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比较分析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dongb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选取2011年中国和韩国高中地理(社会)课程标准,着重从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和内容选取两个角度分析两国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特征,以期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调整和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理课程;内容标准;比较分析
  一、中韩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分析
  1.中国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
  我国最新地理课程标准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传统理念,建立模块和主题形式的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见表1),将地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其中必修三大模块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选修以主题形式呈现,主要是7个应用地理主题,包括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覆盖了理论、应用和技术三大地理层面。必修模块强调基础,选修模块体现个性发展,三大必修模块构成一个主干,7个选修主题课程作为补充。
  2.韩国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
  韩国地理(社会)课程标准组织结构,打破必修和选修结合的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只设置选修课程,包括韩国地理、世界地理和地域理解三大主题。在内容上分为一般课程和深化课程,一般课程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主要指韩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深化课程是补充和升华,主要指地域理解。
  3.中韩两国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比较
  从课程设置结构的数量看,我国地理课程由10个部分组成,而韩国仅含3部分,我国在地理内容上的划分更加细致。从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看,我国采用必修和选修形式,3大必修模块在一定层度上反映我国比较注重基础学习,选修主题有7个体现个性化,而韩国只是将课程分成三个部分,未设置必修课程。如果仅从数量看,我国选修课程数量大于韩国,但从课程体系看,韩国整个高中课程都属于选修内容,故其选修容量大于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韩国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从高一开始便可以选修学习,起步时间早,课程选择更加灵活,但是缺乏系统性。
  二、中韩地理课程内容选取分析
  1.中韩地理课程内容选取相同点
  (1)课程内容的核心思想为人地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人文关怀培养。中韩都围绕人类活动、地理环境以及两者相互关系展开课程内容的编排,在课程目标上也有体现,如我国三维目标中(见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要求“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韩国也在选修3地域理解的课程目标中提出“体系性地接触与地域理解相关联的地理性环境的相互作用、历史性起源与发展、对各地域社会环境变化有效理解的方法”等内容。
  (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地理能力。两国都大量选取地理信息课程内容。例如,我国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包含GPS、GIS、RS、数字地球,韩国则在地域理解模块中地域理解的过程与方法部分展开;我国对课程学习目标分类中,划分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强调培养学生地理能力,韩国的课程学习目标中特别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世界观同时,注重结合本国国情,体现国家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例如,韩国比较注重开展爱国教育、关注国土统一、民族团结、小国地域观和人口老龄化;我国则加入台湾回归问题、环境保护、人口问题、计划生育、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相关议题。
  2.中韩地理课程内容选取差异性
  (1)韩国地理课程内容国际地理和国内地理界限较为显著(表3),但各个选修小主题的内容没有明显的界限,每个选修主题都包含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例如,选修2中主要由世界的文化、世界的经济和人口构成。而我国对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的界限进行了相对明显的区分,例如,必修1偏向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必修2注重人口和经济分析,必修3强调区域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内容选取上小主题综合性偏弱。
  (2)两国虽然都关注国内地理问题,但国情不同,关注内容不尽相同。例如,我国是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所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变成关注焦点,故在必修1中用3个章节强调地球环境,必修2的3个章节着重讲述人口,必修3强化环境、人口和资源观;而韩国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中等发达国家,选修1强调区域政治、国家统一问题,选修2对国内人口老龄化、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关的问题做了重点论述,选修3关注将土地集约与利用。
  (3)韩国地理课程内容选取更强调个性化,注重培养“创意人”。如在选修3地域理解中,为理解地域的发展过程,从地域、时间、社会化,以共同体、区域、国家、全球为对象,实施地域资料收集、事例研究及比较分析方法,进而多视角分析政治经济性矛盾与共存,国际互联网时代的地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讨论矛盾与共存的问题,凸显培养“创意人”特征。我国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做了严谨详尽的论述,虽然学习内容明确,有利于开展计划性学习,但抑制地理科学的开放性,虽然我国在必修和选修中也渗透了全方位分析地理问题的思想,但未将其作为一个专注对象。
  三、对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建议
  1.适当放宽应用地理和系统地理界限,凸显地域特色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四大特征,这些特征应融入高中地理课程每个部分。相较于韩国的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和内容选取,我国在凸显综合性和开放性方面做得比较突出,而韩国课程内容选取在凸显地域性和开放性方面占据优势。我国地理课程组织结构可以适当放松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界限,凸显地域特色,增加课程灵活性,让地域性不仅仅在区域地理汇总凸显,增加中国特色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必修1自然地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中,在实际教学执行过程中也要关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与时俱进加快修订符合最新国情的地理课程标准
