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8年成立至今,万达已经26岁。从一个以销售型物业为主导的商业地产公司,涵盖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到大手笔拓展海外业务,发力金融、电商,喊着“国际万达,要做百年企业”的万达帝国,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万达再造。
从大到新
万达有很多第一,是中国极少数能将不同业务都做到第一的公司:全球最大的院线公司、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公司、全球持有五星级酒店最多的业主……而且,从进入该行业到成为行业第一,万达集团所用时间都不超过15年。
如今,万达集团战略架构下拥有4大支柱产业——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
“大跃进式”发展,不断缔造新的数字神话。从2006年起,万达集团连续8年保持环比30%以上的增速。截至2014年6月30日这个庞大地产王国的资产已达到4600亿元;其于2014年上半年收入920.7亿元。
王健林将2014年集团全年的总体目标定在了资产5000亿元的高位。预计2014年,万达集团资产将达到5000亿元,收入2440亿元以上。
把万达集团半年报的数据与各省份GDP对比的结果也很惊人:万达集团的资产总量(计划超过5000亿)仅次于去年云南的GDP总量,今年如果能完成全年收入目标的话(约2422.89亿),也约等于宁夏去年的GDP总量。
王健林身后,是一群在各个板块铺陈布局的得力战将——这些人聚拢在万达集团的董事会,使得王健林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运筹帷幄,掌舵航向。
其中,有9名要将把守着万达的各大重要板块。其中林宁是王健林的妻子,任集团董事;丁本锡为集团总裁,同时任万达商业地产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亚为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筹建万达集团金融板块;尹海为万达集团副总裁,曾是集团财务负责人;齐界、张霖均于2000年加入万达集团,现分任万达商业地产和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执行总裁。
让王健林自豪的是,万达是全国创造就业贡献最大的企业。2013年,万达集团新增就业10.8万人,其中,大学生3.3万人。万达集团一家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占当年全国新增就业总量的1%。万达连续多年成为全国创造就业最多的企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53.9万人。
王健林给万达指定的企业理念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业”。其曾豪言道,到2020年,万达要形成不动产、文化旅游、金融、零售、电商五大业务板块。届时杀入世界100强,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成为一个跨国企业。
去房地产化
1988年成立的万达集团,确立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并在此后经历了两轮重大调整,2000年,万达确定进军商业地产,2001年成立住宅、商业两个公司,2005年又将两公司重新合并成立商业地产公司两次大调整。
万达用将近8年的时间摸索出来了商业综合体的概念,包括购物中心、酒店、万达院线、百货、大歌星KTV、住宅、办公楼。经过十几年发展,万达商业地产自持物业面积已达到 1799.6万平方米,集团今年上半年的920.7亿元营收中有668.5亿元为其所贡献。

王健林自信满满,“目前看,万达不动产今年就可能成为世界最大,客气点说是最大之一,明年毫无疑问就是世界最大。”
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和万达连锁百货分别于2005年、2007年先后成立。但酒店板块和连锁百货板块暂未复制商业地产和文化集团的辉煌。受到政策、电商等多重因素冲击,2013年万达百货收入只完成调整后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
这是万达百货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完成利润计划,万达百货也是集团唯一没有完成指标的公司。今年上半年,这两大板块分别收入19.9亿元和111.3亿元,仅占整个集团收入的2%和12%。
“随着房地产行业利润的削减,百货和酒店等板块短期内无法获得高额利润,在商业地产之外寻找到新的核心竞争力十分必要。“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表示。
而王健林也始终保持危机感:“地产行业是一个阶段行业,不能够永久兴盛。未来当城市化率达到80%,自有住房率超过80%的时候,新房市场就会出现萎缩。如今大规模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并非长远之计。”
因此,万达早早开始布局,做文化旅游和零售等业务。早在2007年,万达就明确要把文化和旅游作为集团未来10年甚至是20年的主要战略方向,并将持续加大在文化和旅游项目的投资。
当然,王健林的野心还不限于此,他的下一个布局是成立金融集团,是发展电商公司。在王健林看来,随着经济转型,消费类、服务类、创新类的公司将成为未来的主导。
与此同时,万达将争取到2020年,商业地产收入比重能降到50%以下,实现彻底转型。2030年,房地产收入可能不足集团总收入的1/3,摘掉地产开发商的帽子是迟早的事。
文化帝国崛起
