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课题提出的理论根据;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小学:农村是不同于城市、乡镇的广大地区,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衔接學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阶段的教育,农村小学主要是指位于乡镇的实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育的学校,农村小学是与城市小学相对的概念,反应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状态下的现状。滇源街道白邑小学小学属于一所具有寄宿制、存有多种民族的农村学校,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乡土文化教育:乡土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沉淀、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性文化总称。乡土文化教育是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教师根据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开发和利用当地有教育价值的生产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此课题中的乡土文化意指滇源的乡土文化(俗称凤仪文化),学校实施乡土文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班级文化中体现乡土文化教育。
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文化素养,身心素养及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二)乡土文化研究价值
农村小学生从小生活在乡土文化的氛围中,乡土文化其实已经在他们精神世界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由于缺乏对乡土文化全面的了解和自觉认识,缺少对其应有的人文关怀,学生了解的乡土文化其实是存在糟粕之处的。乡土文化教育的实施,就是引导学生直接的感受、参与体验、探索,对乡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发扬,了解乡土文化知识,提取优良文化传统,内化为自己的乡土文化知识体系,并最终促进乡土文化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的目标
1.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小学有着农村独特的价值观念,农村的生活方式、规则制度许多都是围绕着农村小学建立起来的。因此农村学校教育对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乡土文化教育正是立足农村内部,寻求和遵循农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基础上谋求发展与改善,进而真正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个体价值目标。
现在学生多是从书本了解世界,从家长口中了解社会,缺乏实践性和真实感,与实际生活脱节。推广乡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加强情感的交流。乡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能够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3.学校发展目标。
乡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传承价值、教育启蒙价值、德育价值、个性化和社会价值,乡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既能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又能突出乡土文化特色,二者相得益彰,给学校特色发展道路寻找到了出口,促进学校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历史文化方面。主要是指当地的地方起源、发展历史、文化名人、地域特征等。经过漫长岁月的洗涤和历史发展变革,每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懂得更多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情感和认同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培育生命最初的乡土情怀。
2.民间艺术方面。主要是指当地民间手工工艺、故事传说、绘画、文学作品、戏曲、歌谣等。民间的文化知识调动学生最原始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在实际练习与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给予农村学生艺术熏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培养农村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3.人文景观方面。主要是指当地的历史遗迹、特色建筑等。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景观和地貌特征,培养农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悟能力,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思路;
(一)研究重点
此课题研究重点在于整理滇源的乡土文化,在白邑小学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乡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形成一套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管理系统的方法。
(二)研究难点
1.乡土文化教育认知与行为上的矛盾现象。
虽然师生们普遍对乡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持肯定认可的态度,但是思想上的认识与真正实践中实际情况却存在较大偏差。有的教师认为乡土文化教育并不是学校的事情,没有必要拿到学校中教育,首先要改变这一层教师的研究观念。
2.乡土文化教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及专家匮乏。
乡土文化的实施与物化建设与传统艺术形式息息相关,作为教师的我们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价值观的教育能够顺利完成,但是对于民间艺术内容了解不精通,这也就影响了乡土文化教育的本土性和纯真基因的传承。加上经费短缺,无力请专人指导,这也是一个阻碍因素。
(三)解决思路
1.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
在乡土文化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激发教师乡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乡土文化教育基本基于教师自觉教育的状态中,学校层面应该开设乡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方法,确保乡土文化内容的实施有时间保证,给教师一些开发和实施教材的空间和权利,做好教师乡土文化教育开发和实践坚强的后盾和保障基础。
2.营造良好的乡土文化氛围。
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活跃思维的效果,能有喜爱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课间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素材,营造良好的乡土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乡土文化素养的提升。另外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外的乡土文化氛围,参观访问、艺术欣赏、民间访谈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特色的兴趣。
3.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文化教育资源。
(1)利用当地人文景观资源优势。滇源镇有黑龙潭、青龙潭、白龙潭等大小70个泉眼,汇聚成滇池源头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在政府的保护下环境措施的治理下更显得风景迷人,环境清幽。教师将整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对身边自然景观更加珍惜,形成热爱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情操。
(2)利用当地名胜古迹、民间艺术资源优势。
白邑作为百年小镇,自古就有东鱼西燕南仓北马等历史传说及可考证的文物,加之存有很多古建筑,学生在一切历史建筑中感受神圣和庄严。名人事迹的讲述及相关文物参观让学生了解很多优秀的建设者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为将来有志建设家乡的学生树立好榜样。
课题组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2012年就以“礼仪”传统文化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的三年的礼仪教育活动,学生在礼仪方面的习惯培养得到的广大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肯定。2015年申报区级重点课题《凤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乡土文化的研究成功结题。《农村小学乡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是凤仪文化拓展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科学,实践过程将更加有效合理。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白邑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位于滇源镇白邑村中心地段。学校创办于l913年,最初称“凤仪初级小学”,历经百年历史变迁,形成现有办学规模,多年以来,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以“凤仪文化”建设为宗旨,推崇“和”与“乐”,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知行合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尚若水之品明君子之德”的校训,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构建了具备中华传统文明的“和雅”教育。先后获得:昆明市定点寄宿制学校,市级现代教育示范校、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绿色学校、文明学校等称号。
参考文献:
[1]乡村教育中乡土文化的遮蔽与敞开[J].莫运佳,谢明明.教学与管理.2013(15)
