年轻不懂事啊,好好做你的丝绸生意多好。文化这种往里搭钱的事儿,产出远远达不到投入的部分。大家都会算这笔账,不值啊。”我一句话没说撂了电话。
  我找到文化部门寻求支持。
  “这个我们已经在关注了。”
  我找了很多公益基金会。“对不起,我们关注的都是生老病死的事,没有针对文化的专项基金。”
  “文化投入多少都看不到效果。”
  我找到专门扶持文化传承的基金会。“中国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多了,你这个要往后排,往后排。”
  有人劝我不要太较真,文化该失传的就失传,不符合时代的东西,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我不信。这些传统文化,只要能自我造血,就还是能活下去。关键是要大家愿意花钱看演出,让艺人可以养活自己。
  我连跑3次复州,跟鄂文武沟通。这个本来坚持“到死也不能改”的老艺人,终于同意了:皮影戏可以少一些老的唱腔,多一点对白,皮影戏的造型可以再萌点。
  新的戏目诞生了,《灰太狼的烦恼》,首演来了200多个人。大多是父母带着孩子。
  我们就用这些改良的戏目开始巡演,最终,在一年时间里演了100多场。剧团的收支也差不多可以持平。而我的下一步目标,是希望通过演出,让更多年轻人看到皮影戏,从而找到愿意继承的人。
  皮影戏始于战国,从南宋起至清代,陆续传播到南亚诸岛、埃及、波斯、土耳其、法国、英国、德国等国,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戏曲艺术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欣赏的幕影艺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皮影博物馆在法国,法国人曾称它为“电影的前驱”。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就藏有2000多件中国皮影。
  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皮影戏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文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最后的皮影匠师,在他之后几乎没人能唱出最原汁原味的辽南唱腔,也没人能手脚并举同时演奏六种皮影乐器。他今年77岁,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为什么众筹
  
  2015年,我想为这些老艺人举行一次巡演,希望在他们皮影生涯的最后几年时间里,带他们出去演出更多场。
  这是他们第一次巡演,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
  我还想把这个过程拍成一部纪录片,如果传承终将失败,至少我还能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
  去外地演出,我总是尽力想安排老艺人住好一点吃好一点,毕竟年纪这么大了,加上车马劳顿。但他们总是说:“随便住个小旅馆好了,不用住酒店了。”“随便点两个菜好了,够了。”
  他们没有太多要求,但是场地费用、演出费用、灯光音响,这些费用还是少不了。
  2015年,我们计划巡演预算是10万元,包括场地费用、演出费用、灯光音响,还有六位老艺人的吃住、路费。我已经设法筹到了5万元。而剩下的5万元,我想通过众筹获得。
  这次巡演的路线沿途经过杭州、嘉兴、上海、扬州、苏州、无锡、泰安、济南和北京。我们不只想给大家一场演出,我们还想邀请年轻人走到后台,跟我们一起耍皮影。如果你愿意学习,甚至成为学徒,老艺人会非常乐意的!只有年轻人的参与,才能让皮影戏继续活下去。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通识教育天然和书院匹配:  在一个﹁园子﹂里,大家(师和生)读经典,  朝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颇似古代雅士们的结社。  最典型的是英国牛津剑桥和美国一些大学(文理学院),  我们的大学也纷纷行动,  把原来的通识教育实验班,  逐渐扩大到冠以响亮名字的某某书院,  大的甚至把全校分成几个书院,  所有本科生均囊括其中。  几所大学书院的典型  北大的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改革试点的老前辈
今年APEC期间,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将中国公民赴美商务和旅游签证(B类)有效期将延长至10年,达到美国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赴美学生签证(F-1类)将延长至5年,多年多次的入境签证从11月12日开始实施。新的签证政策一公布,顿时引起一片欢腾。但是拥有新的十年签证不代表你可以在美国境内合法待十年。实际上,B类签证持有每年最多只能停留六个月,而具体的时间长短则是入关美国时由美国国土安全部和美国海关与
