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早熟玉米品种鹏诚6号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播种、配方施肥、中耕、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鹏诚6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31-01
青冈县玉米年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全县耕地面积的80%以上,由于农户选择种植品种的原因遇个别年份导致商品玉米质量不好,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收益。对此,农技推广部门从2013年开始对不同玉米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其中鹏诚6号玉米品种在产量和抗病性方面表现佳,适宜在青冈县中、北部乡镇种植。该品种由黑龙江省鹏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2014年在黑龙江省审定通过,适宜区域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该品种是以HRKF13为母本,以HR4404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现将鹏诚6号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生产实践应用。
1 产量表现
2013年、2014年在青冈县劳动镇、中和镇、迎春镇、柞岗镇4个园区的玉米品种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0 477.5、10 272.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单10分别增长5.58%和5.18%。2015年、2016年、2017年在青冈县中北部乡镇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平均产量分别为10 122.0、9 034.5、10 224.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单10分别增产玉米553.5、601.5、561.0 kg/hm2,增幅分别为5.78%、7.13%、5.80%。2017年最高产量达到11 335.5 kg/hm2。
2 品种特征特性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20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400 ℃左右。該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90 cm,穗位高100 cm,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圆锥型,穗轴白色,穗长23.0 cm,穗粗5.0 cm,穗行数12~16行。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2.0 g,容重747~751 g/L,粗淀粉72.86%~74.05%,粗蛋白8.67%~10.29%,粗脂肪3.79%~4.05%。抗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4.5%~7.7%。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茬整地
在选茬上主要以玉米茬、大豆茬、马铃薯茬、小麦茬为主。多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以平地、慢坡地为主。在整地上以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械为主,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整地后及时起垄,做到松、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达到待播状态,春季起垄要求顶浆起垄[1]。
3.2 适时播种
当地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青冈县中北部乡镇正常年份从4月28日开始播种,至5月8日播种基本结束。应合理密植,一般保苗5.25万株/hm2左右,肥水条件差的地块种植密度不宜过大[2]。
3.3 配方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整地施入无害化处理、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45 t/hm2,也可施入等量的有机肥。化肥以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尿素为主,一般施磷酸二铵85~115 kg/hm2、硫酸钾(氯化钾)90~110 kg/hm2、尿素187.5~225.0 kg/hm2,其中,钾肥2/3作底肥、1/3作种肥,尿素1/6作底肥、1/6作种肥、2/3作追肥。除拔节期追施尿素外,还可在玉米苗期、孕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补充营养[3]。
3.4 适时中耕
中耕既可提高地温,又能消灭杂草,应及时进行中耕。一般在出齐苗后中耕,三至四叶期浅耕1次,在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4]。
3.5 病虫草害防治
对于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防治。在玉米螟防治上,主要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农业防治主要是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秸秆还田、施用腐熟有机肥等措施以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物理防治主要是在成虫羽化初始设置杀虫灯进行诱杀;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置赤眼蜂进行防治;在玉米喇叭口后期可用Bt乳剂喷雾防治。在玉米黏虫防治上,在成虫羽化初期用杀虫灯诱杀,也可在幼虫3龄前用4.5%高效氯氰菊酯喷雾灭杀。
苗前化学除草主要在播后3~7 d进行土壤处理,使用的药剂主要有乙草胺、异丙草胺、噻吩磺隆等。苗后化学除草要在玉米三至五叶期、杂草三叶期采用药剂茎叶处理,主要用噻吩磺隆、硝磺草酮等药剂。
3.6 适时收获
玉米果穗完熟后期进行收获,一般年份青冈县中北部乡镇在10月上中旬收获。
4 参考文献
[1] 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06-110.
[2] 王启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72-73.
[3] 王永宏,赵健,吴瑞,等.引黄灌区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9(3):36-39.
[4] 邢跃先,檀国庆,张妤,等.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6(3):126-128.
关键词 玉米;鹏诚6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31-01
青冈县玉米年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全县耕地面积的80%以上,由于农户选择种植品种的原因遇个别年份导致商品玉米质量不好,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收益。对此,农技推广部门从2013年开始对不同玉米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其中鹏诚6号玉米品种在产量和抗病性方面表现佳,适宜在青冈县中、北部乡镇种植。该品种由黑龙江省鹏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2014年在黑龙江省审定通过,适宜区域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该品种是以HRKF13为母本,以HR4404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现将鹏诚6号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生产实践应用。
1 产量表现
2013年、2014年在青冈县劳动镇、中和镇、迎春镇、柞岗镇4个园区的玉米品种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0 477.5、10 272.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单10分别增长5.58%和5.18%。2015年、2016年、2017年在青冈县中北部乡镇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平均产量分别为10 122.0、9 034.5、10 224.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单10分别增产玉米553.5、601.5、561.0 kg/hm2,增幅分别为5.78%、7.13%、5.80%。2017年最高产量达到11 335.5 kg/hm2。
2 品种特征特性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20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400 ℃左右。該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90 cm,穗位高100 cm,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圆锥型,穗轴白色,穗长23.0 cm,穗粗5.0 cm,穗行数12~16行。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2.0 g,容重747~751 g/L,粗淀粉72.86%~74.05%,粗蛋白8.67%~10.29%,粗脂肪3.79%~4.05%。抗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4.5%~7.7%。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茬整地
在选茬上主要以玉米茬、大豆茬、马铃薯茬、小麦茬为主。多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以平地、慢坡地为主。在整地上以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械为主,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整地后及时起垄,做到松、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达到待播状态,春季起垄要求顶浆起垄[1]。
3.2 适时播种
当地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青冈县中北部乡镇正常年份从4月28日开始播种,至5月8日播种基本结束。应合理密植,一般保苗5.25万株/hm2左右,肥水条件差的地块种植密度不宜过大[2]。
3.3 配方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整地施入无害化处理、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45 t/hm2,也可施入等量的有机肥。化肥以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尿素为主,一般施磷酸二铵85~115 kg/hm2、硫酸钾(氯化钾)90~110 kg/hm2、尿素187.5~225.0 kg/hm2,其中,钾肥2/3作底肥、1/3作种肥,尿素1/6作底肥、1/6作种肥、2/3作追肥。除拔节期追施尿素外,还可在玉米苗期、孕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补充营养[3]。
3.4 适时中耕
中耕既可提高地温,又能消灭杂草,应及时进行中耕。一般在出齐苗后中耕,三至四叶期浅耕1次,在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4]。
3.5 病虫草害防治
对于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防治。在玉米螟防治上,主要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农业防治主要是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秸秆还田、施用腐熟有机肥等措施以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物理防治主要是在成虫羽化初始设置杀虫灯进行诱杀;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置赤眼蜂进行防治;在玉米喇叭口后期可用Bt乳剂喷雾防治。在玉米黏虫防治上,在成虫羽化初期用杀虫灯诱杀,也可在幼虫3龄前用4.5%高效氯氰菊酯喷雾灭杀。
苗前化学除草主要在播后3~7 d进行土壤处理,使用的药剂主要有乙草胺、异丙草胺、噻吩磺隆等。苗后化学除草要在玉米三至五叶期、杂草三叶期采用药剂茎叶处理,主要用噻吩磺隆、硝磺草酮等药剂。
3.6 适时收获
玉米果穗完熟后期进行收获,一般年份青冈县中北部乡镇在10月上中旬收获。
4 参考文献
[1] 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06-110.
[2] 王启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72-73.
[3] 王永宏,赵健,吴瑞,等.引黄灌区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9(3):36-39.
[4] 邢跃先,檀国庆,张妤,等.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6(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