  韩国较为及时地调整地理(社会)课程标准,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虽然过于频繁地修订课程标准可能会对地理教育造成一定冲击,但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下,调整现行地理课程标准中不适应新要求的内容不可避免,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作为“发展人”的需要。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未富先老,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红利减少;资源消耗过快,利用率不高;环境破坏,生态效益低下;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压力增大,面对这些新时代的特征,适当加快修订地理课程标准,着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相关素养,争取在教育领域领先他国一步势在必行。
  3.努力做到课程内容标准“精而简”
  我国可吸收借鉴韩国的“纲要化”课程内容形式,对具体学习内容进行简洁化处理,给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较大的调控和选择空间,增加课程内容选择的灵活度和弹性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建议适当减少课程内容,减轻学生压力,加强地理课程内容深度,努力融合地理课程与不同领域科学的内容,注重培养多样化的地理观,落实社会对高综合素养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金春梅.中韩高中地理(社会)课程标准比较[D].延边大学,2013(5).
  [3] 夏志芳,李家清.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宄[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4月7日下午5点,飞人刘翔通过微博正式宣布退役,告别他的跑道他的栏。48次国际大赛36次夺冠,刘翔当得起成功二字,担得起亚洲飞人的美誉。但两次奥运会退赛,又让他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退役后,刘翔计划投身体育公益事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对于已经征战了十几年的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光环:亚洲飞人货真价实  从美国到古巴、欧洲,这些传统的短跑田径强国,都曾在刘翔面前俯首称臣。刘翔用运
中央电视台迎来了他们的第十一任掌门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  央视历史上第一位工程师台长  公开资料显示,聂辰席1957年7月生,河北灵寿人,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研究生学历,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工程师。财新网评价他是央视历史上第一位工程师台长。因为“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杨伟光、赵化勇、焦利、胡占凡等央视台长不同,聂辰席既无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也没有一线采编经历,但从履历上
这里是大别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素有板栗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桑蚕之乡、中国野生兰花之乡,这里还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兴村示范县,这里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东接英山,南临浠水,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更难得是人杰地灵。  “板栗恒久远,一颗就解馋”,罗田是“板栗之乡”,据记载在唐代罗田就是盛产板栗的地区。如今的罗田,拥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
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与落后的差异,都是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及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多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为其以后的创新做充分的准备。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只要不墨守陈规,能别出心裁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
何锐志,又名何锐智,东莞市莞城人。1952年出生于东莞,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旋入陆军二师医院工作,1981年转业回莞,从医至今。幼承庭训,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喜习书画篆刻。师从莞邑著名书法家邓祖颉、汪新士、胡宇基、卢秋、袁赤峰、郭建宗等先生,曾得王京盙等名家指授,精微雕,成为东莞继民国王志勤之后,微雕艺术又一人,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粒米”的追忆  微
2l世纪的到来,伴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旧的教学手段已向现代教学手段转变,而现代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旧的课堂结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为,旧的课堂结构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强制记忆性,是为了单纯应付“考试”的需要。而现代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能的培养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旧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还是韩麦尔先生?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我个人一直倾向于后者,不料最近发现我的看法与人教版初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产生了抵触。仔细阅读教学参考书的补充资料部分,终于发现了许汝让老师的一篇文章——《〈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莫非这就是教参的依据?   许老师首先转引《辞海》关于主人公的解释:“主人公是文艺作品中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是矛盾的主体”。然后指出“《最后一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感受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并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本文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感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读出文意。如何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拓开思维,使课文中的人、事、物、景等在大脑中重现出来,产生真实的感受,从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引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生活化-语文教学模式的含义、特征及其基本构建要素。文章侧重论述了其构建要素,主要包括:(一)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三)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四)创新开拓的新型教师;(五)丰富先进的教育技术;(六)积极开放的学习评价;(七)社会生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实践基地。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学习评价    一、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及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