文化和旅游,是万达版图中仅次于商业的最成熟的板块,在去房地产化的大背景下,万达口号中的“百年企业”,更多指向这个永远没有天花板的朝阳行业。
2012年,万达集团成立万达文化集团,注册资金50亿元,为国内最大的文化企业。至今年上半年,万达文化集团即收入140.9亿元,占整个集团收入的15%,是仅次于商业地产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王健林给万达文化集团定下的目标是2016年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收入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强。随着万达地产比重的下降,届时,万达的文化旅游产业收入可能要超过房地产业。
在进入文化产业后,万达便开始强调将尽可能多的要素进行组合,并标准化生产,电影院、KTV、电子游戏、儿童娱乐成为第三代万达广场的标配。2005年,万达集团成立院线公司,短短四年内,便成为全国票房冠军,此后还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 万达最早的大手笔的旅游投资是,2009年8月,与中国泛海集团、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辽宁一方集团合作投资200亿元打造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最大一笔文化投资,则是500亿元打造的武汉中央文化区。
如果说通常一座万达广场的打造只要50亿元,那么万达城的打造则动辄两三百亿元。万达第四代升级产品的“万达城”,是一个集室内外主题公园、秀场、滑雪场、酒店群等复杂业态,融合了文化、旅游、商业以及高科技的惊世之作。
目前万达已是中国在文化旅游方面投资最多的企业,在全国共签约12个文化旅游城项目或旅游度假区项目,其中9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且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投入运行,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而这已经超过了2013年全年万达1866.4亿元的总收入。
王健林不止一次表示,未来的万达旅游将超越迪斯尼,表达了其建立文化旅游“帝国”的强烈愿望和自信心。
国际化征途
王健林的野心远远不只在国内。如果说“百年企业”的含义很丰富,最重要的指向了文化旅游,那“国际万达”则赤裸裸地表现了王健林的雄心壮志。

今年60岁的王健林称,他的目标是把万达打造成为来自中国,类似沃尔玛、IBM或谷歌一样的全球知名品牌。而2020年,万达将成为世界前100名的跨国企业,目标收入6000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20%是海外收入。
王健林认为,中国企业已进入国际化时代。“现在中国企业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企业、七十年代的日本企业一样,已进入国际化阶段,谁对此认识得更早、行动得更快,谁就能更早地成为跨国企业。”
这三年来,万达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每年都有新动作。方法则采取并购和直接投资“两条腿”走路,主要围绕万达相关业务,在文化、旅游、零售三个产业进行。
两年前,万达集团斥资31亿美元吞并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开启了万达的海外布局模式。万达同时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线和亚洲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去年6月,万达宣布投资3.2亿英镑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投资近7亿英镑在伦敦核心区建设超五星级万达酒店,这是万达集团国际化又一重大进展。
到了今年,万达的海外手笔一发不可收。8月11日,万达集团宣布并购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著名的珠宝三塔项目。建设超五星级万达文华酒店和酒店式公寓。继英国伦敦、美国芝加哥、洛杉矶、西班牙后,布局的第5个五星级酒店。根据万达集团此前计划,到2020年,万达将至少在全球15个主要城市建设万达文华酒店。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看来,万达积极布局海外,也是为了分散国内投资带来的各类风险。而万达的优势在于,在海外投资市场中的认可程度比较高、企业实力比较强,有能力在海外做项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这几年万达海外已立项项目的投资总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元人民币。按照王健林要求,万达的海外发展不仅将并购文化旅游企业,投资五星级酒店,将来还可以成立投资公司搞财务投资。
王健林还颇有民族雄心。他说,在世界500强中,中国约有100家,美国有120多家,很可能再过五年,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就会超过美国。但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绝大多数靠资源垄断形成,而美国是靠市场竞争形成。
王健林认为,中国要真正强盛,在国际上有话语权,需要上百家真正有跨国色彩、有跨国组织特征的企业,因此他希望万达成为中国第一批真正的跨国企业。
