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论基础
(一)蒙代尔-弗莱明(M-F)模型理论
M-F模型是在封闭经济的IS-L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模型。
如图,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各种利率i与产出y的组合。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i与y的各种组合,BP曲线表示国际市场均衡时i与y的组合。由于在M-F模型中假定资本是完全流动的,因此BP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可以看出此时资本具有完全弹性,一旦利率发生微小的变化,那么将会引起资本的大幅度流动.三条曲线相交于E点,表示经济同时达到内外部均衡。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条件时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的目标就是稳定汇率,使汇率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或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如图,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量,则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处,LM1与IS曲线相交于一个新的点E1,利率下降为i’,由于资本完全流动,因此利率的下降会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出,造成本国市场上的外币减少,本币相对较多,从而本币有贬值的压力,因为是固定汇率制度,所以央行为了稳定汇率会卖出外币,收回本币,从而使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LM1曲线又重新移动到原来LM的位置,产出并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政府通过货币政策不能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无效。
2.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图所示,如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会向右移动到LM1,由于假定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因此国内利率水平会下降,资本会大量流出本国,造成市场上本币相对外币较多的现象。由于是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本币会自动贬值,汇率上升,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会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使总需求增加,IS曲线会右移到IS1处,三条曲线相交于最终均衡点E2,此时的产出Y2大于原来均衡时的Y1,因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产出增加,货币政策有效。
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介于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之间,那么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选择?选择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呢?
二、历年来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果
第一,货币政策:2005年我国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價的基本稳定。
第二,2007年中国经济在高位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在食品价格带动下,CPI的增长率结束低位运行态势,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价格上涨压力加大,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形势,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给。央行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
第三,之后金融危机爆发,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7月份以后逐渐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一系列差别性货币信贷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和经济结构调整。但是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的负面作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面临压力。正因为如此,从2009年10月起,中央银行开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稳步回收市场流动性。2010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标志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11月以来开始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结束。
三、2011年货币政策路径的选择
总体而言,2011年的货币政策会稳中偏紧。当前物价调控形势较为严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CPI调控目标上调至4%,因此在央行确立“稳物价”作为首要政策目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收紧恐怕难以避免。一是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持续上行。如果2011年上半年资本流入提高、外汇占款增加、央票到期较多、信贷投放规模较高,那么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可能在2010年的基础上继续上调,并且全年都有上调的可能,整体升幅大概在四次水平以上。2011年央行虽然没有确定整体信贷规模,但是却提出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我们认为差别和常规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两项政策工具并不冲突,甚至可以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变化综合协调运用。
人民币兑美元将渐进较快升值,全年升幅大致在5%~7%。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进出口、资本流入和中美关系。在进出口方面,如果2011年贸易顺差不出现大幅急剧收窄,加工贸易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不大,那么人民币升值就会持续下去。在资本流入方面,目前持续小幅升值的预期可能会促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但实际上相对于固定的利差和汇差空间来说,外资流入更为重视的是国内资本市场的收益差。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仍将维持渐进升值,升值幅度可能较2010年略大些。人民币将进一步趋向盯住一篮子货币,针对不同的货币将双向波动,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对于货币政策路径的选择,尽管2011年的经济基本面与2004年较为相似,但我认为2011年央行面临的压力更多源于对冲基础货币,特别是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冲击,这与2004年M2持续下滑有明显区别。从政策执行的力度来看,2007年的数量、利率及汇率等多种政策工具交替使用,这将在2011年重新上演,包括定向央票、非对称加息、差额存款准备金、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的运用将更为灵活。
参考文献
[1]唐国强:《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机制》,经济探析,2010年7月
[2]孙华妤、潘红宇、赵忠秀、刘晓惠:《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3]鲁方生、陈思情:《从IS-LM-BP模型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结合——基于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经济论坛》,2009年4期
[4]徐创风,《从中国经济特征解释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价格月刊》,2008年11期
[5]何金旗:《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及原因探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11期
作者简介:刘颖(1986-),女,汉族,辽宁盘锦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开放宏观经济学。
