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的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会,目前新的考古挖掘工作已经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三星堆再一次震惊了世界。
这次考古工作也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考古报告、挖掘现场、专家解析等信息,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几乎所有的传媒手法,将这次考古挖掘工作呈现在观众面前,三星堆一时间成为了媒体的焦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讨论。三星堆从何而来?为何所有文物都如此奇特?三星堆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有没有关联?是不是外星人的产物?诸多新老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三星堆走入人们的视野
三星堆最早的线索开始于1929年一个偶然的发现。据说,当时一位名叫燕道诚的四川广汉农民在修水渠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埋藏坑,坑中发现了一些玉器和石器。他觉得自己得了意外之财,将坑中器物挖掘出来后转手卖了出去,这些流傳到市面上的器物引起了当时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籍教授葛维汉的注意。于是,在1934年,一支中美学者组成的考古队对这个遗址进行了挖掘,这次挖掘并没有太多惊人的发现。因为对于考古队来说,挖出来的东西他们并不认识,也与他们概念中中国古代的器物并不相同。考古队还特地去找当时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川籍学者郭沫若来辨认这些器物。由于当时郭沫若身在日本,他们特地将相关资料寄往日本,希望可以从郭沫若那里得到答案。
那时候,中国考古学正处于初创阶段,而西南地区基本上还没有人做过田间考古挖掘,郭沫若也并非田野考古专业出身,对这些器物自然也是一筹莫展。但他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直觉,认为这批器物非常重要,而且通过资料,判断这批器物的年代应该是介于周汉之间。虽然在当时没有给三星堆一个定论,但这次挖掘活动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用考古的实物材料证明了在殷商时代除了中原地区以外,在中国的边僻之地同样存在着特色鲜明、传统悠久的考古学文化。历史学家结合文献材料,把它跟古代的蜀加以比对,成为了从考古学角度研究古蜀文明的起点。
之后随着战争蔓延,考古研究工作进入了停摆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对以前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比对,随后,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挖掘工作。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现了2座大型的祭祀坑,出土了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象牙、货币、海贝、铜贝等各类珍贵文物多达6000余件,而其中一些文物的造型之独特,震惊了全世界,以至于很多人将目光从“古埃及”“古玛雅”转到了三星堆。
诡异的文物
在挖掘过程中,令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数量众多的青铜面具和头像。此前,在中原地区的考古工作中已经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有鼎、盆,但没有青铜面具。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面具,几乎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巨大的方形下巴,脸型与现代东亚人大相径庭,一眼看上去,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而所有青铜面具中,最引人注意的非“青铜纵目面具”莫属。
“青铜纵目面具”一共出土了3件,最大的宽1.38米、高0.66米,如此巨大的面具,显然普通人是无法佩戴的。而面具的造型则更是夸张,2个巨大的扇风耳向两侧伸展,而面具的眼睛则是纵目,也就是眼睛呈柱状向前凸出,伸出多达16厘米!而较小的2个面具额头上延伸出数十厘米的装饰,这也是从来没见过的。如此超现实的造型,让“青铜纵目面具”给人以极其强烈的震撼力和威慑感。面具到底是按照谁的样子铸造的?青铜头像虽然没有“纵目”,但眼睛造型同样非常夸张,大到不成比例。一些头像上还戴着黄金面具,充满神圣和威严。有人猜测,地位最高的人戴着金面具,相对低一些的不戴面具,而戴着“青铜纵目面具”的,可能就是“神”。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雕像群中,足以领衔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青铜大立人像”莫属,这个雕像通体高度达到了2.6米,其中人像高1.8米。这是全世界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被称为“青铜人像之王”。雕像的整体形象典雅庄重,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天赋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青铜像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好像在拿着什么“法器”。这个“法器”究竟是什么呢?从拥有毁天灭地能力的“上古神器”,到与“外星人”沟通的通信工具等说法层出不穷。还有人认为,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和人像与古玛雅文明的雕像有相似之处,所以认为三星堆与古玛雅有所关联,而中国和中美洲相隔浩瀚的太平洋,他们便认为是有 “神”或者“外星人”同时影响了两个文明。