2013年11月20日,福布斯杂志将亚洲年度商业人物的桂冠颁给了王健林,并评价其“在世界舞台上体现出来的勇气和表现力,从一个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无边界的中国。他代表了正在开始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国商界巨头。”
从大到新
万达有很多第一,是中国极少数能将不同业务都做到第一的公司:全球最大的院线公司、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公司、全球持有五星级酒店最多的业主……而且,从进入该行业到成为行业第一,万达集团所用时间都不超过15年。
如今,万达集团战略架构下拥有4大支柱产业——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
“大跃进式”发展,不断缔造新的数字神话。从2006年起,万达集团连续8年保持环比30%以上的增速。截至2014年6月30日这个庞大地产王国的资产已达到4600亿元;其于2014年上半年收入920.7亿元。
王健林将2014年集团全年的总体目标定在了资产5000亿元的高位。预计2014年,万达集团资产将达到5000亿元,收入2440亿元以上。
把万达集团半年报的数据与各省份GDP对比的结果也很惊人:万达集团的资产总量(计划超过5000亿)仅次于去年云南的GDP总量,今年如果能完成全年收入目标的话(约2422.89亿),也约等于宁夏去年的GDP总量。
王健林身后,是一群在各个板块铺陈布局的得力战将——这些人聚拢在万达集团的董事会,使得王健林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运筹帷幄,掌舵航向。
其中,有9名要将把守着万达的各大重要板块。其中林宁是王健林的妻子,任集团董事;丁本锡为集团总裁,同时任万达商业地产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亚为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筹建万达集团金融板块;尹海为万达集团副总裁,曾是集团财务负责人;齐界、张霖均于2000年加入万达集团,现分任万达商业地产和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执行总裁。
让王健林自豪的是,万达是全国创造就业贡献最大的企业。2013年,万达集团新增就业10.8万人,其中,大学生3.3万人。万达集团一家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占当年全国新增就业总量的1%。万达连续多年成为全国创造就业最多的企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53.9万人。
王健林给万达指定的企业理念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业”。其曾豪言道,到2020年,万达要形成不动产、文化旅游、金融、零售、电商五大业务板块。届时杀入世界100强,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成为一个跨国企业。
去房地产化
1988年成立的万达集团,确立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并在此后经历了两轮重大调整,2000年,万达确定进军商业地产,2001年成立住宅、商业两个公司,2005年又将两公司重新合并成立商业地产公司两次大调整。
万达用将近8年的时间摸索出来了商业综合体的概念,包括购物中心、酒店、万达院线、百货、大歌星KTV、住宅、办公楼。经过十几年发展,万达商业地产自持物业面积已达到 1799.6万平方米,集团今年上半年的920.7亿元营收中有668.5亿元为其所贡献。

王健林自信满满,“目前看,万达不动产今年就可能成为世界最大,客气点说是最大之一,明年毫无疑问就是世界最大。”
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和万达连锁百货分别于2005年、2007年先后成立。但酒店板块和连锁百货板块暂未复制商业地产和文化集团的辉煌。受到政策、电商等多重因素冲击,2013年万达百货收入只完成调整后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
这是万达百货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完成利润计划,万达百货也是集团唯一没有完成指标的公司。今年上半年,这两大板块分别收入19.9亿元和111.3亿元,仅占整个集团收入的2%和12%。
“随着房地产行业利润的削减,百货和酒店等板块短期内无法获得高额利润,在商业地产之外寻找到新的核心竞争力十分必要。“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表示。
而王健林也始终保持危机感:“地产行业是一个阶段行业,不能够永久兴盛。未来当城市化率达到80%,自有住房率超过80%的时候,新房市场就会出现萎缩。如今大规模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并非长远之计。”
因此,万达早早开始布局,做文化旅游和零售等业务。早在2007年,万达就明确要把文化和旅游作为集团未来10年甚至是20年的主要战略方向,并将持续加大在文化和旅游项目的投资。
当然,王健林的野心还不限于此,他的下一个布局是成立金融集团,是发展电商公司。在王健林看来,随着经济转型,消费类、服务类、创新类的公司将成为未来的主导。
与此同时,万达将争取到2020年,商业地产收入比重能降到50%以下,实现彻底转型。2030年,房地产收入可能不足集团总收入的1/3,摘掉地产开发商的帽子是迟早的事。
文化帝国崛起
文化和旅游,是万达版图中仅次于商业的最成熟的板块,在去房地产化的大背景下,万达口号中的“百年企业”,更多指向这个永远没有天花板的朝阳行业。
