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特色小镇在小康社会建成、健康中国建设及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集养老、旅游、健康、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现阶段,立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及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了一批农业特色小镇,但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定位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创新不鲜明的问题。因此,文章在明确地方特色小镇政策背景和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分析特色小镇的发展问题,提出具体的路径优化策略。
关键词:地方特色小镇;路径优化;江苏省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培育模式与优化对策研究”(17YSD002)研究成果。
地方特色小镇是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的综合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同时也是优秀人才、新型业态及高端产业集聚的关键平台,既体现在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的功能叠加上,还体现在生态、生活、生产的融合上。地方特色小镇构建在产业结构优化与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破解资源瓶颈,优化产业布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媒介与新方向。本文以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为例,探究地方特色小镇的内涵及背景,明确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我国特色小镇的路径优化及策略制订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能为江苏省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地方特色小镇的政策背景与基本内涵
(一)地方特色小镇的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尤其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层面上,党中央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要通过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助力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经济优化升级,使特色小镇成为我国经济升级、产业发展的新动力。2018年,国家发改委结合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及实施细则,与相关机构就特色小镇发展工作,从资金支持、产业培养、政策引导等层面给予支持。
(二)地方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定产业定位,构建产业价值链,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是打造地方特色小镇的关键和重点。我国特色小镇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与文化传统,“宜农则农”“宜产则产”,培育出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拓展产业价值链,使供给侧改革更契合时代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切实实现地方特色产业从“特”转到“聚”“强”“合”的发展目标。通常来讲,特色小镇是我国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的新形式与新形态,积极培育特色小镇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聚焦富民”理念的现实表征,同时也是我国实现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的关键和抓手。特别在经济新形态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能够为我国探寻经济新增长点、推进供给侧改革及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依据和支持,使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得到可持续性、和谐发展。
二、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模糊
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设起步较早,所以在江苏省地方特色小镇的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浙江省的影响,且在规划、政策等层面上有较为明显的模仿、套用痕迹。而由于江苏省与浙江省在农耕文化、经济资源及生态资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难以适应江苏省的产业发展诉求,严重影响到小镇的建设质量。而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产业离散问题比较严重,缺乏产业引领,精炼度不够,是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究其原因在于特色小镇定位较为模糊,导致江苏省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难以借鉴其他省份的建设经验,使产业发展过于凌乱。对此,江苏省应形成集约化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重点发挥特色产业的经济优势,通过本土化改革,形成地方化、特色化的经济发展形态,进而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提升特色小镇的建设质量。
(二)权责不清
在地方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江苏省还没有形成大批经营性企业和机构入驻小镇的格局,相关部门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导致小镇居民难以参与地方特色小镇的经济建设,致使当前的小镇建设主体出现权责不清晰、不明确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居民、企业、政府在小镇建设中的责任缺失及权责模糊上,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导致特色小镇难以汇集各方力量提升小镇建设质量和效率,严重影响到江苏省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质量。而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小城镇是农村生活、文化、经济及政治的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小镇的重点是振兴小农,是发展小农。江苏省是我国面积较小的地区之一,小农经济是江苏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然而地方特色小镇在城镇体系及行政序列中却难以得到重视,致使行政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推进小农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升级,致使小农发展与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错位性问题。此外,政府、农民、居民、企业在小农与产业发展上的权责不清是影响江苏省构建特色小镇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三)缺乏创新
在江苏省构建特色小镇,发展产业经济的名单中,拥有创新特色及科技特色的小镇较多,而农业小镇、体育小镇的数量相对不足。目前,江苏省在地方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及产业修缮的作用,可以切实提升农业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质量与效率,但这类小镇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创新驱动,难以与科技小镇相匹敌。由于江苏农业产业链尚不完善,所提供的产品价值不高,容易导致农业特色小镇陷入发展瓶颈。在功能上,农业小镇与体育小镇、休闲小镇很多只停留在产品供应上,而在应用新技术、新理念上,改进产品供给形式与生产过程的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在特色小镇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信息化、现代化及创新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合、线下与线上的融合,提高产业融合的质量,为推动地方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优化策略
(一)定位特色产业
江苏省地方特色小镇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优选出差异化的渔业、休闲业及餐饮业等作为产业发展主题,通过差异定位与细分市场的方式,对产业链进行合理布局,进而从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等方面,使产业发展模式从下游生产向上游研发的方向拓展,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譬如泰州大泗中药养生小镇是以珍稀花卉、药材及加工业为主的,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拓宽产业发展维度,使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定位更加清晰、更加明确。而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上,該小镇的定位是大力发展养生产业,根据“医药养游”的基本原则,以中药中医为主题,重点突出养生养老和文化旅游在小镇建设中的价值,并通过科技园建设增强了医疗保健产业的内驱动力,提升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质量。
