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议题之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保障和路径。本研究从文献研究入手,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现状,并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总结教师学习共同体相关研究成果,探究研究规律,发现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相关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教师学习共同体;信息技术;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0-0046-04
收稿日期:2013-06-20
作者简介:朱静,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江苏淮安,223001)教师。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各级各类相关部门和学校组织逐步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投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逐步成为了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探求研究规律,总结研究经验与不足,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概念界定
1.学习共同体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学习型社会研究的深入,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开始萌芽并且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应“学习共同体”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国内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描述。综合多种观点,虽然当前并未形成有关学习共同体的一致性概念,但是不同研究者对于学习共同体有一致的倾向,学习共同体基本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1) 共同的信念和愿景
所有相关定义都认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要具有共同的信念和愿景,这是学习共同体存在的前提条件,正是怀有共同的信念和愿景,不同的学习者才有可能汇集起来开展学习活动。
(2) 相应的支持环境
多种定义均认为学习共同体应具备一定的支持环境,在该支持环境下共同体成员之间实现知识的共享以及交流协作。支持环境不仅是指支撑学习共同体存在的物质资源环境,还包括支持学习共同体有效运行和发展的结构运行环境。
(3) 交流分享学习资源
学习共同体中的资源是决定一个学习共同体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提供富有价值和吸引力的资源,才能够积极吸引共同体成员参与到共同的交流和讨论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学习和交流。[1]
2.教师学习共同体
有关教师学习共同体,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多是参考学习共同体的定义,将学习对象的范围限定为教师,大多研究者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的延伸。他们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应包括:第一,共享学习文化和共同愿景,可促进教师间的学习;第二,教师间要平等交流、相互学习,以专业发展为引导相互指引、互为专家、共同学习;第三,以相互信任为前提,建立平等民主的氛围,从而实现知识共享;第四,教师共同学习合作,在协作中开展对话、反思,从不同的声音中获取相异思路,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并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2]总之,国内研究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定都强调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愿性、平等性、同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二、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现状
1.载文数量分析
笔者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中进行题名检索,一共检索到56篇论文,此外还有优秀硕士论文17篇、博士论文1篇。
图1 2003—2012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期刊载文数量图
检索到的最早有关“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来自于2003年顾小清发表在《开放教育研究》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该研究提出了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信息通信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的任意连接并且扩展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广度和范围。从研究成果的时间和数量分布来看,国内研究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关注度在逐渐提高。纵观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的关注度与关注点在逐年增加。
2.研究视角分析
从研究视角进行分析,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大致是从信息技术、学习生态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思辨等四个视角进行探讨,载文数量如下:
(1)信息技术的视角
部分研究者把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在教师学习组织中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研究利用网络来构建虚拟教师学习共同体。笔者检索的相关论文中,从信息技术的视角来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为23篇,可以说信息技术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整合是当前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实践成果。[3]
(2)学习生态学的视角
从生态学视角来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旨在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更有价值的知识。有的研究者认为在学习生态学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系存在。关系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灵魂,决定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属性与状态。不同的关系构成了不同的学习过程,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样态。[4]
(3)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许多研究者也开始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来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建构等问题。从专业发展的视角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也是研究与探讨学习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方面。[5]
(4) 理论思辨的视角
从理论思辨的视角探讨并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相关文章大多是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作用、类型、构建策略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6]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有不同的研究视角,这有助于研究者从各个角度系统探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本质、构建方式及管理机制等;同时,偏重特定的研究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又是解析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涵和架构方式的一种重要方式。鉴于当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论文数量最多,研究也更为成熟,因此本研究选择其中一个研究视角——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进行更为细致深刻的解析,目的在于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探寻研究规律,发现研究不足,明确后续的研究方向。
1.研究追溯
笔者检索到的最早一篇相关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便已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对于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提出了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两大功能:提供资源的任意连接以及扩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广度和范围。”[7]而这基本上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最新发展技术与学习共同体理念相融合,探讨技术带来的影响。最初的研究基本上将重点放在通信技术方面,集中关注技术对于拓展共同体广度、扩大资源共享范围的影响。[8]
2.研究历程
从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视角对教师学习共同体问题进行探讨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环境具有强大的资源传输和共享功能,同时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种种架构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学习共同体突破时空的限制,拓展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和合作,节约因时间、地域限制而增加的人员时间及经济成本,这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师学习共同体通信、交流、文件传输方面的巨大的作用。
从时间段上看,从2003年到2008年基本上只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方式进行研讨,仅2007年的一篇期刊论文涉及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该研究提出了Moodle学习平台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方面可能具有的优势,并且分析了Moodle学习平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型,研究从具体平台入手,研究模型的架构整体较为细致严谨。
从2009年开始,相关研究逐步关注借助具体的平台探讨学习共同体更好的构建方式,如借助博客、QQ群、wiki、Google协作平台、个人门户网站,以及各类交流、合作和课程平台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共同体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和协作交流真正成为现实。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展望
纵观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整体起步较晚,但是研究者的关注点较为广泛,从构建模式到支持平台及资源深度共享都有广泛涉及,能够对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回顾发展历程,展望后续发展方向,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新技术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着眼点
