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要切实把握搜集或编写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针对问题发言、讨论解决方案和教师评介的各教学环节。选取案例要有代表性和教育性、真实性和时代性、要以传播正能量为导向。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理论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5-0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知识教学,后来在全世界许多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笔者以为,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围绕一定教学目的和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取代表性案例,结合生活事件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案例,学生通过自己研究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使自己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值得广泛应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着眼于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高职院校必设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培育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鲜活生活案例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采用案例教学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主张,在改变该课程教学面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学懂弄通。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很好体现了主体参与式教学新理念。课堂教学中的案例由教师提供,但是由学生去完成具体任务,教师只是引导并协助指导,整个学习活动安排是在有互动、有兴趣、有目标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这不仅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与动力,提高了综合素养和能力,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
三是启发性的案例更能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普遍联系性。案例教学把课堂融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掌握真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书本知识总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感知上述道理,启迪大学生创新精神,激发他们投身社会实践热情。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准确把握案例教学设计十分关键。
(一)搜集或编写案例:教师重要教学设计任务。教师在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案例可以用在课前导入、课中知识讲解、课后知识巩固各环节,案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自己编写,也可以借鉴他人的案例重新加工改造,考虑到本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务必考证原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搜集的案例可以是本课程成熟的案例,也可以是新编案例,但也要做到课前认真审查,反复思考,才能应用到本课程教学中。
(二)介绍案例:向学生读一遍案例,说明问题所在。在介绍案例时,最好请一位学生朗读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某些学生不读不看造成后面讨论冷场,达不到学习效果。之后,教师再介绍一下案例,强调学生要认真思考,再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一次,认真思考。
(三)分析案例:由个人或分小组分析案例。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每个人都发言时间不允许,案例分析适宜小组讨论。分组可以在课堂之外让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小组,选出小组组长。教师须提出分组要求及小组长职责。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每组人数不宜过多,4至6人为宜。
(四)针对问题发言:由个人或分组代表发言。案例分组讨论结束,每组讨论情况要由各组代表发言,可以由小组长或小组长指派本组一名成员发言,小组发言要求简介明了。教师此环节要做好发言记录,不应介入评介,待以后环节总结发言。
(五)讨论解决方案:全班讨论或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后,针对大家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教师要再次让小组讨论何种方案最佳,选取各组代表发言,通过讨论协商,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求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六)教师评介:确定解决办法,掌握案例中体现的知识要点。在听取学生的发言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组发言要点,再次呈现给学生思考。之后,教师联系课本知识点,分析案例,结合学生的方案,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四、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属于高校“两课”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要阵地,在选取案例时,与高校其他课程选取案例相比有着本课程特别要注意的几方面。
一是选取的案例要有代表性、教育性。不论是自己编写还是引用别人的案例应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性。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首先是育人课,育人的功能是第一位的。代表性的案例适宜育人,也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笔者在讲述职业道德这一节时,开篇即引用“案例:抗击SARS的勇士——钟南山”作为教学引导案例,通过钟南山这位先锋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职业道德。
二是选取的案例要真实且不乏时代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历史课,告诉学生的、要求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客观发生的事情,这样的案例丰富了理论知识也论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故而本课程的案例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还要求案例应当是真实存在,这才具有普遍应用价值。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会公德这一节时,运用了案例:“中国游客不受欢迎”尴尬了谁,借着少部分国人不文明旅游现象为话题,让学生思考并理解为什么讲公德不仅是个体的事,也事关国家形象、社会文明程度。另一方面,选取的案例还要有针对性,能够多少反映某个时代或当代的典型形象,这就是案例要有时代性。
三是选取的案例以传播正能量为导向。青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要阵地,教师应把传播正能量的案例应用到理论知识的讲解,用正面的案例启发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例如,笔者在讲授“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这一节中,运用了案例:“中国共产党百科全书黄慕兰”——对党的信赖从未动摇。通过学习这位110岁与世长辞的老人一生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对党忠诚老实的奋斗故事,让学生思考何谓科学的理想信念。
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其教学设计的具体程序和实施方略并不是统一的、一层不变的。教师在认真贯彻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原则下,正确运用新教学理念指导思政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教学研究和总结中不断完善,就能够取得案例教学法更好的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理论知识,培养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卢玉琳.案例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4(286)22:28—29.
[2]王功名.案例法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3]王馥媛.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3):412.
