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40例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lovezk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4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X2=15.3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加强用药途中的巡视,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864.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4-02
  
  
  双黄连注射液是由连翘、黄芩、金银花等药物组成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炎、抑菌及增强免疫体抗力等药理作用的注射液,能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也能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轻型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发热及急性扁桃体炎等临床症状。但随着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观察探讨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4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11~68岁,平均年龄为45.5岁,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2 试验方法
  1.2.1 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试验:对6例心率失常患者,给予肌注双黄连注射液2~4ml/次,1天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1.2.2 抑菌解热作用试验:对5例检出革兰阴性菌和6例检出革兰阳性菌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10~20ml配入5~10%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1天1~2次,依据1ml/kg进行配置,观察治疗前后的解热曲线变化,并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
  1.2.3 抗病毒作用试验:对5例肺炎、3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例胰腺炎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10~20ml配入5~10%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1天1~2次,依据1ml/kg进行配置,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变化。
  1.2.4 免疫调节试验:对5例病毒性肺炎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10~20ml配入5~10%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1天1~2次,依据1ml/kg进行配置,观察检测治疗前后IgM水平及CD4细胞数目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治愈:将心率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将心率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有效:心率失常的VT、VP及Vf的阈值仍有出现,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心率失常的VT、VP及Vf的阈值没有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3.2 抑菌解热作用:治愈:给药2~3h后出现明显的解热效应,疗程结束后经细菌培养为阴性;显效:有明显的解热效应,细菌培养为阳性或弱阳性;有效:有解热效应,但无完全解热,细菌培养为阳性;无效:无解热效应,细菌培养为阳性。
  1.3.3 抗病毒作用:治愈:治疗后血常规各指标回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血常规各指标基本回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等指标仍未恢复正常水平;无效: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无变化。
  1.3.4 免疫调节作用:治愈:治疗后IgM水平及CD4细胞数目升高至正常水平;显效:治疗后IgM水平及CD4细胞数目显著升高;有效:IgM水平及CD4细胞数目有所提高;无效:IgM水平及CD4细胞数目无变化[1]。
  总有效率=痊愈率+ 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不良反应8例,总有效率80.0%,其中以抑菌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方面的治疗(X2=25.7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X2=15.3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不良反应均对症处理后症状自行消失,时间为15min~10d,无1例加重。见表2。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抗心律失常治疗
  6
  1
  3
  1
  1
  66.7%
  抑菌治疗
  11
  5
  5
  1
  0
  90.9%
  抗病毒治疗
  10
  4
  5
  1
  0
  90.0%
  抗炎治疗
  8
  1
  5
  2
  0
  75.0%
  免疫治疗
  5
  0
  3
  2
  0
  60.0%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处理效果[n(%)]
  
  不良反应
  例数
  发生率
  经处理后症状消失
  过敏反应
  8
  20.0%
  8(100%)
  肠胃道反应
  3
  7.5%
  3(100%)
  神经系统症状
  1
  2.5%
  1(100%)
  呼吸系统症状
  1
  2.5%
  1(100%)
  心脑血管系统症状
  1
  2.5%
  1(100%)
  其它
  2
  5.0%
  2(100%)
  3讨论
  双黄连注射液是由连翘、黄芩、金银花等药物组成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炎、抑菌及增强免疫体抗力等药理作用的提取物制剂,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本文中统计发现,双黄连注射液以抑菌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抗病毒治疗效果,即其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疗效最为确切,耐药性低。但随着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本文统计发现,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双黄连注射液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主要是因为其药理机制,由于内含的金银花有异绿原酸及绿原酸成分,除了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外,还是一定的致敏原,能引起变态反应,是此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2]。另外,因为双黄连注射液属于复方制剂,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若经口服方法给药时能通过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分解”及 “排泄”掉,但经过静点直接进入到血液系统后,就可能由于没有得到消化系统的作用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抑菌解热、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其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通常在用药后10~30min出现,因此,应在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加强用药途中的巡视,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春联,苗明三,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与临床研究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066-3068
  [2]徐国良,张卓辉,张增珠等,双黄连注射剂过敏症动物模型的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2):153
  
其他文献
【摘要】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的药品。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容易发生混淆,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仪器的使用,使中药鉴定方法更多样、更科学,但是传统的鉴别方法是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是几千年的人类智慧结晶,不但能鉴别药材真伪,还能判断药材品质以及是否是地道药材,而且方法简单、快速。传统的药材鉴别方法主要有观形、
期刊
【摘要】  目的:桑椹是既是食用又是药用的水果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本文对它所含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新鲜桑椹的甲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后,通过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进行分离,得到的馏分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 结果:经过两次分离,各得到12个和7个馏分,大部分的馏分显示出了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结论:日常食用的药食两用水果桑椹中含有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日常饮食的摄入达到抗
期刊
【摘要】  目前,我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职能有限,不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服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建设。因此,应该通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来构建和谐医院。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机制  Building a harmonious hospit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se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IL-1β、NF-κBp65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只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采用改良高脂餐法制备脂肪肝模型。应用光镜、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IL-1β、
期刊
【摘要】  针对现代医学教育重视“已病”,忽视“未病”,缺乏对患者人文关怀的现状,笔者根据中医“治未病”理念,以及对现代医学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加强对保健知识、强调人文教育等多项改革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治未病;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3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学的认识也不断更新,由单纯
期刊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目前全球范围内HCV感染率约3%,感染总人数超过2亿,我国约4000多万人感染HCV。HCV感染后,由于HCV的复杂度使得病毒的变异达20多种,抗原呈递DC细胞功能的失调,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弱,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50%-85%的急性感染者容易转为慢
期刊
以疾病为中心传统模式已被新的医学模式“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模式替代,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经济是药学服务当前最主要的目的,药学服务的核心和关键是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因而如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与核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向病人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是每一个从事药学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1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采用药物治
期刊
【摘要】  探讨了现存的教育模式,以及现代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总结、回顾开展临床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在中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妥善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临床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注重研究生中医理论和临床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中医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
期刊
三伏灸,又称三伏贴,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也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随着亚健康的增多及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未病先防,冬病夏治等保健理念越来越受欢迎,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是中医“治病求本”的方法。  三伏灸的具体方法为每年的三伏天(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庚日)时间,
期刊
当今医院中的药学工作模式早已由先前的“保证药品供给”转化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也就是从被动服务的模式转化成了主动服务的新型模式。这就给我们门诊窗口的所有药剂人员以及药师提出了比原先更高一步的严格要求,给药学服务注入了全新的内容,扩大了药品服务的内涵。而服药注意事项告知又是其调剂工作的关键所在。  服药注意事项告知是指药剂人员在药品调剂过程中,通過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将药品的用法、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