2012年,万达集团成立万达文化集团,注册资金50亿元,为国内最大的文化企业。至今年上半年,万达文化集团即收入140.9亿元,占整个集团收入的15%,是仅次于商业地产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王健林给万达文化集团定下的目标是2016年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收入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强。随着万达地产比重的下降,届时,万达的文化旅游产业收入可能要超过房地产业。
在进入文化产业后,万达便开始强调将尽可能多的要素进行组合,并标准化生产,电影院、KTV、电子游戏、儿童娱乐成为第三代万达广场的标配。2005年,万达集团成立院线公司,短短四年内,便成为全国票房冠军,此后还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 万达最早的大手笔的旅游投资是,2009年8月,与中国泛海集团、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辽宁一方集团合作投资200亿元打造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最大一笔文化投资,则是500亿元打造的武汉中央文化区。
如果说通常一座万达广场的打造只要50亿元,那么万达城的打造则动辄两三百亿元。万达第四代升级产品的“万达城”,是一个集室内外主题公园、秀场、滑雪场、酒店群等复杂业态,融合了文化、旅游、商业以及高科技的惊世之作。
目前万达已是中国在文化旅游方面投资最多的企业,在全国共签约12个文化旅游城项目或旅游度假区项目,其中9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且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投入运行,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而这已经超过了2013年全年万达1866.4亿元的总收入。
王健林不止一次表示,未来的万达旅游将超越迪斯尼,表达了其建立文化旅游“帝国”的强烈愿望和自信心。
国际化征途
王健林的野心远远不只在国内。如果说“百年企业”的含义很丰富,最重要的指向了文化旅游,那“国际万达”则赤裸裸地表现了王健林的雄心壮志。

今年60岁的王健林称,他的目标是把万达打造成为来自中国,类似沃尔玛、IBM或谷歌一样的全球知名品牌。而2020年,万达将成为世界前100名的跨国企业,目标收入6000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20%是海外收入。
王健林认为,中国企业已进入国际化时代。“现在中国企业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企业、七十年代的日本企业一样,已进入国际化阶段,谁对此认识得更早、行动得更快,谁就能更早地成为跨国企业。”
这三年来,万达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每年都有新动作。方法则采取并购和直接投资“两条腿”走路,主要围绕万达相关业务,在文化、旅游、零售三个产业进行。
两年前,万达集团斥资31亿美元吞并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开启了万达的海外布局模式。万达同时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线和亚洲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去年6月,万达宣布投资3.2亿英镑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投资近7亿英镑在伦敦核心区建设超五星级万达酒店,这是万达集团国际化又一重大进展。
到了今年,万达的海外手笔一发不可收。8月11日,万达集团宣布并购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著名的珠宝三塔项目。建设超五星级万达文华酒店和酒店式公寓。继英国伦敦、美国芝加哥、洛杉矶、西班牙后,布局的第5个五星级酒店。根据万达集团此前计划,到2020年,万达将至少在全球15个主要城市建设万达文华酒店。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看来,万达积极布局海外,也是为了分散国内投资带来的各类风险。而万达的优势在于,在海外投资市场中的认可程度比较高、企业实力比较强,有能力在海外做项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这几年万达海外已立项项目的投资总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元人民币。按照王健林要求,万达的海外发展不仅将并购文化旅游企业,投资五星级酒店,将来还可以成立投资公司搞财务投资。
王健林还颇有民族雄心。他说,在世界500强中,中国约有100家,美国有120多家,很可能再过五年,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就会超过美国。但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绝大多数靠资源垄断形成,而美国是靠市场竞争形成。
王健林认为,中国要真正强盛,在国际上有话语权,需要上百家真正有跨国色彩、有跨国组织特征的企业,因此他希望万达成为中国第一批真正的跨国企业。
2013年11月20日,福布斯杂志将亚洲年度商业人物的桂冠颁给了王健林,并评价其“在世界舞台上体现出来的勇气和表现力,从一个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无边界的中国。他代表了正在开始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国商界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