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外固定器治疗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需可靠的固定以确保下胫腓韧带在解剖位愈合。保守治疗比较困难,而用骨螺钉和骨栓固定下胫腓将限制下胫腓的生理活动。为此作者设计并使用下胫腓弹性外固定器治疗此类骨折,其特点是直接将作用力施加于胫腓骨下端骨皮质上,由于外固定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恢复下胫腓稳定的同时,不影响下胫腓正常生理活动。此装置设计在承重30kg时远端张开,随踝关节背伸及屈曲活动,外固定器远端横径距离改变2~4mm。同时,利用外固定器的其他部分可将内、外踝复位及固定。自1989年开始用此种方法治疗61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达94%。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L1单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机理及损伤后三维运动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7例新鲜成人T8~L6节段胸腰椎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正常标本T12~L1及L1~L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然后施以500J的能量撞击,撞击后拍摄X线正侧位片,并重复测试损伤后标本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7例标本的L1均产生爆裂型骨折。在T12~L1节段和L1~L2节段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骨折后不同修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了解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来源及产生机理。材料与方法:大鼠肋骨骨折标本,制作脱钙石蜡切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折修复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信使核糖核酸。结果:骨折后2、5、10、15天分别在相应修复细胞中检测到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阳性信号,即骨膜生发层细胞、膜内成骨区的成骨细胞、软骨形成区的软骨细胞及软骨内成骨区的成骨
期刊
期刊
运用X线片、CT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了解正常足横弓的三维形态,探讨外翻三维畸形的检测方法。对325例正常人和57例外翻足的足正位X线片进行测量,检测五个跖骨和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两组的异同;对24例正常足和16例外翻足进行CT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观测正常足横弓的冠状面形态和外翻足的足横弓的畸形表现。结果发现:74.86%的正常实验对象第一跖骨短于第二跖骨;外翻足的籽骨不随内翻的第一跖骨内移,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松动的病因。方法:选择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同时选择1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拆除内固定物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做组织学检查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选择10只成年兔,将20只模拟假体分别置入双侧股骨远端。分别于术后第6、8、10、12、14周向右侧膝关节腔注射聚乙烯微粒悬液,作为实验侧;左侧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第16周取股