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卫生信息化一定要坚持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大众、面向业务、面向管理者。全市一盘棋,联起手齐步向前走。”这是北京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方来英在3月18日召开的“2011年北京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做主要工作报告,她总结了2010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情况,并部署了2011年卫生信息化重点任务。来自全市各区县卫生局、各医疗机构的主管领导及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他们“不仅是来参加会议,更是领任务来了,回去后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方来英在会议总结时强调:“我们建的系统不仅看着好看,还要吃着香,吃到肚子里还得管饱。”
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2010年8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信息化专家考察北京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们表示:“北京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创造性地建立了很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工作很有特色,非常成功。世卫组织可以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中国北京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推介到其他国家”。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表示:“北京的卫生信息化工作做得很扎实,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好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是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一大亮点。邓小虹在报告中提到:“2010年,新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推广实施顺利,完成了试点项目验收,6月24日启动全市推广应用;截志2011年3月6日,共有8个区县、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运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26万份。”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邓小虹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6日,北京市级平台的电子健康档案为526万份,建档率达到42.9%,超额完成建档率20%的任务指标。”
医联码系统是北京卫生信息化的另一大亮点。借助医联码系统,为非医保患者建立统一的条码,实现门急诊信息采集,这也是北京市建立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支撑项目。“截至2011年3月15日,实现了在全市三级医院及11家区级中心医院先期采集门急诊就诊信息,39家医院完成接口改造,31家医院已共计发放医联码28.95万条,17家医院已经上报门急诊信息,共计93.8万条。”
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还启动建设了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分散在卫生局各处室、各管理部门的卫生行业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包括医生、护士、技师为主的卫生技术人员全执业周期的电子档案。目前,完成了多点执业、定期考核、退休人员工资管理三大模块的开发和用户测试。今年3月初完成初验,目前正在试运行。
重点任务“一二三”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建立 “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二三”:一张网络,是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网络;二级平台,是指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交换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是指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同时,依靠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两个技术体系支撑。
邓小虹进一步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任务。
首先,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两大工作:一是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北京共有9家医院参与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北京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管理、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制定了《北京地区电子病历试点技术方案》,指导试点医院推进电子病历工作。二是医联码相关工作,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文件要求,三级医疗机构及11家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从2011年1月起,正式启动门急诊信息上报工作。
其次,在推广实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方面,各区县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2011年年底之前,完成16区县的推广应用部署工作。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加强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第三,在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利用方面,一是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邓小虹说:“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已经提供了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工具,请各区县组织人员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以便建立实时动态变化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家庭医生服务。”2011年的医改任务责任书中,各区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标有所不同,但全北京市的总体要求是要达到50%以上。二是启动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该系统以妇幼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与医院和社区信息共享的、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妇女儿童保健信息库。系统将覆盖北京市妇幼保健院、16所区县妇幼保健院(所)、近800家承担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1000余家托幼园所等机构。计划今年9月完成开发,试运行。各区县不需再单独建立妇幼信息系统。
必须重视信息安全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可以说是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一大特色,北京市卫生局不仅出台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还联合北京市公安局开展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检查。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对全市大中型医院及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开展了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区县卫生局与区县公安局、区县信息办负责检查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等级保护落实工作,血液中心、急救中心、体检中心、北京肿瘤医院、积水潭医院的信息安全工作相对较为突出,在此次检查中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2010年6月,针对卫生局直属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员信息安全保障知识培训,8次授课,共4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
“固化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成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2011年北京卫生信息化的重点任务之一。“与卫生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信息安全建设依然滞后,我们依然存在重建设、轻保护的现象。”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高煜表示,“要加强定级备案工作,这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最基本要求,目前已有47家卫生单位完成了定级备案,2011年内要完成100%备案。”
活动预告
4月15日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做主要工作报告,她总结了2010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情况,并部署了2011年卫生信息化重点任务。来自全市各区县卫生局、各医疗机构的主管领导及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他们“不仅是来参加会议,更是领任务来了,回去后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方来英在会议总结时强调:“我们建的系统不仅看着好看,还要吃着香,吃到肚子里还得管饱。”
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2010年8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信息化专家考察北京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们表示:“北京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创造性地建立了很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工作很有特色,非常成功。世卫组织可以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中国北京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推介到其他国家”。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表示:“北京的卫生信息化工作做得很扎实,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好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是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一大亮点。邓小虹在报告中提到:“2010年,新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推广实施顺利,完成了试点项目验收,6月24日启动全市推广应用;截志2011年3月6日,共有8个区县、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运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26万份。”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邓小虹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6日,北京市级平台的电子健康档案为526万份,建档率达到42.9%,超额完成建档率20%的任务指标。”
医联码系统是北京卫生信息化的另一大亮点。借助医联码系统,为非医保患者建立统一的条码,实现门急诊信息采集,这也是北京市建立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支撑项目。“截至2011年3月15日,实现了在全市三级医院及11家区级中心医院先期采集门急诊就诊信息,39家医院完成接口改造,31家医院已共计发放医联码28.95万条,17家医院已经上报门急诊信息,共计93.8万条。”
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还启动建设了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分散在卫生局各处室、各管理部门的卫生行业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包括医生、护士、技师为主的卫生技术人员全执业周期的电子档案。目前,完成了多点执业、定期考核、退休人员工资管理三大模块的开发和用户测试。今年3月初完成初验,目前正在试运行。
重点任务“一二三”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建立 “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二三”:一张网络,是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网络;二级平台,是指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交换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是指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同时,依靠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两个技术体系支撑。
邓小虹进一步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任务。
首先,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两大工作:一是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北京共有9家医院参与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北京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管理、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制定了《北京地区电子病历试点技术方案》,指导试点医院推进电子病历工作。二是医联码相关工作,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文件要求,三级医疗机构及11家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从2011年1月起,正式启动门急诊信息上报工作。
其次,在推广实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方面,各区县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2011年年底之前,完成16区县的推广应用部署工作。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加强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第三,在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利用方面,一是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邓小虹说:“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已经提供了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工具,请各区县组织人员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以便建立实时动态变化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家庭医生服务。”2011年的医改任务责任书中,各区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标有所不同,但全北京市的总体要求是要达到50%以上。二是启动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该系统以妇幼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与医院和社区信息共享的、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妇女儿童保健信息库。系统将覆盖北京市妇幼保健院、16所区县妇幼保健院(所)、近800家承担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1000余家托幼园所等机构。计划今年9月完成开发,试运行。各区县不需再单独建立妇幼信息系统。
必须重视信息安全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可以说是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一大特色,北京市卫生局不仅出台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还联合北京市公安局开展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检查。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对全市大中型医院及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开展了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区县卫生局与区县公安局、区县信息办负责检查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等级保护落实工作,血液中心、急救中心、体检中心、北京肿瘤医院、积水潭医院的信息安全工作相对较为突出,在此次检查中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2010年6月,针对卫生局直属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员信息安全保障知识培训,8次授课,共4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
“固化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成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2011年北京卫生信息化的重点任务之一。“与卫生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信息安全建设依然滞后,我们依然存在重建设、轻保护的现象。”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高煜表示,“要加强定级备案工作,这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最基本要求,目前已有47家卫生单位完成了定级备案,2011年内要完成100%备案。”
活动预告
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