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后民”还是“先民后行”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诉讼制度。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涉及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涉及民事诉讼屡见不鲜。本文从行民交叉问题入手,认为对行、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在立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没有统一司法解释的情况下,应根据不同案情,遵循“先行后民”、“先民后行”或“行民并行”、“一并审理”的原则,旨在为妥善处理此类案件,构建和谐司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民交叉 先行后民 先民后行 行民并行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72-01
  
  一、民事行政争议交叉并存案件处理的分歧和争议
  出现民事、行政争议交叉案件后,在审理程序上,主要的分歧和争议有:
  (一)先行后民
  即先由处于原告地位的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审判庭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然后再由民事审判庭对民事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先提起民事诉讼,或者民事诉讼在审理过程中遇到必须解决的行政争议,则应先中止民事诉讼程序,由当事人先提起行政诉讼,待行政诉讼案件经过审理并作出判决结果,再恢复民事诉讼程序。
  从司法实践中处理类似案件的通行模式看,符合“先行后民”原则的案件具备下列特征:一、民事案件的判决必须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为前提条件,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民事争议案件的判决结果;二、民事争议案件正在审理过程中,民事争议案件的裁判结果必须首先明确相关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三、处于原告地位的行政相对人申请提起行政诉讼,则中止民事案件的审理;处于原告地位的行政相对人若不申请提起行政诉讼,则裁定驳回原告民事案件的起诉。
  (二)“先民后行”
  在行民并存、交叉案件中,当行政诉讼案件的判决需要以相关民事争议纠纷的裁判结果为前提条件时,则应当遵循“先民后行”的处理模式。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行政相对人对被告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民事行为的合法性提出异议,而该民事行为是否合法又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前提条件。
  实行“先民后行”审理模式的案件通常具备下列条件:一,行政诉讼已经开始,是首要程序,但在审理行政争议的过程中需要确认相关民事行为的合法性;二、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的交叉性;三、行政案件的审理需要以民事行为是否成立为依据,对相关民事行为的审查结果将直接影响和决定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
  (三)“行民并行”
  司法实践中,除前述“先行后民”和“先民后行”外,还经常遇到“行民并行”一并审理的模式。
  “行民并行”模式主要适用于当事人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裁决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同时要求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一条规定: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根据该规定,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案件的特点是:一、民事诉讼的原告既可能是行政诉讼的原告,也可能是行政裁决中与原告地位相对的另一方及与原告地位相同而未提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二、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案件的被告是民事争议的相对一方,而不是行政诉讼的被告;三、行政裁决所针对的民事争议包括两类,一类是权属纠纷,如土地确权,一类是侵权纠纷,如治安侵权案件。
  二、行民交叉案件的处理依據的缺失
  多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当出现行民交叉时,大多数的承办法官虽然不至于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但由于立法上的欠缺,理论界的分歧,实务界的固执,多半法官采取保守做法,与其冒险尝试做出没有明确依据的判决,不如动员当事人直接撤诉了事。
  特别是当行政争议案件的审判必须等待民事审判结果为依据、民事争议案件的审判必须等待行政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作为依据的时候,由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真空和盲点,处理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相互交叉的案件时无法可依、于法无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36条则规定,“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中止诉讼。上述规定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主要程序法律依据。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做出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这是人民法院可以审理行政案件中的民事争议的程序法律依据。据此有人认为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即可以在行政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但有学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曲解了司法解释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并不等于“行政审判庭可以一并审理”,也就是不等于在行政审判程序中可以合并审理民事案件,只能是在法院内部由行政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分别审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而且要以当事人的申请或请求为前提。
其他文献
新刑事诉讼法,一方面加大惩治腐败犯罪的力度,对检察机关的侦查权予以了必要的加强,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强化对检察机关的侦查权的监督和制约。检察机关不仅应该结合本职工作,深化、细化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理解把握机遇,更要适应要求妥善应对挑战,确保反贪工作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继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反贪工作的机遇  (一)技术侦查权。新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2款、第3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
期刊
摘要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是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不能一味沉浸在对古人的临摹学习中,大自然才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从这一点看,对图案的写生是极为重要的。从自然形态到装饰图案的写生变化,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图案形式美法则;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创造富有装饰美的形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图案 写生 变化  在目前我们高校的基础图案教学中,通常都是安排“图案写生与变化”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景写生,然
期刊
摘要 淄博鱼盘历史悠久,品类多样。我们以最具代表性的清代晚期淄博窑青花鲤鱼盘为例,探索发掘淄博鱼盘在当代审美观念中的现实意义。淄博鱼盘是一种绘有鱼形纹饰的瓷盘,大多数产在山东博山的山头带,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 审美意识 淄博鱼盘  随着当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们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要研究发掘淄博鱼盘的当代审美意识,就必须对现代审美观
期刊
2012年10月18日,在市人民银行一楼会议室举行的全省国库支付无纸化清算项目验收会现场,来自国家行政学院、财政部、省财政厅、省公安厅、人行武汉分行等部门的专家,对在我市试点的国库支付无纸化清算项目给出了肯定的验收结论。这代表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国库支付清算从纸质到电子的过程跨越。  一、全新的资金清算操作模式  长期以来财政、人行、代理银行间的资金清算以人工方式进行,存在着效率低、安全性差、不利
期刊
摘要 在“中央一省一市”三级电视传播构架下,以及新兴媒体的不断施压,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发展空间日益被挤压。如何在重压下突围,已成为城市电视台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城市电视台本土化节目兴起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有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本土化”是打破僵局的契机。只有差异化竞争,别具一格接好“地气”, 利用多媒体营销格局,借力打力“聚人气”, 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 城市电视台 本
期刊
丹赵路中学位于丹江口市东城区,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党员教师31人,几年来,校党支部坚持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治庸问责活动,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从而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学校党支部以党员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紧密结合学校党员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加强党员的道德教育,引导党
期刊
摘要当代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两者的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各有侧重。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欧洲文化内涵、城市生活、建筑风格及街道空间环境特色展开研究,从细微之处入手重点分析了米兰城市街道空间环境小品设计的构成与特色,对其所应具有的时尚浪漫公共精神及文化的内涵进行诠释,并结合米兰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艺术小品案例予以剖析,以对具有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艺术小品设计创作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欧洲文化内涵 米兰城市 街道空间 环境小品 设计特色
期刊
摘要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评析“麦克美高”案,并探讨了“混淆可能”与商标合理使用的关系问题。至诚公司在其宣传中使用“韩国麦克美高总代理”等字样的行为属于商标的合理使用,这种行为既不会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不会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关键词商标合理使用 混淆理论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66-01    一、案情介绍  麦克美高公司系“MAIK麦克美高”注册商标的商标权人。此前,韩
期刊
摘要富勒认为,法律实证主义作为纳粹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法哲学扮演了极权统治的帮凶。因此他开展了与法律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哈特的论战。 《法律的道德性》是富勒最为闻名的著作,它以对法律的道德性的重新确认,提出了法律的内在道德与外在道德之分。  关键词愿望的道德 义务的道德 内在道德 外在道德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68-01    一、《法律的道德性》的背景  二战结束后,一度衰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