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清源自小随父学棋,7岁便在京城享有“天才棋手”的美誉。不料1925年吴清源11岁时,父亲病逝,家中断了生活来源,无法在生活费用极高的京城待下去,他母亲只好准备带领家小回福建老家度日。京城一些围棋高手请求段祺瑞施以援助,将吴清源一家留在北平,使吴清源能继续钻研围棋,前途不可限量。段祺瑞要亲自试试吴清源的棋力再说。段有一个习惯,每个星期一的早上,要邀围棋高手至府中厮杀几盘,然后共进早餐。只要段祺瑞赢了,他就认为这一周都会顺。被邀的高手都极为巧妙地应对,每次段祺瑞都能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然后兴致勃勃地与棋手共进早餐。段祺瑞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指名要和吴清源下几盘棋,领吴清源来段府的高手反复叮咛他要小心应对,既不能故意下得太差,但最后一定要巧妙地“输”,决不能赢。吴清源本已答应,谁知段祺瑞看他年龄小,一上场就下出无理手。吴清源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竟将大人叮嘱他的话忘个干净,一时杀得性起,将“段公”杀得溃不成军,狼狈至极。段祺瑞阴沉着脸,站起身,一言不发进了书房。正在几位高手焦虑不安时,段的秘书从书房出来,对众人说“芝帅”还要处理几件公文,请各位先生自用早餐,说着将手中的一百块大洋递给了吴清源。一百大洋在当时是个大数字,段公馆中的佣人一月才两块大洋工钱。以后段祺瑞再不与吴清源下棋,但每月一百大洋决不拖延,后又在1928年资助吴清源去日本学棋。1934年5月,已成日本棋界巨星的吴清源回国探亲,专程赴上海拜望恩公段祺瑞。两人下了两盘棋,一胜一负,平了,心中有数的段祺瑞对结局甚感满意。交谈中,吴清源提及日本正千方百计劝他加入日本籍,他还在犹豫。段祺瑞听了心中甚是不安,不久后上庐山时,几次向蒋介石提出,由国家出面,以优厚条件召吴清源回国,不然一旦吴入了日本籍,将是中国棋界的巨大损失,也会进一步加大中日围棋的差距。但正处在国内外交困、且对围棋无兴趣的蒋介石实在没有精力去管这等“闲事”,虽然口头答应,却并未认真加以办理,颇令段祺瑞感到不满。1936年,已病入膏肓的段祺瑞在庐山听说吴清源已加入了日本国籍,极为遗憾,蒋介石前来探视,他竟不予相见,以表示心中的不满。
段祺瑞1936年8月2日病逝上海,享年71岁。
1946年8月初,国民党理论权威、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重返阔别8年的庐山。别的官员都兴高采烈,戴季陶内心却有些伤感、凄凉,结发35年的妻子钮有恒4年前在重庆病逝,不能和他一起重访庐山西林寺,偿还修寺塑像的夙愿了。
戴季陶这次被安排入住原东谷“109”号别墅。别墅建于1915年,原业主为美国传教士约翰逊,石构两层,地下屋也有两米多高,外墙全由粗石砌成,四角都附建有3米多高的石头撑柱,整栋别墅显得特别粗犷、稳重,玻璃窗上由细木条组成的简洁、清秀的图案和粗犷的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戴季陶上庐山的第一件事便是去三青团庐山夏令营作《和气、忍耐、节省》的演讲,演讲完后,顾不得歇息,第二天便去西林寺视察。当他孤影行单地来到西林寺,面对经过战争的摧残,显得极为破败、萧索的寺庙,心中不由倍感凄凉。这曾是妻子苦心修炼数年的圣地,当年和妻子一起修行的尼姑尚有人在,妻子不但不能和自己一起来还愿,更已是阴阳相隔、天各一方了!妻子临终前再三嘱咐自己一定要尽力为修复西林寺出力,当今之时,百废俱兴,自己恐怕也难以兑现当时答应妻子的诺言了!叹人间,有多少事身不由己,有多少事无可奈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