纵观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历程可以发现,技术的发展对于相关研究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最初web1.0技术为共同体构建提供了资源共享,扩大了共同体范围和广度。web2.0技术使得学习者充分参与共同体构建、拓展共同体沟通协作的深度成为了可能。不同的技术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沟通协作交流,例如QQ群在即时通信方面具备强大的功能和优势,而论坛对于不具备实时交流条件的主题讨论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当前新型的技术发展趋势,如微博和多种社会化学习平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提供了新的着眼点,研究者可以不断挖掘技术背后支撑共同体构建的模式,充分利用新型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设计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习共同体。[9]
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机制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但是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借助于技术来探求更为有效的构建机制,激励并且保障教师能够在学习共同体环境下充分积极地深度参与。这就要求研究充分关注前期规划和任务规定,在整个学习共同体运行过程中要有持续的关注和跟踪机制,并且要有最后的总结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运行机制方面保证整个学习共同体能够切实使得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并且切实受益。
3.关注非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均建立在网络环境下,而实际上面对面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是共同体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面。面对面的方式可以形成良性有效的学习团队,在团队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并且在相互的学习中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并及时做出评价与反馈,进而形成较强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实现个体知识的构建和群体组织的良性互动。
非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可以有效借助读书会、学术研讨和观摩学习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成员之间的良性沟通,促进学习团队的建设。同时,学习共同体研究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设计、教师参与、最终总结评价几大阶段,事实上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师之间的自组织、自管理策略,由策划人主动牵头,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且形成统一的团队公约,实现实体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使得组织成员充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回顾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历程,着重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对该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客观剖析了当前研究现状,为后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积淀有些薄弱,结论可能有失偏颇,还需要今后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来不断检验并且修正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尚茹.学习共同体:教师成长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2]王天晓.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4). [3]武俊学,李向英.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技术,2006(1).
[4]许萍茵.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系存在——基于生态思维视角的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5]王作亮.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共同体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6]冯锐,金婧.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2007(3).
[7]顾小清.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3(2).
[8]周速.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J].电化教育研究,2007(6).
[9]张曼,瞿堃.基于微博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交互支持平台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6).
责任编辑:杨孝如
Review of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U Jing
(Huaiyin Middle School, Huai’an 223001, China)
Abstrac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main topics on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kind of guarantee and avenue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 defines some relevant concept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his topic,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related fruits of research, explores the laws of research, and discovers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in hopes of providing useful less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follow-up studies and practice.
Key words: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字:教师学习共同体;信息技术;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0-0046-04
收稿日期:2013-06-20
作者简介:朱静,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江苏淮安,223001)教师。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各级各类相关部门和学校组织逐步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投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逐步成为了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探求研究规律,总结研究经验与不足,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概念界定
1.学习共同体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学习型社会研究的深入,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开始萌芽并且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应“学习共同体”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国内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描述。综合多种观点,虽然当前并未形成有关学习共同体的一致性概念,但是不同研究者对于学习共同体有一致的倾向,学习共同体基本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1) 共同的信念和愿景
所有相关定义都认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要具有共同的信念和愿景,这是学习共同体存在的前提条件,正是怀有共同的信念和愿景,不同的学习者才有可能汇集起来开展学习活动。
(2) 相应的支持环境
多种定义均认为学习共同体应具备一定的支持环境,在该支持环境下共同体成员之间实现知识的共享以及交流协作。支持环境不仅是指支撑学习共同体存在的物质资源环境,还包括支持学习共同体有效运行和发展的结构运行环境。
(3) 交流分享学习资源
学习共同体中的资源是决定一个学习共同体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提供富有价值和吸引力的资源,才能够积极吸引共同体成员参与到共同的交流和讨论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学习和交流。[1]
2.教师学习共同体
有关教师学习共同体,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多是参考学习共同体的定义,将学习对象的范围限定为教师,大多研究者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的延伸。他们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应包括:第一,共享学习文化和共同愿景,可促进教师间的学习;第二,教师间要平等交流、相互学习,以专业发展为引导相互指引、互为专家、共同学习;第三,以相互信任为前提,建立平等民主的氛围,从而实现知识共享;第四,教师共同学习合作,在协作中开展对话、反思,从不同的声音中获取相异思路,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并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2]总之,国内研究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定都强调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愿性、平等性、同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二、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现状
1.载文数量分析
笔者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中进行题名检索,一共检索到56篇论文,此外还有优秀硕士论文17篇、博士论文1篇。
图1 2003—2012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期刊载文数量图
检索到的最早有关“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来自于2003年顾小清发表在《开放教育研究》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该研究提出了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信息通信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的任意连接并且扩展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广度和范围。从研究成果的时间和数量分布来看,国内研究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关注度在逐渐提高。纵观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的关注度与关注点在逐年增加。
2.研究视角分析
从研究视角进行分析,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大致是从信息技术、学习生态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思辨等四个视角进行探讨,载文数量如下:
(1)信息技术的视角
部分研究者把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在教师学习组织中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研究利用网络来构建虚拟教师学习共同体。笔者检索的相关论文中,从信息技术的视角来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为23篇,可以说信息技术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整合是当前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实践成果。[3]
(2)学习生态学的视角
