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表在《东风》2007年第6期的《一棵老树》(作者张泽雄),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抒情诗。在我的阅读里虽然读诗的时间并不多,但我似乎总在寻寻觅觅着,当遇到我喜欢的诗时,常感到眼前一亮,它使我愉悦,使我兴奋,引我思索,不忍释手。我读《一棵老树》时,就是这样的心情。
作者所写的一棵老树,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意象,但却写得有新意,有韵味,有吸引力。全诗5节,每节11行,诗句虽有长有短,但从大体上看,于“自由”中又注意了形式的严整。第一节写外婆塆站着的一棵老树比已离世的外婆还老,并人格化地展示了它那些有意味的细节。第二节说这棵老树与北京城里那些不同名目古树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挂着年龄和身份的说明,它大概是什么朝代的“也没人在意”。接着,写了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一棵平凡的老树,作者以“时光渺茫,生命如此朴素强大”来赞颂它。第三节说“这是一棵神树”,并说到一些有关的故事。第四节说“外婆塆是个风水宝地”,写了世俗的传说和这里旧时出过什么样的人,特意说到新中国本乡的第一个大学生就出在这里,现在“它的子孙遍及四面八方”。由此使我们看到时代在变化,在前进。作者写道,这棵老树仍然是“夏天垂下浓阴,冬天攒下温暖/不留痕迹地带走岁月的皱纹。像个善良的仙人”。这些抒写,与第二节中的赞词属同一方向的语言,使那句赞词的含义得到了强化和深化。第五节作者写到那棵老树与自己童年的关系,想到人的生与死,大雁的南来北往,庄稼一茬接一茬。最后还是落脚到被称作朴树的这棵老树:“朴树单纯而执拗地站在那里。风平浪静/没有弯曲,没有一根枯枝;甚至/没有年轮。还是四个人才能抱住它的腰身……”这些意味深长的诗句告诉了我们,那棵老树青春常在,老而弥坚。我们不妨把这看作是现在外婆塆的象征。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到,作一首不太长的抒情诗,应该紧紧抓住一个主要的意象进行充分抒写,并且通过抒写其他的意象来延长、扩大、加深这一主要的意象,这样,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思和意念就可以印进读者的脑中,从而达到感人的目的。也许是因为《一棵老树》的创作实践恰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吧,我特别感到这首诗的难得。它真正摒除了诗之大忌芜杂和散漫,集中笔力抒写老树这一主要意象和相关的意象(北京的古树,大雁,庄稼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我以为,单纯和集中是一切好诗所应具有的特点和品格。单纯的主题和意象,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和剔选出来的。对主要意象和相关意象的集中抒写,有利于丰富诗的思想内涵,增强诗的力度。而思想内涵又是以作者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即使有生花妙笔也不顶用。《一棵老树》所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根源在作者有着厚实的生活积累。那是一个无形的仓库。因为每一个诗句都来自于那个“仓库”,所以它们都是结结实实的,没有丝毫的空洞感。这首诗的另一个难能之处是,在看似大白话式的抒写中,使读者看到了深意,看到了不寻常的东西。
还应该提一提诗中那些内涵丰富、韵味不尽的语言,如“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也比不过它的苍翠”;“不留痕迹地带走岁月的皱纹”;“大雁南来北往,庄稼一茬接一茬”等。前两句我不作解释。第三句似乎平平白白,但它作为诗句,却有巧妙之处,一方面说了大自然风物的变迁,另一方面点出了时序的更替。风物的变迁和时序的更替又都是乡下人特别关注的。我还联想到,人不也是一茬一茬地更替么!此句真是既贴切,又有韵味。这一句还可启示我们,要写出好诗,不一定非寻找那些过于求生的语言不可。
我称赞《一棵老树》,并非认为好诗只有这一种写法。我知道,作者也是能写朦胧诗的。若要分派,《一棵老树》既不属朦胧派,也不是明快派,它没有某些朦胧诗的艰涩,比明快的诗又显得深沉,那么,可否称为“深沉派”呢?
作者所写的一棵老树,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意象,但却写得有新意,有韵味,有吸引力。全诗5节,每节11行,诗句虽有长有短,但从大体上看,于“自由”中又注意了形式的严整。第一节写外婆塆站着的一棵老树比已离世的外婆还老,并人格化地展示了它那些有意味的细节。第二节说这棵老树与北京城里那些不同名目古树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挂着年龄和身份的说明,它大概是什么朝代的“也没人在意”。接着,写了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一棵平凡的老树,作者以“时光渺茫,生命如此朴素强大”来赞颂它。第三节说“这是一棵神树”,并说到一些有关的故事。第四节说“外婆塆是个风水宝地”,写了世俗的传说和这里旧时出过什么样的人,特意说到新中国本乡的第一个大学生就出在这里,现在“它的子孙遍及四面八方”。由此使我们看到时代在变化,在前进。作者写道,这棵老树仍然是“夏天垂下浓阴,冬天攒下温暖/不留痕迹地带走岁月的皱纹。像个善良的仙人”。这些抒写,与第二节中的赞词属同一方向的语言,使那句赞词的含义得到了强化和深化。第五节作者写到那棵老树与自己童年的关系,想到人的生与死,大雁的南来北往,庄稼一茬接一茬。最后还是落脚到被称作朴树的这棵老树:“朴树单纯而执拗地站在那里。风平浪静/没有弯曲,没有一根枯枝;甚至/没有年轮。还是四个人才能抱住它的腰身……”这些意味深长的诗句告诉了我们,那棵老树青春常在,老而弥坚。我们不妨把这看作是现在外婆塆的象征。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到,作一首不太长的抒情诗,应该紧紧抓住一个主要的意象进行充分抒写,并且通过抒写其他的意象来延长、扩大、加深这一主要的意象,这样,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思和意念就可以印进读者的脑中,从而达到感人的目的。也许是因为《一棵老树》的创作实践恰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吧,我特别感到这首诗的难得。它真正摒除了诗之大忌芜杂和散漫,集中笔力抒写老树这一主要意象和相关的意象(北京的古树,大雁,庄稼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我以为,单纯和集中是一切好诗所应具有的特点和品格。单纯的主题和意象,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和剔选出来的。对主要意象和相关意象的集中抒写,有利于丰富诗的思想内涵,增强诗的力度。而思想内涵又是以作者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即使有生花妙笔也不顶用。《一棵老树》所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根源在作者有着厚实的生活积累。那是一个无形的仓库。因为每一个诗句都来自于那个“仓库”,所以它们都是结结实实的,没有丝毫的空洞感。这首诗的另一个难能之处是,在看似大白话式的抒写中,使读者看到了深意,看到了不寻常的东西。
还应该提一提诗中那些内涵丰富、韵味不尽的语言,如“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也比不过它的苍翠”;“不留痕迹地带走岁月的皱纹”;“大雁南来北往,庄稼一茬接一茬”等。前两句我不作解释。第三句似乎平平白白,但它作为诗句,却有巧妙之处,一方面说了大自然风物的变迁,另一方面点出了时序的更替。风物的变迁和时序的更替又都是乡下人特别关注的。我还联想到,人不也是一茬一茬地更替么!此句真是既贴切,又有韵味。这一句还可启示我们,要写出好诗,不一定非寻找那些过于求生的语言不可。
我称赞《一棵老树》,并非认为好诗只有这一种写法。我知道,作者也是能写朦胧诗的。若要分派,《一棵老树》既不属朦胧派,也不是明快派,它没有某些朦胧诗的艰涩,比明快的诗又显得深沉,那么,可否称为“深沉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