除了青铜面具和雕像,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也让人不禁将三星堆与“神”联系到一起。“青铜神树”通体高度达到了3.96米,将近4米的高度在青铜器中独一无二。“青铜神树”的底座是三山相连的“神山”造型,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分3层,每层3枝,共9枝,树枝上立着神鸟,全树共有27枚果实,9只神鸟。树侧还有1条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这样的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国的古籍《山海经》中描述的神树“若木”和“扶桑”,而“九鸟”又与上古“十日神话”中的“金乌”有所关联。《山海经》本身就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部奇书,认为它描写的是失落的上古文明,甚至还有人说《山海经》记录的是“神”的世界。而随着近些年很多探险和奇幻小说的盛行,“青铜神树”的概念也被引入了小说。除了“青铜神树”,三星堆还有大量关于鸟的形象出现,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人们将鸟与太阳联系在一起。而在古埃及神话中,太阳神“拉”正是鸟头人身的形象,所以便有人认为三星堆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如果说前面的那些青铜器还属于正常范畴,那“铜太阳形器”就显得有点超自然了。看到“铜太阳形器”的第一眼,大多数人一定会以为这是“恶搞”的物品——这不就是汽车的方向盘吗?怎么可能出现在3000多年前呢?的确,“铜太阳形器”真的很像汽车的方向盘,也有人认为像汽车的轮毂,但无论如何,这都像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而三星堆文明的创造者,又怎么会知道汽车的存在呢?更何况是在具有很强仪式感的“祭祀坑”中。“铜太阳形器”与古玛雅的“宇航服人像”被很多人当成古代消失的先进文明的证据。
除了青铜器,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玉器和陶器很多也有着十分独特的外形,尤其是2020年出土的陶猪,更是一经发布便登上各大網络媒体的头条。这件3200年前的陶猪,与前些年火遍全球的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坏猪几乎一模一样,尤其是陶猪的表情充满了“动漫式”的笑容,让人很难相信几千年前的人们能有如此强大的想象力,可以将猪塑造成这个形态。而网友们更是脑洞大开,甚至在想:是不是真的有人从现代穿越回了古代、带领着古代的人们制造出现代化美术风格如此强烈的作品?
精美的青铜器,“上古奇书”的印证,奇异到有些“超自然”的器物风格,加上三星堆又处在“神秘”的北纬30度,还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陷入了“狂欢”,把各种标签都贴到了三星堆的身上。
并不神秘的三星堆
随着考古学家对三星堆文物的对比研究,神秘的三星堆也逐渐被揭开了面纱。
三星堆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根据对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研究,三星堆文明经过了4个时期,是有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之间的完整文化发展过程的。三星堆文化是悠久的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它由古代西南地区人民创造,随后与中原文明相互融合,最终共同组成灿烂的华夏文明。比如“纵目”,在古代彝族和纳西族的传说中,都有“纵目”的说法出现。西汉杨雄的《蜀王本纪》中提到的古蜀国的第一个王蚕丛,在传说中也是“纵目”。由此看来,“纵目”描述的并不是外星人或者望远镜,而是对祖先崇拜的一种夸张式的表现方式。
除了祖先崇拜,三星堆文明中还有强烈的太阳崇拜与眼睛崇拜。对上古文明来说,带来光和热的太阳是非常普遍的崇拜对象,几乎世界上所有文明都有对太阳崇拜的痕迹,所有的古文明神话中,几乎都有自己的“太阳神”。三星堆文明也不例外。经过大量的资料对比,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以及其他很多器物上面,都是受到太阳崇拜的影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那个“青铜方向盘”了。“方向盘”的整体造型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中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纹饰十分相似,可以认为是代表太阳的祭祀用品,在神庙内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
从太阳崇拜衍生出的鸟类崇拜和眼睛崇拜,是三星堆出现大量鸟类和夸张眼睛造型的原因。在《山海经》《淮南子》《论衡》等古籍中,将鸟看成是太阳的化身,“金乌”的说法在传说中非常普遍,而在传说中,太阳的父亲帝俊的图腾就是鸟。其实这种以动物生存习惯来解释自然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古埃及人认为鸟在天上飞,所以太阳神“拉”的星象就是鸟头,而看到胡狼吃腐肉和尸体,所以便认为胡狼是死亡的象征。古埃及神话中的“死亡使者”阿努比斯就是狼头人身的形象。同样,三星堆文明对眼睛的崇拜也是如此,在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中,有很多认为太阳是由动物或者神的眼睛变成的。
而对于三星堆文明的由来,经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认定三星堆是土生土长的华夏文明,并非源于“古玛雅”“古埃及”或者其他文明。而且,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虽然有所差异,但更多的是内在的联系与交流。除了青铜器,三星堆还出土了大量的玉璧、玉琮、玉璋等玉器,无论是造型还是雕饰,都与中原文明一脉相承。而“青铜大立人”的圈手造型,也与陕西宝鸡茹家庄弛墓和云南晋宁石寨山滇墓出土的铜人相似。“青铜神树”更是中国宇宙树伟大的实物标本,当可视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绝、人神互通的形象化写照,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根基之一。
随着2021年三星堆6个坑的同时挖掘,人们相信这个深埋地下3000年的古老文明的真实面目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至于“神秘的北纬30度”,很多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都给出了一个略显轻松幽默的说法——北纬30度附近气候适宜,既不太冷也不太热,适宜人类生存定居,大多数古文明出现在这个区域,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