新闻链接  2012年6 月28日上午,5名分属不同高校的学生相约武汉关山口前往关山街派出所报案。他们同是武汉骄子人才科技有限公司的学生代理,帮助该公司招暑期兼职的学生,然而该公司收取500余名学子的押金后便“人间蒸发”,其中,120余名学子交了500多元后被骗到江苏,有的至今还沦落街头。(消息来源:武汉晚报)  受骗,就发生在身边  大学生因暑期找工作受骗滞留外地的情况近几年屡屡发生,在河南地区
半年时光匆匆而过,这几日的同学小聚,多半聊的还是工作,吐槽成了主基调。相对于拿到offer时的喜悦,日后上了贼船的感觉是大多数失望的来源,不乏有人没熬过试用期就辞职了。对于人生第一份工作,到底期待什么又在失望什么?  同学J曾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大学期间获奖无数,毕业后顺利进入杭州某国企上市公司工作,主要做网络运营,试用期让他负责一个外包工作室,他做得风生水起。转正成了顺水推舟的事情,不同于试用期
某学院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道题是: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本题视答案与主流答案相符程度给分,完全不相符得0分。事后,经记者求证,这条微博真实可信。高校学生相互评价被演化到如此地步,不仅让人哭笑不得,更让人心存忧虑。(中国科学报)  同窗之情或多或少会因为这样的考评方式蒙上阴影,为了知道哪个学生翘课最多而在学生心中留下这样的疙瘩,不值得。  张驰  做学生是越来越难了,上课都
毕业典礼是大学生活中最后一段值得珍藏的片段,是高校与毕业生之间一条重要的情感纽带,隆重热烈而又充满温情的毕业典礼会激发起毕业生对大学生活的深深眷恋。近年来,大学生的品味越来越高,以往程式化的毕业典礼、公文式的领导讲话以及口号式的毕业生代表发言不仅不能引起毕业生的兴趣,有时反而招致反感,成为毕业生离开母校前最后一餐饭中的“鸡肋”。毕业典礼——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何选拔毕业生代表发言,这也是一个常年
一直都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的UI团队有所耳闻,也听说过不少其他大学的项目团队经常来UI取经,但是这个“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团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高贵冷艳的存在呢?带着各种问题,我们来到北外UI实体小店探个究竟。北外校园文化创意品牌的英文全称为University Identity,简称UI,也因此有了个讨巧的中文谐音——“有爱”。  “你好,请帮我拿一条慢跑裤。”我们刚来到坐落在北外大学生创业中心的
2013年3月15日,侯逸凡发了条微博,贴上了思修课的一页PPT,并写道:“思修课还蛮欢乐滴~~”  网友惊讶地回复:“思修难道不是大一的课程吗?”  尽管微博认证是“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但最近侯逸凡在微博上的发言,更偏向新身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本科生。她会与同学讨论选课,偶尔贴上自己的照片,摆出俏皮的表情;她积极转发北大校园社团的视频,分享她参加校园公益活动的感悟——就像一名
玄静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2015届本科毕业生  在2015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中,有这样一组木雕尤为引人入胜:三男两女五个人均戴着白色的帽子或头巾,中间的半身像眼睛目视前方,右手压在左手手腕上,而两边的胸像则目视着前方。一束简单的白光从正面打向中间的三人,低沉的《古兰经》诵读声环绕在周围。这组名为《一家人》的木雕是川美毕业生玄静的作品,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内心最安静的时刻。  每次创作
“作为老师,我们把听到你们说出‘是的!我现在明白了!’的时刻视为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片刻。当你们表现为自信而负责的成年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仍清楚地记得几年前你们初来乍到之时那种羞涩胆怯或故作老成的新生模样,这个时候我们当惊喜于这种似乎突然产生的变化带来的难以置信的感觉。”  这是牛津大学工程科学院士彭尼?普罗伯特?史密斯在《高等教育何以为“高”》书里,反思他作为导师的教学历程。文章结尾这动情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