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训斥了几句后,跳楼身亡。3月24日,河北邯鄲,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曾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不幸身亡。
仅媒体报道出来的自杀案例已显得十分密集,让人不禁提出疑问:现在的孩子真的这么脆弱吗?
心理医生俞叶峰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思想早熟,懂得更多,开始更早地思考自己和世界以及父母的关系,但是这种“早熟”和真正的成熟是有错位的,至少从大脑前额叶皮层来看发育尚不完善。抑郁期间的种种失意,成为了冲动性自杀的“养料”。
我们总在思考,孩子应该有很多排解烦恼的方式,为什么偏偏选择最极端的那一种?“在孩子看来,死亡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因为他们从最亲近的人那里得不到帮助。”俞叶峰说。他发现,和传统的父母相比,80后一代的年轻父母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一定水平的育儿知识,但是在理解孩子方面很多是处于“伪开明”“真焦虑”的状态。这种焦虑转嫁无形中成为孩子抑郁的一个来源。
除了教育方式的问题和焦虑转嫁之外,儿童自杀也折射了国内家庭关于生命教育的匮乏。这可能导致早熟的孩子缺乏对死亡的认知和敬畏。
面对青春期有抑郁症状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做?俞叶峰医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扔掉“伪开明”,接纳现实。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不会因为成绩不好或者平庸,就不会爱你,相比一个早逝的天才,父母想要的更是一个一生平安的孩子。
2.试着和孩子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说出来,是一种抒发情绪的良方,而这种沟通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例如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也可以写信,发短信,而这种平等,最好不是单一的索取,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谈谈心,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3.正确的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在没经历挫折之前,孩子总觉得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当遇到不尽如人意时,难免沮丧,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在小挫折里寻找应对大挫折的方法,以平常心面对挫折和心理的落差。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敬畏生命,敬畏死亡。
(摘自《南都周刊》)
仅媒体报道出来的自杀案例已显得十分密集,让人不禁提出疑问:现在的孩子真的这么脆弱吗?
心理医生俞叶峰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思想早熟,懂得更多,开始更早地思考自己和世界以及父母的关系,但是这种“早熟”和真正的成熟是有错位的,至少从大脑前额叶皮层来看发育尚不完善。抑郁期间的种种失意,成为了冲动性自杀的“养料”。
我们总在思考,孩子应该有很多排解烦恼的方式,为什么偏偏选择最极端的那一种?“在孩子看来,死亡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因为他们从最亲近的人那里得不到帮助。”俞叶峰说。他发现,和传统的父母相比,80后一代的年轻父母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一定水平的育儿知识,但是在理解孩子方面很多是处于“伪开明”“真焦虑”的状态。这种焦虑转嫁无形中成为孩子抑郁的一个来源。
除了教育方式的问题和焦虑转嫁之外,儿童自杀也折射了国内家庭关于生命教育的匮乏。这可能导致早熟的孩子缺乏对死亡的认知和敬畏。
面对青春期有抑郁症状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做?俞叶峰医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扔掉“伪开明”,接纳现实。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不会因为成绩不好或者平庸,就不会爱你,相比一个早逝的天才,父母想要的更是一个一生平安的孩子。
2.试着和孩子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说出来,是一种抒发情绪的良方,而这种沟通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例如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也可以写信,发短信,而这种平等,最好不是单一的索取,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谈谈心,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3.正确的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在没经历挫折之前,孩子总觉得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当遇到不尽如人意时,难免沮丧,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在小挫折里寻找应对大挫折的方法,以平常心面对挫折和心理的落差。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敬畏生命,敬畏死亡。
(摘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