(二)明确主体权责
在地方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与引导作用,通过统筹规划、规范市场的方式,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质量。而要想明确企业、居民、农民在小镇建设中的责任,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以企业为特色小镇主体,促进项目发展与建设,提高经济发展与建设质量。通常来讲,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能够灵敏地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发展与变化,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作出战略调整及决策优化,进而提高地方特色小镇在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上的质量。其次是居民,虽然居民和企业在理想追求与价值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居民却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主体,能够使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市场拓展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最后是农民,农民在地方特色小镇发展中拥有难以替代的地位,是小镇建设的主体之一,既拥有参与小镇建设的义务,还拥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责。此外,江苏省相关部门应将特色小镇建设纳入城镇体系及行政序列的体系中,肩负起发展小农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彰显小农生产在小镇建设中的价值。
(三)构建创新机制
创新是江苏省打造特色小镇的关键和重点。“特色”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含义,因此注重创新、发展创新是地方特色小镇得以建设、得以发展、得以延续的关键和基础。与此同时,注重创新、关注创新、驱动创新又是江苏省破解小镇建设中产业发展同质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的关键,能够切实提升特色小镇的市场竞争力,使旅游、文化、产业得到充分融合。首先,以融合创新为抓手,构建多元的产业创新空间。即通过在生态繁育、技术创新、休闲观光、综合种养等层面上,构建“文”“人”“城”“产”融合发展的发展模式,使人文气息、产业特色及资源禀赋在融合发展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其次是科技创新,在农业小镇、休闲小镇、体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或企业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创新特色小镇的建设形式和发展模式,使特色小镇拥有信息化、现代化及智能化的发展特征。
四、结语
江苏省在建设地方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农民、居民、企业、政府为主体,关注生态、社会及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促进各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调整。在特色小镇路径优化的层面上,应结合特色小镇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制订与之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地方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正贤.特色小镇政策的区域比较与优化研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4-116.
[2]周文静,李凌,张瑞林,等.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机理、演化模式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2):33-39.
[3]冯云廷.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空间-文化三维组织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7(6):92-95.
[4]赵士雯,赵艳华,国福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镇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2016(10):22-25.
作者简介:
王堞凡,博士,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景观生态。
关键词:地方特色小镇;路径优化;江苏省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培育模式与优化对策研究”(17YSD002)研究成果。
地方特色小镇是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的综合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同时也是优秀人才、新型业态及高端产业集聚的关键平台,既体现在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的功能叠加上,还体现在生态、生活、生产的融合上。地方特色小镇构建在产业结构优化与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破解资源瓶颈,优化产业布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媒介与新方向。本文以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为例,探究地方特色小镇的内涵及背景,明确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我国特色小镇的路径优化及策略制订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能为江苏省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地方特色小镇的政策背景与基本内涵
(一)地方特色小镇的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尤其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层面上,党中央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要通过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助力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经济优化升级,使特色小镇成为我国经济升级、产业发展的新动力。2018年,国家发改委结合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及实施细则,与相关机构就特色小镇发展工作,从资金支持、产业培养、政策引导等层面给予支持。
(二)地方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定产业定位,构建产业价值链,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是打造地方特色小镇的关键和重点。我国特色小镇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与文化传统,“宜农则农”“宜产则产”,培育出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拓展产业价值链,使供给侧改革更契合时代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切实实现地方特色产业从“特”转到“聚”“强”“合”的发展目标。通常来讲,特色小镇是我国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的新形式与新形态,积极培育特色小镇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聚焦富民”理念的现实表征,同时也是我国实现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的关键和抓手。特别在经济新形态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能够为我国探寻经济新增长点、推进供给侧改革及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依据和支持,使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得到可持续性、和谐发展。
二、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模糊
