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中龄林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来源 :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ovenor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祁连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随海拔(2 700~3 300 m)的变化规律,为预测祁连山区的产水能力和实施黑河流域植被-水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祁连山中段北坡的排露沟小流域,沿海拔梯度,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布设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在2 700~2 800,2 800~2 900,2 900~3 100和3 100~3 300 m 4个海拔区段共设置15块20 m×20 m样地。利用已有的青海云杉生物量估算方程,计算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的平均值、各海拔区段内的森林生物量以及不同径级树木对总生物量的贡献量,据此分析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随海拔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为(128.61±50.25)t·hm-2,中树(12.5 cm<DBH≤22.5 cm)和大树(DBH>22.5 cm)是森林生物量的主要来源,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4%和35%,小树(5 cm<DBH≤12.5 cm)的生物量较少,仅占21%。随海拔升高,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呈"单峰"变化,在海拔2 700~2 800 m为(135.43±21.25)t·hm-2,在海拔2 800~2 900 m达到最大为(152.33±73.01)t·hm-2,在海拔2 900~3 100 m为(124.28±39.54)t·hm-2,在海拔3 100~3 300 m最小为(100.48±65.69)t·hm-2。不同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主要来源不同,在海拔2700~2 800 m,以中树生物量最多,为63.54 t·hm-2(占该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48%);在海拔2 800~2 900 m,中树生物量继续增加,达到90.53 t·hm-2(占该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59%),在海拔2 900~3 100 m,大树成为森林生物量的主要来源,其生物量为54.46 t·hm-2(占该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45%);在海拔3 100~3 300 m,大树生物量继续增加,达到71.46 t·hm-2(占该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71%)。与附近地区相比,研究区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128.61 t·hm-2)与祁连山哈溪林场(132.90 t·hm-2)、祁连山平均值(169.80 t·hm-2)和全国平均值(156.66 t·hm-2)相近,但比甘肃省肃南县(282.54 t·hm-2)、祁连山寺大隆林区(217.41 t·hm-2)和祁连山北坡山区的平均值(209.24 t·hm-2)小。【结论】林分密度、温度和降水共同决定了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海拔变化规律,海拔2 800~2 900 m是本研究区青海云杉林生长的最适宜场所。
其他文献
在0、1、3和5g·L-1NaCl处理下,采用X-射线微区分析法对安徽黄山、江西九江及云南昆明3个种源青钱柳的幼苗根部离子分布及幼苗生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或5g·L-1NaCl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
"吃空饷"现象不仅是违法违规行为,更是一种"隐形腐败",对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不良影响。治理"吃空饷",加大监督"吃空饷",需要重拳出击,通过依靠群众、媒体的力量,依靠完善相关制度,
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承载着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健康宣传教育等群体性预防工作,是当前我国公共卫生工作最为基础性、具体性的前沿阵地。全面加强档案意识对当前基层公
本文以青钱柳子叶为材料,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ABA和IBA对子叶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并对不定根发生与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0.5~5mg·mL-
钢丝网架混凝土夹芯墙板作为一种轻质、高强、施工便捷的构件已广泛应用于多层住宅和办公楼,研究该类墙板的受力性能可有效确保其结构使用安全。文章选用三种代表性的计算方
农林复合系统是一种动态的自然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总结我国农林复合系统在光能、水分、养分及土地等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研究进展,认为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等重要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重大慢性疾病之一,为了防治该疾病,世界各国的研究获得了显著成果,笔者就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做简单总结。
通过钢丝网混凝土夹芯板平面外受弯全过程试验,分析了钢丝网架混凝土夹芯板裂缝开展及其变形特点,重点研究了夹芯板工作过程中部分共同作用的特性,提出了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表现黄化、丛枝、顶枯等症状的绣线菊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约1.2kb的特异性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其病原为植原体。RFLP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