作者簡介:
裴立志,1981年11月,男,汉,皖无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理论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5-0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知识教学,后来在全世界许多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笔者以为,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围绕一定教学目的和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取代表性案例,结合生活事件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案例,学生通过自己研究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使自己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值得广泛应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着眼于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高职院校必设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培育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鲜活生活案例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采用案例教学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主张,在改变该课程教学面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学懂弄通。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很好体现了主体参与式教学新理念。课堂教学中的案例由教师提供,但是由学生去完成具体任务,教师只是引导并协助指导,整个学习活动安排是在有互动、有兴趣、有目标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这不仅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与动力,提高了综合素养和能力,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
三是启发性的案例更能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普遍联系性。案例教学把课堂融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掌握真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书本知识总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感知上述道理,启迪大学生创新精神,激发他们投身社会实践热情。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准确把握案例教学设计十分关键。
(一)搜集或编写案例:教师重要教学设计任务。教师在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案例可以用在课前导入、课中知识讲解、课后知识巩固各环节,案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自己编写,也可以借鉴他人的案例重新加工改造,考虑到本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务必考证原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搜集的案例可以是本课程成熟的案例,也可以是新编案例,但也要做到课前认真审查,反复思考,才能应用到本课程教学中。
(二)介绍案例:向学生读一遍案例,说明问题所在。在介绍案例时,最好请一位学生朗读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某些学生不读不看造成后面讨论冷场,达不到学习效果。之后,教师再介绍一下案例,强调学生要认真思考,再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一次,认真思考。
(三)分析案例:由个人或分小组分析案例。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每个人都发言时间不允许,案例分析适宜小组讨论。分组可以在课堂之外让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小组,选出小组组长。教师须提出分组要求及小组长职责。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每组人数不宜过多,4至6人为宜。
(四)针对问题发言:由个人或分组代表发言。案例分组讨论结束,每组讨论情况要由各组代表发言,可以由小组长或小组长指派本组一名成员发言,小组发言要求简介明了。教师此环节要做好发言记录,不应介入评介,待以后环节总结发言。
(五)讨论解决方案:全班讨论或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后,针对大家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教师要再次让小组讨论何种方案最佳,选取各组代表发言,通过讨论协商,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求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六)教师评介:确定解决办法,掌握案例中体现的知识要点。在听取学生的发言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组发言要点,再次呈现给学生思考。之后,教师联系课本知识点,分析案例,结合学生的方案,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四、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属于高校“两课”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要阵地,在选取案例时,与高校其他课程选取案例相比有着本课程特别要注意的几方面。
一是选取的案例要有代表性、教育性。不论是自己编写还是引用别人的案例应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性。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首先是育人课,育人的功能是第一位的。代表性的案例适宜育人,也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笔者在讲述职业道德这一节时,开篇即引用“案例:抗击SARS的勇士——钟南山”作为教学引导案例,通过钟南山这位先锋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职业道德。
二是选取的案例要真实且不乏时代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历史课,告诉学生的、要求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客观发生的事情,这样的案例丰富了理论知识也论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故而本课程的案例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还要求案例应当是真实存在,这才具有普遍应用价值。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会公德这一节时,运用了案例:“中国游客不受欢迎”尴尬了谁,借着少部分国人不文明旅游现象为话题,让学生思考并理解为什么讲公德不仅是个体的事,也事关国家形象、社会文明程度。另一方面,选取的案例还要有针对性,能够多少反映某个时代或当代的典型形象,这就是案例要有时代性。
三是选取的案例以传播正能量为导向。青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要阵地,教师应把传播正能量的案例应用到理论知识的讲解,用正面的案例启发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例如,笔者在讲授“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这一节中,运用了案例:“中国共产党百科全书黄慕兰”——对党的信赖从未动摇。通过学习这位110岁与世长辞的老人一生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对党忠诚老实的奋斗故事,让学生思考何谓科学的理想信念。
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其教学设计的具体程序和实施方略并不是统一的、一层不变的。教师在认真贯彻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原则下,正确运用新教学理念指导思政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教学研究和总结中不断完善,就能够取得案例教学法更好的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理论知识,培养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卢玉琳.案例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4(286)22:28—29.
[2]王功名.案例法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3]王馥媛.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3):412.
作者簡介:
裴立志,1981年11月,男,汉,皖无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