从生态学视角来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旨在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更有价值的知识。有的研究者认为在学习生态学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系存在。关系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灵魂,决定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属性与状态。不同的关系构成了不同的学习过程,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样态。[4]
(3)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许多研究者也开始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来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建构等问题。从专业发展的视角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也是研究与探讨学习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方面。[5]
(4) 理论思辨的视角
从理论思辨的视角探讨并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相关文章大多是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作用、类型、构建策略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6]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有不同的研究视角,这有助于研究者从各个角度系统探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本质、构建方式及管理机制等;同时,偏重特定的研究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又是解析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涵和架构方式的一种重要方式。鉴于当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论文数量最多,研究也更为成熟,因此本研究选择其中一个研究视角——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进行更为细致深刻的解析,目的在于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探寻研究规律,发现研究不足,明确后续的研究方向。
1.研究追溯
笔者检索到的最早一篇相关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便已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对于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提出了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两大功能:提供资源的任意连接以及扩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广度和范围。”[7]而这基本上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最新发展技术与学习共同体理念相融合,探讨技术带来的影响。最初的研究基本上将重点放在通信技术方面,集中关注技术对于拓展共同体广度、扩大资源共享范围的影响。[8]
2.研究历程
从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视角对教师学习共同体问题进行探讨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环境具有强大的资源传输和共享功能,同时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种种架构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学习共同体突破时空的限制,拓展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和合作,节约因时间、地域限制而增加的人员时间及经济成本,这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师学习共同体通信、交流、文件传输方面的巨大的作用。
从时间段上看,从2003年到2008年基本上只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方式进行研讨,仅2007年的一篇期刊论文涉及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该研究提出了Moodle学习平台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方面可能具有的优势,并且分析了Moodle学习平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型,研究从具体平台入手,研究模型的架构整体较为细致严谨。
从2009年开始,相关研究逐步关注借助具体的平台探讨学习共同体更好的构建方式,如借助博客、QQ群、wiki、Google协作平台、个人门户网站,以及各类交流、合作和课程平台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共同体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和协作交流真正成为现实。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展望
纵观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整体起步较晚,但是研究者的关注点较为广泛,从构建模式到支持平台及资源深度共享都有广泛涉及,能够对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回顾发展历程,展望后续发展方向,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新技术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着眼点
纵观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历程可以发现,技术的发展对于相关研究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最初web1.0技术为共同体构建提供了资源共享,扩大了共同体范围和广度。web2.0技术使得学习者充分参与共同体构建、拓展共同体沟通协作的深度成为了可能。不同的技术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沟通协作交流,例如QQ群在即时通信方面具备强大的功能和优势,而论坛对于不具备实时交流条件的主题讨论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当前新型的技术发展趋势,如微博和多种社会化学习平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提供了新的着眼点,研究者可以不断挖掘技术背后支撑共同体构建的模式,充分利用新型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设计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习共同体。[9]
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机制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但是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借助于技术来探求更为有效的构建机制,激励并且保障教师能够在学习共同体环境下充分积极地深度参与。这就要求研究充分关注前期规划和任务规定,在整个学习共同体运行过程中要有持续的关注和跟踪机制,并且要有最后的总结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运行机制方面保证整个学习共同体能够切实使得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并且切实受益。
3.关注非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均建立在网络环境下,而实际上面对面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是共同体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面。面对面的方式可以形成良性有效的学习团队,在团队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并且在相互的学习中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并及时做出评价与反馈,进而形成较强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实现个体知识的构建和群体组织的良性互动。
非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可以有效借助读书会、学术研讨和观摩学习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成员之间的良性沟通,促进学习团队的建设。同时,学习共同体研究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设计、教师参与、最终总结评价几大阶段,事实上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师之间的自组织、自管理策略,由策划人主动牵头,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且形成统一的团队公约,实现实体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使得组织成员充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回顾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历程,着重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对该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客观剖析了当前研究现状,为后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积淀有些薄弱,结论可能有失偏颇,还需要今后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来不断检验并且修正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尚茹.学习共同体:教师成长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2]王天晓.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4). [3]武俊学,李向英.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技术,2006(1).
[4]许萍茵.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系存在——基于生态思维视角的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5]王作亮.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共同体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6]冯锐,金婧.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2007(3).
[7]顾小清.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3(2).
[8]周速.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J].电化教育研究,2007(6).
[9]张曼,瞿堃.基于微博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交互支持平台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6).
责任编辑:杨孝如
Review of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U Jing
(Huaiyin Middle School, Huai’an 223001, China)
Abstrac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main topics on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kind of guarantee and avenue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 defines some relevant concept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his topic,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related fruits of research, explores the laws of research, and discovers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in hopes of providing useful less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follow-up studies and practice.
Key words: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