[2]乡土文化在农村学校德育改进中的重要价值[J].辛治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昆明市盘龙区滇源中心学校白邑小学)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小学:农村是不同于城市、乡镇的广大地区,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衔接學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阶段的教育,农村小学主要是指位于乡镇的实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育的学校,农村小学是与城市小学相对的概念,反应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状态下的现状。滇源街道白邑小学小学属于一所具有寄宿制、存有多种民族的农村学校,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乡土文化教育:乡土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沉淀、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性文化总称。乡土文化教育是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教师根据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开发和利用当地有教育价值的生产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此课题中的乡土文化意指滇源的乡土文化(俗称凤仪文化),学校实施乡土文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班级文化中体现乡土文化教育。
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文化素养,身心素养及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二)乡土文化研究价值
农村小学生从小生活在乡土文化的氛围中,乡土文化其实已经在他们精神世界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由于缺乏对乡土文化全面的了解和自觉认识,缺少对其应有的人文关怀,学生了解的乡土文化其实是存在糟粕之处的。乡土文化教育的实施,就是引导学生直接的感受、参与体验、探索,对乡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发扬,了解乡土文化知识,提取优良文化传统,内化为自己的乡土文化知识体系,并最终促进乡土文化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的目标
1.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小学有着农村独特的价值观念,农村的生活方式、规则制度许多都是围绕着农村小学建立起来的。因此农村学校教育对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乡土文化教育正是立足农村内部,寻求和遵循农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基础上谋求发展与改善,进而真正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个体价值目标。
现在学生多是从书本了解世界,从家长口中了解社会,缺乏实践性和真实感,与实际生活脱节。推广乡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加强情感的交流。乡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能够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3.学校发展目标。
乡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传承价值、教育启蒙价值、德育价值、个性化和社会价值,乡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既能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又能突出乡土文化特色,二者相得益彰,给学校特色发展道路寻找到了出口,促进学校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历史文化方面。主要是指当地的地方起源、发展历史、文化名人、地域特征等。经过漫长岁月的洗涤和历史发展变革,每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懂得更多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情感和认同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培育生命最初的乡土情怀。
2.民间艺术方面。主要是指当地民间手工工艺、故事传说、绘画、文学作品、戏曲、歌谣等。民间的文化知识调动学生最原始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在实际练习与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给予农村学生艺术熏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培养农村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3.人文景观方面。主要是指当地的历史遗迹、特色建筑等。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景观和地貌特征,培养农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悟能力,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思路;
(一)研究重点
此课题研究重点在于整理滇源的乡土文化,在白邑小学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乡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形成一套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管理系统的方法。
(二)研究难点
1.乡土文化教育认知与行为上的矛盾现象。
虽然师生们普遍对乡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持肯定认可的态度,但是思想上的认识与真正实践中实际情况却存在较大偏差。有的教师认为乡土文化教育并不是学校的事情,没有必要拿到学校中教育,首先要改变这一层教师的研究观念。
2.乡土文化教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及专家匮乏。
乡土文化的实施与物化建设与传统艺术形式息息相关,作为教师的我们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价值观的教育能够顺利完成,但是对于民间艺术内容了解不精通,这也就影响了乡土文化教育的本土性和纯真基因的传承。加上经费短缺,无力请专人指导,这也是一个阻碍因素。
(三)解决思路
1.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
在乡土文化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激发教师乡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乡土文化教育基本基于教师自觉教育的状态中,学校层面应该开设乡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方法,确保乡土文化内容的实施有时间保证,给教师一些开发和实施教材的空间和权利,做好教师乡土文化教育开发和实践坚强的后盾和保障基础。
2.营造良好的乡土文化氛围。
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活跃思维的效果,能有喜爱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课间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素材,营造良好的乡土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乡土文化素养的提升。另外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外的乡土文化氛围,参观访问、艺术欣赏、民间访谈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特色的兴趣。
3.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文化教育资源。
(1)利用当地人文景观资源优势。滇源镇有黑龙潭、青龙潭、白龙潭等大小70个泉眼,汇聚成滇池源头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在政府的保护下环境措施的治理下更显得风景迷人,环境清幽。教师将整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对身边自然景观更加珍惜,形成热爱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情操。
(2)利用当地名胜古迹、民间艺术资源优势。
白邑作为百年小镇,自古就有东鱼西燕南仓北马等历史传说及可考证的文物,加之存有很多古建筑,学生在一切历史建筑中感受神圣和庄严。名人事迹的讲述及相关文物参观让学生了解很多优秀的建设者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为将来有志建设家乡的学生树立好榜样。
课题组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2012年就以“礼仪”传统文化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的三年的礼仪教育活动,学生在礼仪方面的习惯培养得到的广大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肯定。2015年申报区级重点课题《凤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乡土文化的研究成功结题。《农村小学乡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是凤仪文化拓展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科学,实践过程将更加有效合理。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白邑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位于滇源镇白邑村中心地段。学校创办于l913年,最初称“凤仪初级小学”,历经百年历史变迁,形成现有办学规模,多年以来,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以“凤仪文化”建设为宗旨,推崇“和”与“乐”,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知行合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尚若水之品明君子之德”的校训,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构建了具备中华传统文明的“和雅”教育。先后获得:昆明市定点寄宿制学校,市级现代教育示范校、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绿色学校、文明学校等称号。
参考文献:
[1]乡村教育中乡土文化的遮蔽与敞开[J].莫运佳,谢明明.教学与管理.2013(15)
[2]乡土文化在农村学校德育改进中的重要价值[J].辛治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昆明市盘龙区滇源中心学校白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