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课一得”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理念,在“一课一得”理念的指导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一课一得”的内涵,并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的实际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一课一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由于语文学科具备极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导致语文课堂内容安排较为繁杂,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限制之下,实际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一课一得”教学理念的提出,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一课一得”的内涵
基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陷入到希望能够将更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误区当中,忽略小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这样做虽然能够在一节语文课堂中涉猎很多内容,但是学生对于任何知识点都难以做到精通或者是充分理解,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而“一课一得”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每节课学生都能够得到一个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扎实掌握知识。其本质上就是简化教学目标,既方便教师教学,钻研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其中的“一”就是指每节语文课堂不能够设置过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为主,展开教学活动,并且使得不同能力、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学有所得。确保每一节课堂中,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知识,假以时日必定会积少成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一课一得”教学理念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构建高效课堂[1]。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的策略
(一)了解单元主题,灵活取舍
当前,为了方便知识的整合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划分成为多个单元,虽然每个单元中存在多个不同类型的课文,其中可能包括阅读范文、古诗词等不同形式,但是通常每个单元中的内容其主要训练目标或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一定共同点。因此,教师需要能够整体把握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每个单元主要的教学目标,从中提取出教学重点,将每一节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制定整个单元课程的目标,最后使得本单元中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得到的知识,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中包括《桥》、《穷人》以及《在柏林》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属于中外不同作家的三篇小说,虽然三篇课文内容各具特色,但是其共同特点就是都对环境以及人物进行了描绘。因此在进行《桥》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先通过故事情节的描绘,带领学生感受老支书的形象,再通过对环境描写进行分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在《穷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相应的心理描写,感受其中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本单元中《桥》和《穷人》属于精读课文,而《在柏林》的定位是检测性文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关系,并通过人物之间关系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通过对战争灾难主题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进行习作,让学生通过运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环境描写方法,进行故事创编。最终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程中的课文内容可能会包含很多知识点,教师需要通过对单元目标的整体把握,做到合理取舍,真正落实“一课一得”。
(二)结合学生水平,明确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除了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之外,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教师传授的内容,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性,为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因此需要参考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
例如,在《穷人》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富有同情心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人物,根据课文内容对环境的描写,为学生营造类似的情境,帮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环境描绘的作用,进而实现课文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的互相契合。
(三)科学设计问题,合理引导
在新课改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为主。而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年龄段,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科学的设计问题,而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和回答时,教师需要合理适当的进行追问,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潜移默化的进行引导,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帮助学生充分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仍旧以《穷人》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问学生,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分别讲了每个穷人什么故事,大家感受到这些穷人什么特点,从文中哪些句子中能够体会到他们这些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生逐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最终实现本節课程的教学目标[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日渐繁多,“一课一得”理念将语文教学目标从众多内容中剥离了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明确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水平,做到灵活取舍,合理引导。相信在“一课一得”理念的应用以及不断探索之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和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同政.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优质课堂[J].才智,2019(18):202.
[2]董文婷.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读写结合“一课一得”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9(02):120-121.
作者简介:黄鹏燕,1981年7月,女,广西北海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一课一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由于语文学科具备极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导致语文课堂内容安排较为繁杂,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限制之下,实际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一课一得”教学理念的提出,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一课一得”的内涵
基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陷入到希望能够将更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误区当中,忽略小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这样做虽然能够在一节语文课堂中涉猎很多内容,但是学生对于任何知识点都难以做到精通或者是充分理解,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而“一课一得”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每节课学生都能够得到一个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扎实掌握知识。其本质上就是简化教学目标,既方便教师教学,钻研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其中的“一”就是指每节语文课堂不能够设置过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为主,展开教学活动,并且使得不同能力、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学有所得。确保每一节课堂中,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知识,假以时日必定会积少成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一课一得”教学理念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构建高效课堂[1]。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的策略
(一)了解单元主题,灵活取舍
当前,为了方便知识的整合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划分成为多个单元,虽然每个单元中存在多个不同类型的课文,其中可能包括阅读范文、古诗词等不同形式,但是通常每个单元中的内容其主要训练目标或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一定共同点。因此,教师需要能够整体把握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每个单元主要的教学目标,从中提取出教学重点,将每一节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制定整个单元课程的目标,最后使得本单元中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得到的知识,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中包括《桥》、《穷人》以及《在柏林》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属于中外不同作家的三篇小说,虽然三篇课文内容各具特色,但是其共同特点就是都对环境以及人物进行了描绘。因此在进行《桥》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先通过故事情节的描绘,带领学生感受老支书的形象,再通过对环境描写进行分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在《穷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相应的心理描写,感受其中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本单元中《桥》和《穷人》属于精读课文,而《在柏林》的定位是检测性文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关系,并通过人物之间关系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通过对战争灾难主题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进行习作,让学生通过运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环境描写方法,进行故事创编。最终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程中的课文内容可能会包含很多知识点,教师需要通过对单元目标的整体把握,做到合理取舍,真正落实“一课一得”。
(二)结合学生水平,明确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除了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之外,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教师传授的内容,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性,为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因此需要参考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
例如,在《穷人》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富有同情心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人物,根据课文内容对环境的描写,为学生营造类似的情境,帮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环境描绘的作用,进而实现课文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的互相契合。
(三)科学设计问题,合理引导
在新课改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为主。而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年龄段,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科学的设计问题,而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和回答时,教师需要合理适当的进行追问,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潜移默化的进行引导,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帮助学生充分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仍旧以《穷人》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问学生,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分别讲了每个穷人什么故事,大家感受到这些穷人什么特点,从文中哪些句子中能够体会到他们这些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生逐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最终实现本節课程的教学目标[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日渐繁多,“一课一得”理念将语文教学目标从众多内容中剥离了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明确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水平,做到灵活取舍,合理引导。相信在“一课一得”理念的应用以及不断探索之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和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同政.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优质课堂[J].才智,2019(18):202.
[2]董文婷.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读写结合“一课一得”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9(02):120-121.
作者简介:黄鹏燕,1981年7月,女,广西北海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