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环境教育结合于一体,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如何进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课题就摆到了每个地理教师的面前。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环境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有效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就必须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地理这门学科,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简要地论述提高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从入门开始,渐进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的兴趣
从学德国“洪堡时代”开始至今日,两百余年间,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解释自然现象还是研究人类文化历史,地理学无处不在。可以说,地理学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自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比如,太阳的起起落落、日夜交替,火山的喷发、沉寂,海水的波涛汹涌这些无不是地理现象;再比如,江西的农业发展与地貌关系,国际上的地缘政治与国家博弈,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中处处充斥着地理知识;最后再到全球性的人口问题、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等这些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皆是初中地理课所要探讨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答困惑,这就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兴趣的根本所在。
二、正确认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最近推行的课程改革中,“以学生素质为本”这一理念被列为重点。这一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塑造。由此而生的是与之对应的教材理念发生了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它强调教师自己斟酌,适当取舍教材内容。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形式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比如,初二年级上下册中包括中国自然分区的内容。然而,由于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应当自己充实教学内容,并且配以相关的图文,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加感兴趣。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方式,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花园”。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初中地理教师的当务之急。
传统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教”自然更多地被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学校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是传统教学的体现。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只强调考试分数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对兴趣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新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而言做了许多地改进。其具体内容为:新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它要求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说,学生要主动地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和以往只是作为被动知识接受者有很大的区别。经过一段的时间,诸如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经就在中学范围内开展环境教育达成了共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仅需要把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和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需要让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彼此互动起来。教师是教学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扮演了学习和创造的角色。当学生学习了一些必要的环境知识以后,进一步地,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以供学生研究、观察并且启发他们联想身边的所见所闻来寻找课题,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环境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
五、多鼓励学生关注当今时事,社会热点
我们人类是社会的人类,更是自然的人类。因此,地理的学习应当与当今社会最新最热的时事紧密相连。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追踪当今地理发展的最新最热点,研究地理学与当今热点问题存在的一系列的联系。学生敏捷的思维由此可以得到锻炼,并且,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也就因此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J].河南教育,2008,(7).
作者简介:李鑫才,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初中部,邮编:344000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环境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有效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就必须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地理这门学科,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简要地论述提高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从入门开始,渐进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的兴趣
从学德国“洪堡时代”开始至今日,两百余年间,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解释自然现象还是研究人类文化历史,地理学无处不在。可以说,地理学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自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比如,太阳的起起落落、日夜交替,火山的喷发、沉寂,海水的波涛汹涌这些无不是地理现象;再比如,江西的农业发展与地貌关系,国际上的地缘政治与国家博弈,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中处处充斥着地理知识;最后再到全球性的人口问题、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等这些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皆是初中地理课所要探讨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答困惑,这就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兴趣的根本所在。
二、正确认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最近推行的课程改革中,“以学生素质为本”这一理念被列为重点。这一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塑造。由此而生的是与之对应的教材理念发生了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它强调教师自己斟酌,适当取舍教材内容。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形式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比如,初二年级上下册中包括中国自然分区的内容。然而,由于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应当自己充实教学内容,并且配以相关的图文,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加感兴趣。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方式,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花园”。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初中地理教师的当务之急。
传统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教”自然更多地被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学校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是传统教学的体现。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只强调考试分数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对兴趣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新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而言做了许多地改进。其具体内容为:新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它要求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说,学生要主动地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和以往只是作为被动知识接受者有很大的区别。经过一段的时间,诸如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经就在中学范围内开展环境教育达成了共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仅需要把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和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需要让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彼此互动起来。教师是教学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扮演了学习和创造的角色。当学生学习了一些必要的环境知识以后,进一步地,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以供学生研究、观察并且启发他们联想身边的所见所闻来寻找课题,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环境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
五、多鼓励学生关注当今时事,社会热点
我们人类是社会的人类,更是自然的人类。因此,地理的学习应当与当今社会最新最热的时事紧密相连。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追踪当今地理发展的最新最热点,研究地理学与当今热点问题存在的一系列的联系。学生敏捷的思维由此可以得到锻炼,并且,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也就因此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J].河南教育,2008,(7).
作者简介:李鑫才,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初中部,邮编:3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