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设起步较早,所以在江苏省地方特色小镇的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浙江省的影响,且在规划、政策等层面上有较为明显的模仿、套用痕迹。而由于江苏省与浙江省在农耕文化、经济资源及生态资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难以适应江苏省的产业发展诉求,严重影响到小镇的建设质量。而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产业离散问题比较严重,缺乏产业引领,精炼度不够,是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究其原因在于特色小镇定位较为模糊,导致江苏省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难以借鉴其他省份的建设经验,使产业发展过于凌乱。对此,江苏省应形成集约化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重点发挥特色产业的经济优势,通过本土化改革,形成地方化、特色化的经济发展形态,进而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提升特色小镇的建设质量。
(二)权责不清
在地方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江苏省还没有形成大批经营性企业和机构入驻小镇的格局,相关部门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导致小镇居民难以参与地方特色小镇的经济建设,致使当前的小镇建设主体出现权责不清晰、不明确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居民、企业、政府在小镇建设中的责任缺失及权责模糊上,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导致特色小镇难以汇集各方力量提升小镇建设质量和效率,严重影响到江苏省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质量。而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小城镇是农村生活、文化、经济及政治的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小镇的重点是振兴小农,是发展小农。江苏省是我国面积较小的地区之一,小农经济是江苏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然而地方特色小镇在城镇体系及行政序列中却难以得到重视,致使行政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推进小农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升级,致使小农发展与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错位性问题。此外,政府、农民、居民、企业在小农与产业发展上的权责不清是影响江苏省构建特色小镇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三)缺乏创新
在江苏省构建特色小镇,发展产业经济的名单中,拥有创新特色及科技特色的小镇较多,而农业小镇、体育小镇的数量相对不足。目前,江苏省在地方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及产业修缮的作用,可以切实提升农业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质量与效率,但这类小镇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创新驱动,难以与科技小镇相匹敌。由于江苏农业产业链尚不完善,所提供的产品价值不高,容易导致农业特色小镇陷入发展瓶颈。在功能上,农业小镇与体育小镇、休闲小镇很多只停留在产品供应上,而在应用新技术、新理念上,改进产品供给形式与生产过程的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在特色小镇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信息化、现代化及创新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合、线下与线上的融合,提高产业融合的质量,为推动地方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优化策略
(一)定位特色产业
江苏省地方特色小镇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优选出差异化的渔业、休闲业及餐饮业等作为产业发展主题,通过差异定位与细分市场的方式,对产业链进行合理布局,进而从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等方面,使产业发展模式从下游生产向上游研发的方向拓展,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譬如泰州大泗中药养生小镇是以珍稀花卉、药材及加工业为主的,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拓宽产业发展维度,使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定位更加清晰、更加明确。而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上,該小镇的定位是大力发展养生产业,根据“医药养游”的基本原则,以中药中医为主题,重点突出养生养老和文化旅游在小镇建设中的价值,并通过科技园建设增强了医疗保健产业的内驱动力,提升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质量。
(二)明确主体权责
在地方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与引导作用,通过统筹规划、规范市场的方式,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质量。而要想明确企业、居民、农民在小镇建设中的责任,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以企业为特色小镇主体,促进项目发展与建设,提高经济发展与建设质量。通常来讲,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能够灵敏地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发展与变化,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作出战略调整及决策优化,进而提高地方特色小镇在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上的质量。其次是居民,虽然居民和企业在理想追求与价值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居民却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主体,能够使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市场拓展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最后是农民,农民在地方特色小镇发展中拥有难以替代的地位,是小镇建设的主体之一,既拥有参与小镇建设的义务,还拥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责。此外,江苏省相关部门应将特色小镇建设纳入城镇体系及行政序列的体系中,肩负起发展小农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彰显小农生产在小镇建设中的价值。
(三)构建创新机制
创新是江苏省打造特色小镇的关键和重点。“特色”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含义,因此注重创新、发展创新是地方特色小镇得以建设、得以发展、得以延续的关键和基础。与此同时,注重创新、关注创新、驱动创新又是江苏省破解小镇建设中产业发展同质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的关键,能够切实提升特色小镇的市场竞争力,使旅游、文化、产业得到充分融合。首先,以融合创新为抓手,构建多元的产业创新空间。即通过在生态繁育、技术创新、休闲观光、综合种养等层面上,构建“文”“人”“城”“产”融合发展的发展模式,使人文气息、产业特色及资源禀赋在融合发展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其次是科技创新,在农业小镇、休闲小镇、体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或企业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创新特色小镇的建设形式和发展模式,使特色小镇拥有信息化、现代化及智能化的发展特征。
四、结语
江苏省在建设地方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农民、居民、企业、政府为主体,关注生态、社会及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促进各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调整。在特色小镇路径优化的层面上,应结合特色小镇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制订与之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地方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正贤.特色小镇政策的区域比较与优化研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4-116.
[2]周文静,李凌,张瑞林,等.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机理、演化模式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2):33-39.
[3]冯云廷.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空间-文化三维组织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7(6):92-95.
[4]赵士雯,赵艳华,国福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镇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2016(10):22-25.
作者简介:
王堞凡,博士,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景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