(一)蒙代尔-弗莱明(M-F)模型理论
M-F模型是在封闭经济的IS-L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模型。
如图,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各种利率i与产出y的组合。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i与y的各种组合,BP曲线表示国际市场均衡时i与y的组合。由于在M-F模型中假定资本是完全流动的,因此BP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可以看出此时资本具有完全弹性,一旦利率发生微小的变化,那么将会引起资本的大幅度流动.三条曲线相交于E点,表示经济同时达到内外部均衡。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条件时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的目标就是稳定汇率,使汇率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或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如图,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量,则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处,LM1与IS曲线相交于一个新的点E1,利率下降为i’,由于资本完全流动,因此利率的下降会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出,造成本国市场上的外币减少,本币相对较多,从而本币有贬值的压力,因为是固定汇率制度,所以央行为了稳定汇率会卖出外币,收回本币,从而使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LM1曲线又重新移动到原来LM的位置,产出并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政府通过货币政策不能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无效。
2.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图所示,如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会向右移动到LM1,由于假定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因此国内利率水平会下降,资本会大量流出本国,造成市场上本币相对外币较多的现象。由于是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本币会自动贬值,汇率上升,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会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使总需求增加,IS曲线会右移到IS1处,三条曲线相交于最终均衡点E2,此时的产出Y2大于原来均衡时的Y1,因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产出增加,货币政策有效。
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介于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之间,那么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选择?选择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呢?
二、历年来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果
第一,货币政策:2005年我国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價的基本稳定。
第二,2007年中国经济在高位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在食品价格带动下,CPI的增长率结束低位运行态势,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价格上涨压力加大,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形势,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给。央行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
第三,之后金融危机爆发,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7月份以后逐渐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一系列差别性货币信贷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和经济结构调整。但是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的负面作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面临压力。正因为如此,从2009年10月起,中央银行开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稳步回收市场流动性。2010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标志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11月以来开始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结束。
三、2011年货币政策路径的选择
总体而言,2011年的货币政策会稳中偏紧。当前物价调控形势较为严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CPI调控目标上调至4%,因此在央行确立“稳物价”作为首要政策目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收紧恐怕难以避免。一是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持续上行。如果2011年上半年资本流入提高、外汇占款增加、央票到期较多、信贷投放规模较高,那么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可能在2010年的基础上继续上调,并且全年都有上调的可能,整体升幅大概在四次水平以上。2011年央行虽然没有确定整体信贷规模,但是却提出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我们认为差别和常规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两项政策工具并不冲突,甚至可以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变化综合协调运用。
人民币兑美元将渐进较快升值,全年升幅大致在5%~7%。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进出口、资本流入和中美关系。在进出口方面,如果2011年贸易顺差不出现大幅急剧收窄,加工贸易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不大,那么人民币升值就会持续下去。在资本流入方面,目前持续小幅升值的预期可能会促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但实际上相对于固定的利差和汇差空间来说,外资流入更为重视的是国内资本市场的收益差。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仍将维持渐进升值,升值幅度可能较2010年略大些。人民币将进一步趋向盯住一篮子货币,针对不同的货币将双向波动,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对于货币政策路径的选择,尽管2011年的经济基本面与2004年较为相似,但我认为2011年央行面临的压力更多源于对冲基础货币,特别是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冲击,这与2004年M2持续下滑有明显区别。从政策执行的力度来看,2007年的数量、利率及汇率等多种政策工具交替使用,这将在2011年重新上演,包括定向央票、非对称加息、差额存款准备金、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的运用将更为灵活。
参考文献
[1]唐国强:《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机制》,经济探析,2010年7月
[2]孙华妤、潘红宇、赵忠秀、刘晓惠:《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3]鲁方生、陈思情:《从IS-LM-BP模型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结合——基于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经济论坛》,2009年4期
[4]徐创风,《从中国经济特征解释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价格月刊》,2008年11期
[5]何金旗:《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及原因探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11期
作者简介:刘颖(1986-),女,汉族,辽宁盘锦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开放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