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逐渐丰富,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面对社会竞争和升学的压力等等,心理健康成了很多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么如何在学校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中学各学科中,生物学科与人类生存和健康关系最为密切,我们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健康 心理健康 挫折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被提出了更广泛的定义,心理健康成为衡量人身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逐渐丰富,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面对社会竞争和升学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容忽视。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的主渠道之一。学科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那么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生物课堂呢?
一 珍爱生命,悦纳自我——生命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但是现代的家庭、社会、学校只重视成才教育,而忽略了生命教育。长此下去,很多青少年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某校一男生因为父亲对自己管教严格,便认为活的没有自由,没有意义,于是开始用美工刀自残,甚至想到了自杀。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案;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学生毒翻全家等等,这些案例触目惊心,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例如在讲到生殖的有关知识时,师生共同观看相关视频,从精卵结合一直到从母体分娩全过程,学生的情绪激动……“几亿个精子最后能够与卵细胞结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强壮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多么珍贵!”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珍惜它。悦纳自我,使自己茁壮成长,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二 磨砺意志,战胜自我——挫折教育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刷,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便没有不屈的人格。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挫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是现在的学生经不起挫折,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某校一优秀学生因考试考砸了,自觉无脸见人而服药自杀”“某中学一学生因升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自觉升学无望而悬梁自尽”“某中学一学生因患慢性病,不堪忍受其折磨而跳楼身亡”这一类的新闻时有耳闻。所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磨砺意志,是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如在讲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以蝉为例,描述它的成长发育过程:蝉的若虫在地下一般生活四年,有的甚至达到十多年,这是生命的砺练过程,等它上到地面,还要再一次面临磨练——蜕皮,最后幸福地歌唱。让学生知道挫折是痛苦的,痛苦过后是幸福的,感受风雨过后是彩虹的喜悦。进而明白:挫折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坚信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失败,都将成为你前进道路上幸福的源泉。
三 适应社会,绽放自我——适应性教育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类也是这样,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对社会既要有所索取,更要有所奉献。例如在讲到“动物的社群行为”时,以蚂蚁为例,小小的蚂蚁组成的社会,它们之间分工明确,觅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蚁群才能繁衍生存。引导学生从蚂蚁的生活中得到启示: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积极进取,从而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调整自己,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中绽放自我,塑造美德。
四 积极进取,相信自我——自信心教育
自信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但是现在很多学生,特别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遇事时缺乏信心,自卑消沉。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时,借助课件直观展示: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使爱因斯坦也不例外。学生在对大脑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了大脑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挖掘大脑的潜力,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五 走出误区,认识自我——性教育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萌发,性生理的逐渐成熟,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月经、遗精是怎么回事?一我发育是否正常?”“我从哪里来?”……可是很多家长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总是遮遮掩掩,致使学生感到“性”的神秘感,于是学生看黄色的录像带,读黄色的书籍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生物学教师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把握性心理教育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在“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介绍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有关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卫生常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现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消除迷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生物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同,使学生完善人格,迈向成功,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健康 心理健康 挫折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被提出了更广泛的定义,心理健康成为衡量人身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逐渐丰富,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面对社会竞争和升学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容忽视。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的主渠道之一。学科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那么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生物课堂呢?
一 珍爱生命,悦纳自我——生命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但是现代的家庭、社会、学校只重视成才教育,而忽略了生命教育。长此下去,很多青少年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某校一男生因为父亲对自己管教严格,便认为活的没有自由,没有意义,于是开始用美工刀自残,甚至想到了自杀。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案;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学生毒翻全家等等,这些案例触目惊心,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例如在讲到生殖的有关知识时,师生共同观看相关视频,从精卵结合一直到从母体分娩全过程,学生的情绪激动……“几亿个精子最后能够与卵细胞结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强壮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多么珍贵!”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珍惜它。悦纳自我,使自己茁壮成长,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二 磨砺意志,战胜自我——挫折教育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刷,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便没有不屈的人格。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挫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是现在的学生经不起挫折,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某校一优秀学生因考试考砸了,自觉无脸见人而服药自杀”“某中学一学生因升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自觉升学无望而悬梁自尽”“某中学一学生因患慢性病,不堪忍受其折磨而跳楼身亡”这一类的新闻时有耳闻。所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磨砺意志,是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如在讲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以蝉为例,描述它的成长发育过程:蝉的若虫在地下一般生活四年,有的甚至达到十多年,这是生命的砺练过程,等它上到地面,还要再一次面临磨练——蜕皮,最后幸福地歌唱。让学生知道挫折是痛苦的,痛苦过后是幸福的,感受风雨过后是彩虹的喜悦。进而明白:挫折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坚信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失败,都将成为你前进道路上幸福的源泉。
三 适应社会,绽放自我——适应性教育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类也是这样,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对社会既要有所索取,更要有所奉献。例如在讲到“动物的社群行为”时,以蚂蚁为例,小小的蚂蚁组成的社会,它们之间分工明确,觅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蚁群才能繁衍生存。引导学生从蚂蚁的生活中得到启示: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积极进取,从而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调整自己,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中绽放自我,塑造美德。
四 积极进取,相信自我——自信心教育
自信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但是现在很多学生,特别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遇事时缺乏信心,自卑消沉。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时,借助课件直观展示: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使爱因斯坦也不例外。学生在对大脑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了大脑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挖掘大脑的潜力,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五 走出误区,认识自我——性教育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萌发,性生理的逐渐成熟,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月经、遗精是怎么回事?一我发育是否正常?”“我从哪里来?”……可是很多家长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总是遮遮掩掩,致使学生感到“性”的神秘感,于是学生看黄色的录像带,读黄色的书籍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生物学教师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把握性心理教育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在“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介绍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有关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卫生常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现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消除迷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生物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同,使学生完善人格,迈向成功,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